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理解词语含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理解词语含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18:1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阅读专项之理解词语含义
结合语言环境,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是中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复习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在这里主要是指阅读文本时,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它可能是一段话,也可能是一个层次甚至可能是全文),揭示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其中“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包括短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它一般包括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以及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等等。“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词的意义。
一、词语语境义的内涵。
词语的语境义指在特定的语境中隐藏在词语表面义之中更深一层的含义(也可称为隐含义)。在许多文章中,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话中有话,弦外有音,这种在彼之意,话中之话,弦外之音就是语境义。具有语境义的词语的内容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表面意义,二是语境意义。
二、解题方法指导。
理解词语语境义的关键是透过表面意义,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阐发出隐含意义。这类题型一般采用“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设问方式。答题的基本方法:
(一)分析语境,探求词语的隐含义。
分析语境就是分析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即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一般情况下,“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前后部分内容,隐含义大多会或明或暗地隐藏着。
1、答题格式:词语本义+词语隐含义。(结合本义,围绕上下文的提示信息,挖掘隐含义即可。)
2、学生常见问题:只答出词语的本义,或完全脱离文章的内容和上下文的暗示,随意理解词义。
【示例】
云雀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眼见过一个奇妙的现象,便不敢忘去,一直到现在,我已是垂暮之年了,但仍还百思不得其解呢。
  我们的隔壁,是住着一位老头儿的.他极能养鸟,门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样的鸟笼:里边住着云雀,绿嘴,画眉,黄鹂儿……尽是些可怜可爱的生灵儿。整天整天里,我们就守在那鸟笼下,听着它们鸣叫。叫声很是好听,尤其那只云雀,像唱歌一样,打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颤儿了。
  时间一长,那云雀声就不比以前那么脆了。老头儿便给它吃最好的谷,喝最清的水,稍不鸣叫,就万般逗弄,于是它就又叫起来了。但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它唱得太疲劳了。”我们都这么说,便去给老头儿建议,不要逗弄它了吧。但是,每每黎明的时候,它就又叫起来了,而且每个黎明都叫。我们爬起来,从窗口里看去,天刚刚发亮,云升得很高很高,老头儿并没有起床呢。于此才明白别人不逗弄它,它还是每天要叫的。依然嘴挤在笼格外边,翅膀扑闪着,竟有几根绒绒的羽毛掉了下来。
  “它在练嗓子吗 ”妹妹说。
  “不,它那嗓子已经哑了。”我说。
  “那它为什么还要唱呢 ”
  “谁知道呢 你听,它是在唱一支忧郁的歌吗 ”
  细细听起来,果然那叫声充满了忧郁;那往日里悠悠然的叫声原来是痛苦的呼喊呢 !
  “是它肚子饥了,渴了吧 ”妹妹又说。
  我们跑过去,要给它添些食儿,却看见笼里,满满地放着一盘黄谷,一盘清水。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
  “一定是向往着云天吧。”
  我们这么不经意地说过,立即便觉得是很正确的了,心想:它未被老头儿捉住之前,它是飞在天上的,天那么空阔,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时候,它一定是飞得像云一样地高,向黑暗宣告着光明。如今,黎明来了,它却飞不出去,才这么发疯似的抗议了!
