数学三年级下苏教版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下苏教版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3-03 18: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与实践课:《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有趣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两位数乘11”、“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21·cn·jy·com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并主动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完善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趣的规律。
二、交流展示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
a、教师很快说出两题的积
b、学生产生疑惑:老师的得数到底准不准确呢?随机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c、学生再次任意出题目,教师很快说出得数。
d、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规律:
师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e、学生交流汇报:
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f、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运用“满十进一”的经验解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主动探究,交流共享
1、探究“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a、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b、师: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21教育网
c、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出示相应过程。
d、师: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让学生试着出题。
e、师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21cnjy.com
f、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大1之数的积。
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规律梳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