  我们在笼下捡起了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了。
我们把这想法告诉给老头儿,老头儿笑我们可爱,却终没有放了它去。它每天还是这么叫着,唱那一支忧郁的歌。我们终于不忍了,在一个黎明,悄悄起来,拆开了笼的门,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有些站不稳,几乎就要掉下来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见了。
老头儿发觉走失了云雀,捶胸顿足了一个早上,接着就疑心被人放走了,大声叫骂。我们听了,心里却充满了欢乐,觉得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考题:(2分)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
要理解“激动”的含义,得先把有这个词语的相关段落读一读。
这一段是这样的:我们把这想法告诉给老头儿,老头儿笑我们可爱,却终没有放了它去。它每天还是这么叫着,唱那一支忧郁的歌。我们终于不忍了,在一个黎明,悄悄起来,拆开了笼的门,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邀动着,有些站不稳,几乎就要掉下来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见了。
激动的本义是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分析整个段落我们可以知道,句中“激动”的主语是冲破牢笼、重获自由的云雀,它“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答案当然便与自由有关了。因此,“激动”表现了云雀重获自由后显得兴奋、愉快(喜悦),与此相似的答案均可。
(二)修辞还原,揣摩词语的隐含义。
修辞是引发隐含义的一种特殊语境因素,在运用修辞的语境中,许多语言包括词语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因而对修辞引发的隐含义的解读,要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及具体语境进行还原。
1、答题格式:词语本义+词语隐含义。(紧紧围绕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等挖掘修辞引发的隐含义。)
2、学生常见问题:无法透过修辞,深刻理解作者真实的意思。对于具体语境、作者的情感、写作意图缺乏判断,对文本关注不够。
【示例】
眼睛
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 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③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④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⑤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 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 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⑥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
⑦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⑧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
⑨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 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⑩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⑾“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⑿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⒀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⒁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⒂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考题: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这个选段里,上下文并没有对“宿店”一词的解释,但我们可以采用组词法,了解“宿店”的本义。宿,住宿;店,客店。宿店,就是住宿的客店的意思,也就是旅店。第⑧段“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中的“宿店”就是旅店的意思。而“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是一句阐发人生哲理的议论句,“宿店”显然用的是比喻义,从本义推导、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把此处的宿店,解释为“实现人生理想的境界,目的地”。
(三)结合文章结构,理解词语隐含义。
有些词语的含义,不局限在某句某段,而是统摄全篇,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全文结构的梳理,提取、概括出它的精确含义。
1、答题格式:词语本义+词语隐含义。(结合全文的结构层次,整体概括全文的内容,分条分点理解词语的隐含义。)
2、学生常见问题:仅仅局限在词语所在的句、段等狭小范围,缺少对词语内涵的全面挖掘,对文本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
【示例】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
②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形成一幅摄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不死的树,是生命的树,是神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然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青山,是绿水,是城市,是村庄,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移动的流沙,竞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其中。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⑦中华大地上,总有那么一批不求显达的精英,总有那么一批无私奉献的中坚,总有那么一批甘于寂寞的士子,如胡杨般昂首,如中流砥柱般挺立。如此不被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同理,不被人知的平凡才是真正的平凡。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考题: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
这道题目,以标题中的重点词为考查点,显然,我们需要在梳理全文的基础上解答本题。考查选段的结构,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由实到虚的脉络,先实写胡杨生长的自然环境,再虚写人类社会对胡杨的摧折。由此,我们不难概括出“西风”一词的具体含义:既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
(四)联系文章主旨,理解词语含义。
一个好的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一想,这个词语在体现文章主旨上起到什么作用。
1、答题格式:词语本义+词语隐含义。(通过分析文章的主旨,理解词语的隐含义。)
2、学生常见问题:思考问题不能做到放眼全篇,对词语的深刻含义把握不明,建议在作答时,先弄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在文末呈现),在去思考词语的隐含义,这样,会对词语的含义更加深入的理解。
【示例】
不一样的爱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考题:(2分)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
这道题目,“笑脸”一词明显包含着一实一虚两层含义。结合文章第⑤段文字,我的父母在赔偿农民时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可以得出“笑脸”的表层含义:指父母在付赔偿款时的谈笑自若,并拒绝像别人那样惩罚孩子。而再结合文末作者的抒情,可以分析出父母的“笑脸”对我的人生的深远影响,结合文章主旨,可以得出“笑脸”的深层含义:父母在“我”处于精神危机时给予“我”内心的有力呵护和关爱。
(五)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含义。
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含义。
1、答题格式:词语本义+词语隐含义。(在把握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深入理解词语的隐含义,)
2、学生常见问题:无法结合具体的语句,明确概括出人物的形象,自然词语的深层含义也就无从谈起;另外,对人物形象理解单一,仅仅停留在表面,也不利于把握相关词语的深层含义。
【示例】
但丁的目光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考题:(3分)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
本题从标题的角度理解句子的含义。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颂扬了但丁的丰功伟绩。文章结尾一句“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既是点题,又升华了主旨,同时也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目光”特征比较容易找到,但目光为何“忧郁而深邃”,这就要结合但丁的人生经历和形象来把握,要了解但丁悲悯济世的情怀,抓住文中“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等句子的理解。
所以,本题的参考答案是:特征:忧郁而深邃。含义:忧郁,但丁对世界人民没有摆脱悲惨的遭遇,心含愁苦;深邃,但丁因思考生命的意义、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而流露出的精神、气质等。
【模拟练习】
(一)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二)有些疼痛无法回头
(1)朋友是成功人士。人到中年、地位显赫,朋友圈里流传了很多当初他在职场打拼的故事。每每提起,他总是一脸的愧疚:万事有利有弊,不提也罢。
(2)前年的春天,他开始资助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有个要求很特别,所有享受资助的病人,必须有一个亲人陪伴。大家都很惊讶,他为何要将钱投在这上面。
(3)朋友从不解释,案头忙碌之后,总会悄悄去医院一次。那日,很少发火的他在病房里大发雷霆。原因是一个胃癌晚期患者,本来是小儿子在陪护,可他不知有什么事出去了半天,再回来,父亲已经病故了。
(4)朋友愤怒地涨红了脸,厉声责问:难道让你安下心来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就这么难?
(5)为什么要对一个陌生人的疏忽如此在意?听了我的询问,朋友先是低头不语,接着哽咽。他第一次对我提起了自己的父亲。
(6)原来,几年前,朋友的父亲突发脑血栓住院,几度抢救之后,成了一个植物人。医生直接说,老人的生命最多还有一个月。
(7)那段时间,他下定决心要守候父亲。可当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他,每天都疲于奔命。而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不吃不喝不动,除了呼吸,没有半点生命迹象。
(8)朋友是家里的独子,老婆又在外地,没有任何人能顶替他看护。一晃十天过去,半个月过去,二十天过去,生意场上刀光剑影,他却分身无术。他心中的悲伤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暗暗的期待……。每天早晨,他都会试父亲的鼻息,看到他还安然无恙地睡在那里,心里不觉失望。
(9)这时,朋友遇到一个绝好的生意机会,需要立即飞国外一趟。这个单子如果签了,他的资产将翻几倍。
(10)这一刻,他真的犹豫了。做过全面检查后,医生说了一句:大脑早就死亡了,现在这些生命体征,还真说不好几时才会消失。
(11)没人知道朋友经过了怎样的挣扎,最后,为了事业,他选择了离开。
(12)而就在他赶往机场的路上,老人咽气了。
(13)重新赶回来的朋友,心头滚过悲伤。
(14)为了生意,葬礼一切从简,之后,朋友立即飞去国外洽谈,一个月后,单子签下来。成功的喜悦很盛大,但也非常短暂。当朋友习惯了这份成功后,整个人忽然变得特别容易忧伤。尤其是,每当他在街道上看到和父亲相似的背影时,总会控制不住地追上去,看一眼,再看一眼,直到完全确定,那个人不是。
(15)父亲去世这么久,他似乎第一次意识到一个问题——那个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了。而他在还有时间陪伴的日子里,竟然那么不耐烦,甚至还有了厌倦。
(16)朋友说:如果可以置换,我真想用现在的资产来换几天对父亲的陪伴。可惜的是,那时候我不懂。而人生的残酷在于,我们懂得了,却也永远失去了。
1、(2分)文中加点词“暗暗的期待”该如何理解?
(三)水边的文字屋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和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后,又跑回来看看,仿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地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它。
④屋子就是家。
⑤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溅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到震惊。
⑦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⑨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⑾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⑿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的。
1、联系全文看,“文字屋”具体指什么?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
(四)那双温暖的大手
父母离婚那年,14岁的我选择了父亲。面对父母的婚变,学习成绩本来就在下滑的我,愈加沉默。
我日日流浪在街头,久而久之,也找到了一群和我一样游荡的伙伴。我16岁了,个头长高的同时,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我迷恋上网络游戏,父亲每次离家前留给我的钱都被我换成了游戏币。我的那群伙伴,他们是从家里偷钱出来玩。我们白天黑夜都泡在网吧里,有吃有住。钱花光了,网吧老板就黑着脸把我们赶出来,翻脸如翻书。一天,漆黑的夜里,我悄悄摸进网吧外面的卫生间,拉下电闸,并迅速切断保险丝。网吧里顿时一片黑暗,随即混乱起来。网吧老板以为保险丝烧了,举着手电筒过来查巡线路时,被躲在暗处的伙伴敲了一闷棍。同时,另外两个小子早已奔到收银台一顿狂抢。仅仅5分钟,我和我的街头伙伴带着钱逃之夭夭。
一天深夜,我们撬开我家巷子口的一家小超市的防盗窗。借着月光,我们鱼贯而入。店主一家住在楼上,我们蹑手蹑脚地把各种饮料、香烟、酒往外搬。
正准备撤退时,我不小心绊了一跤,手里的白酒“咣”的一声砸在地上。楼上的灯一下就亮了,随之而来一声吆喝:“谁?”三个伙伴迅速爬出窗外。手忙脚乱间,我的头才伸出窗外,手臂已被一只大手牢牢抓住。我没有开口求饶,我知道抓住我的是谁。同住一条巷子,我怎么可能不认识他呢?小时候,他抱过我。
我耷拉着脑袋,抿着嘴默不作声。
“你说话呀?你怎么走上这条路了……”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紧抓着我的手渐渐松了。 “小宇,你是怎么啦?急需钱用,你告诉叔叔。面对他关切的话,我哽塞。他儿子愤愤不平离开时丢下一句话:“你蒙得了我爸,蒙不了我,你们几个做的事,别以为大家都不知道。”
我骇然,自以为很保密的事,原来别人早已知道。“你爸这次走了多久?也怪我,平时忙,没有照顾到你。”他突然的自责让我吃惊。他有义务照顾我么?我亲生父母都不要我了,一个街坊邻居会照顾我?我一句话也不肯说,更不敢抬头看他,直到他放我出去。
后来他找到我,跟我说:“你阿姨病了一段时间,一直拖着不肯去医院,店铺没人照看,你帮我照看店铺好吗?”他恳切地说。请我帮他照看店铺?请我照看店铺不是抓一只老鼠进米缸吗?我手绞着衣角,久久不敢答应。我承担不起这份信任。
屋里一阵静默,借着微弱的灯光,我瞥了他一眼,他正真诚地望着我。
“对不起!我……我是一个小偷,不值得你信任的……”话出口,泪已满面。我心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
“我相信你!”他走了过来,帮我擦去眼角的泪水,又轻抚着我的头说:“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能改就可以了。答应我,帮叔叔的忙。”
脉脉温暖从他的指尖传到我的身上。这种信任,需要多大的胸襟? 我转身,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眼角濡湿。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会信任我?被人信任的感觉是舒心的。他那双温暖的大手,是我迷失沼泽时牵引我离开的唯一力量,也是它,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1、(2分)理解“他那双温暖的大手,是我迷失沼泽时牵引我离开的唯一力量”一句中“沼泽”的含义。
(五)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金翔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
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才转化而来的。
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的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也不知父亲是没进一天学堂,还是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而造成他长年阴沉着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所获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儿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
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上“钱已收到,勿挂念”的类似的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
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只因小侄子详细地讲明父亲来信的原因,说是父亲那晚做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了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呢,仅仅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的父亲的所为,嗤之以鼻,甚至愤然。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狗崽子还念这么多书,记性也恁赖,叫——金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一边写在纸上。“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着,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邦邦地写下“金翔”两个字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只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二爷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知、粗砺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地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
1、(2分)文章结尾加点词语“苏醒”的含义是什么?
(六)特别的魅力
北大因为有了戴锦华而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有多少学生在戴老师的课堂上被击倒?有多少学生在戴老师的课堂上像被施了迷魂药一样物我两忘?下课了,曲终人散,犹觉余音绕梁,孔子听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听戴老师的课不敢说三月不知肉味,但是三天不知肉味的应该大有人在。所有中文系的学生大概都有因听戴老师的课而奋不顾身地去占座的经历,是不是因此而给了某些有企图的男生拉拢某些女生的机会不得而知,反正盛况空前,人仰马翻。下午2点钟的课12点就开始有人占座位了,等到鹤立鸡群的戴教授到来时,教室里已经黑压压一片了,连窗户上都坐了人,中文系上座率这么高的课应该没有多少。
一身黑衣、一头长发的戴教授,很优雅地朝大家点一个头,点上一支烟,很自如地吸着。时间一到,戴老师把烟熄灭,她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就传开了。教室里很安静,所有的眼睛都被那个声音所吸引,你这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精神上的享受。我曾经和一位朋友交流过对戴老师的课和她的书的看法,我们的看法竟然是那么相同。戴老师的课要比她的书有魅力,她的课就像一幅幅有色彩的图像,生动,迷人,词彩横生,汪洋恣肆,排江倒海,不可收拾;戴老师的书是静的,黑白的,连绵的,需要很久的耐力慢慢地读。很多年后,我一想起戴老师的课仍然觉得满耳生香,从她嘴里流出来的都是具有特殊气质的理论术语,不要修饰,不要拖延,词语的盛宴就如同一条迷人的河流浩浩荡荡倾泻而出,她的脑子里到底装着什么机器,竟然有这样的神奇,你常常想这是她在讲课吗?是她在说话,还是话在说她?抑或二者之间。很遗憾的是,我在北大的时候,只听过她的女性文学课,后来她开设了电影课和文化研究课,我都无缘聆听。我听别人说起过,她有一次讲电影课,事先好像没有准备好,就仓促上台,现场发挥,没有想到效果非常好,连她自己都觉得很奇异。一个学生说,这哪是人呀,简直是女巫。戴老师真的像指挥辞藻的女巫,生花妙嘴,满堂生辉,把一堂很普通的课变成华丽无比的文学课堂。戴老师就这样很迷人地在课上课下,像一把灿烂无比的火炬,晃动在北大的校园里。
戴老师对很多杂事都是一副高远超然的样子,很多事情与她无关,她好好上课,好好带学生,在学生面前没有任何架子,在一些学术权威那里又有很大的架子,很不合作的样子,谁也拿她没有办法。一个教授,没有任何所求,只是教好书,写好书,和朋友们聊聊天,说点有意思的事情,谁能有什么意见呢?这个被别人称作戴爷的女教授,一个名副其实的北大大牌教授,北大因为有了戴爷而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1、(2分)第二段中“鹤立鸡群”一词语带双关,说说它在文中的含义。
(七)浦东机场送别那一刻
①在机场,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或是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或是离别的依依不舍。即使在平静的面容下面,也经常隐藏着不一样的惊心动魄。
②那天,17岁的女孩将出国,家中四位至亲一起送她到浦东国际机场。天空阴沉,细雨霏霏。行李六大包,做长辈的都舍不得让那孩子自己拎到托运柜台,但所有的人都明白,到加州转机时,这六件沉重的行李,将不得不由这个单薄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连拉带拽,运到另一个托运柜台,随她转机去纽约。
③在候机大厅等候的这两个小时,对孩子的父母来说,可能是一生中最漫长、焦虑和英雄气短的两个小时,空气中充满了小心翼翼的僵持感。孩子的妈妈一直缄默不语……,只有爸爸和女儿间或交谈几句,说的也是说过几百遍的话:“事到如今,已经来不及后悔。”
④“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⑤“都准备好了?没落下啥东西?”
⑥“没落下,连那套理发推剪都带上了。老爸,你还不相信你女儿的适应能力?”
⑦随后,我留心到一个细节:这孩子通过登机通道时,就没有回一下头。
⑧这是一场注定不对等的目送,离去的人满怀憧憬,送行的人失魂落魄又强装镇定。我目睹那个父亲默默地拥抱妻子——中国人,也只有在这等“生离”的当口,才懂得用身体语言安慰他人吧。我听到他反复说:“她连理发都会了,你还担心什么?据说中国学生会炒一大碗蛋炒饭,就能在美国把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都hold住。”
⑨妻子破涕为笑:“看看你的头发,你女儿这手艺,能算出师了吗?”
⑩我这才注意到那位父亲,一身儒雅装扮,头发却理得像小兵张嘎——两鬓青白,几乎露出头皮,中间部分的头发却像芦苇一样茂盛,垂下来的刘海还滑稽地攒出一个桃尖。
“看你说的,女儿不拿我这脑袋当冬瓜练手,还能拿谁的脑袋练手?你还说我,看看你这狗啃一样的刘海……”
妻子拨开他的手,嗔道: “你不懂,这种犬牙交错式的刘海是今年的大热门,你没有翻过时尚杂志呀?T台上的名模,都是花了500美元才剪出这种调皮的效果。”
一语未了,做妈妈的忽然开始沿着候机大厅的落地窗奔跑............,原来她看见停机坪的那头,摆渡车已经在下客,她想离得稍近点儿,看着她的孩子登机,看看她有没有回头张望。
果然看到那女孩子,登机时她开始犹豫,甚至往下跑了几级,往这边看。当妈妈的明知她听不见,仍然拼命敲打玻璃幕墙……,几乎引来了保安。然后那孩子似是硬起心肠,迅速钻入飞机,看不见了。
两分钟后,爸爸的手机响了,孩子关机前发的最后一条短信到了,爸爸念给所有在场的家人听:“虽然前程未卜,但是爸爸妈妈,别忘了这两个月中,我学会了洗衣、做饭、修剪草坪,学会了拆洗被褥和窗帘、摆摊卖书、烘烤西点,并给你们理了最难看的头发,我将凭借我在集训课上学到的去应对所有的困境。请发笑脸给我,我只需要鼓励。”
我目睹为她送行的亲人都掏出手机发笑脸给她,在她独自走向异国他乡之前。精神上的断乳是如此困难,就如同心上用血肉做的绳索被生生拽断,但这一天终将到来,到了那一刻,请不要哭着走,一定要笑着走。
1、(2分)结尾句子中“精神上的断乳”有那两层含义?
(八)伤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1、(3分)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伤口”的含义?
(九)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政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全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语,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2分)你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的“炽热”和“严冷”?
【参考答案】
盲道上的爱
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明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
有些疼痛无法回头
虽然他决定陪父亲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但生意场更让他放不下,父亲已经成为植物人,为了不耽误生意,他反而盼着父亲早点离开人世,不拖累他,但他又难于启齿。
水边的文字屋
“文字屋”在文中是指作者用文字建造精神的家,即自己创作的作品。“水边的文字屋”既点明作者生活在水乡,又说明作品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有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那双温暖的大手
“沼泽”指人生中的困境,人生路上的挫折;在本文中指“我”偷盗别人的东西的经历或者“我”当小偷的经历或者“我”误入歧途的人生经历。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一直以来,认为父亲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不理解父爱,现在终于觉醒了,理解了。
特别的魅力
人家已经坐好,而戴教授是站着的,高矮的对比十分明显;更暗示了戴教授深厚的学养高出一般,令人仰视。
浦东机场送别那一刻
既指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照顾,学会独立生活;也指父母放开手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去闯荡。
伤口
指身体的残缺;更指人们对他的怀疑、不尊重所带来的心灵伤害。
闻一多先生上课
示例1:“炽热”写出闻一多先生内心的热情,他怀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严冷”写出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冷静清醒、有严肃的使命感。
示例2:炽热与严冷写出他鲜明的爱憎,对祖国的爱与对侵略者与黑暗势力的恨。
示例3:“炽热”体现他内心富于热烈的情感,“严冷”又体现出他的冷静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