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27 15: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新情境新趋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养检测卷
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试一试,你了解了多少。
1.(2分)今年持续干旱,农村防火形势严峻,防火宣传队员走村串寨敲锣鸣示。当队员敲打铜锣时,它的声音很响,当停止敲锣,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锣面振动停止后仍能发声 B.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C.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2.(2分)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  )。
A.“打哈欠”影响了耳郭的振动 B.“打哈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C.“打哈欠”影响了听觉神经的振动
3.(2分) 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
A.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支气管→气管→肺
B.听音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食物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4.(2分) 河岸上行人的脚步声会吓走鱼儿,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
A.固体能传播声音 B.液体能传播声音 C.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5.(2分) 不同方位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说明声音朝着 (  )传播。
A.四面八方 B.前后方向 C.左右方向
6.(2分)下图是用钢尺研究声音的高低得到的柱形图,实验中,影响钢尺音高的因素是( )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拨动钢尺的力度 C.钢尺的粗细
7.(2分)下图所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会使铃声慢慢变弱,直至听不见。这个现象证明了 (  )。
A.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B.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无关
8.(2分)下列物品中,最适合做排箫的是(  )
A.吸管 B.塑料袋 C.橡皮筋
9.(2分)地震后一男孩困在倒塌的楼房里,他用砖头敲击自来水管,救援队及时找到了他。该男孩巧用了 (  ) 。
A.砖头坚硬的特征 B.钢管坚硬的特征 C.钢管传声能力强的特征
10.(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墙壁能传播声音
B.轻微的声音都能使鼓膜振动
C. 潜到水里时听不到岸上的声音
11.(2分) 小明自制乐器,他在四个杯子里都装上不同量的水(如下图) ,用小棒以相同的力度敲打杯子上部的杯壁,他想演奏“1 2 3 4”这个旋律,敲击杯子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12.(2分) 以下乐器中,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是(  )。
A.笛子 B.摇铃 C.古筝
13.(2分)用手敲门,听到“咚咚”的声音,是因为( )
A.手指振动 B.门振动 C.门撞击墙
14.(2分)医生使用的听诊器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制成的。
A.固体 B.气体 C.液体
15.(2分)下面是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一段简谱,在圈出的部分中,最高的音是(  )。
A.1 B.6 C.7
16.(2分)用手按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
A.橡皮筋没有受到力 B.橡皮筋没有产生振动 C.手按压的力度太小
17.(2分)如下图,陈智在自制小乐器时,他想让①号弦发出更高的音,他应该(  )
A.换一根更粗的弦 B.将弦调的更紧一些 C.将弦调的更松一些
18.(2分)小智做了一个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它由音叉、气球皮、杯子、纸屑等组成(见右图)。这个模型中,模拟“鼓膜”的是(  )。
A.音叉 B.绷紧的气球皮 C.碎纸屑
19.(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铃铛,分别用线绳与木塞相连。其中乙置于一个密闭真空容器内(如图所示),轻拽线绳,摇动铃档,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可以清晰地听到甲和乙的铃声 B.可以清晰地听到乙的铃声
C.可以清晰地听到甲的铃声
20.(2分)下面三幅图分别是用不同的力量拨动同一把钢尺的情况,按音量从大到小将这三幅图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吃进肚子里后经过消化变成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它和呼吸一样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来进一步探究吧!
21.(2分)小智刚开始有点紧张,所以小慧建议他做几次深呼吸,深呼吸(  )。
A.吸气时,气体进入肺中,胸腔扩大,肺活量也增大
B.呼气时,气体从肺中排出,胸腔缩小,肺活量也缩小
C.吸气时,气体进人肺中,胸腔扩大,肺活量不变
22.(2分)果果用气球制作了呼吸模拟装置。在这个模拟装置中,气球和气球皮分别代表(  )。
A.膈肌;肺 B.肺;膈肌 C.气管;肺
23.(2分)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来维持生命。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24.(2分)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  )。
A.肺 B.气管 C.鼻腔
25.(2分)在呼吸过程中,(  )不仅要摄入氧气,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二氧化碳排出。
A.心脏 B.肺 C.膈肌
26.(2分)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气管→肺→鼻腔或口腔 B.肺→气管→鼻腔或口腔 C.鼻腔或口腔→气管→肺
27.(2分)右图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其中模拟呼气过程的是(  )。
A.图1 B.图2 C.无法判断
28.(2分)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是因为(  ) 。
A.身体没有力气了 B.呼吸功能变弱了 C.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29.(2分)下图中,表示人体“肺”的是(  )。
A.① B.② C.③
30.(2分)吸烟有害健康,其主要损害的人体器官是(  )。
A.肺 B.肝 C.心脏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0分)探究一:在制作小乐器的活动中,小科和同学们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小乐器。
(1)A组用吸管制作了一个吸管排箫(如图),它是利用(  )振动来发出声音。
A.声带 B.空气 C.吸管
(2)如果将排箫的“5”这根吸管再剪短一些,那么这根吸管发出的声音会变   。(填“高”或“低”)
(3)B组利用4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制作了一个弹拨乐器(如图)。用相同的力拨动时, 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1234 B.4321 C.2341
(4)小科演奏时,发现乐器的声音太弱了,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强的方法是(  )。
A.换更细的橡皮筋 B.用力拨动橡皮筋 C.把橡皮筋拉得更紧
(5)小科将一根废弃的不锈钢管分成长短不同的5段,制作了一个敲击乐器。依次敲击 1号到5号钢管,发出的声音(  )。
A.音高一样 B.从高到低 C.从低到高
32.(14)探究二:龙龙对古代的弦乐器非常感兴趣,他查阅到以下资料
箜篌( kōng hóu),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自该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都广泛流行。箜篌历史悠久,音色柔美。形制多样,近代的改良双排弦箜篌有88条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
(1)人们可以听到箜篌的声音,是因为(  )。
A.弦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又引起我们听觉神经的振动
B.弦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又引起我们鼓膜的振动
C.弦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又引起我们耳郭的振动
(2)当演奏者停止拨动,箜篌还能持续发出声音,主要原因是(  )。
A.弦还在振动 B.人的耳朵非常灵敏 C.人的错觉
(3)弹拨同一根弦,越用力弹拨,弦发出的声音越   (填“强”或“弱”)。弹拨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张。从粗弦到细张,声音的变化是   (填“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
(4)龙龙和华华制作了一个“土电话”,测试时发现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
  。
(5)龙龙想制作一个可以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他设计了如下的设计图,请你任选一个设计图并做出评价:
33.(10分)探究三:如图是小明根据自己的呼吸次数的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1)通过课堂实验以及观察、比较: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   ,休息3分钟后,逐渐   。
(2)呼吸时,小明吸入含有   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   。这些气体在呼吸器官   中进行交换。
34.(6分)探究四: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肥胖儿逐年增多,根源在于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针对这一现象,四(1)班师生共同对在校学生进行
调查,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和   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2)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主要从   食物中获得。
(3)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  )。 (把正确答案涂在填涂区域内)
A.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 B.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C.均衡饮食,不偏食、挑食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1.(2分)今年持续干旱,农村防火形势严峻,防火宣传队员走村串寨敲锣鸣示。当队员敲打铜锣时,它的声音很响,当停止敲锣,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锣面振动停止后仍能发声 B.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C.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防火宣传队员走村串寨敲锣鸣示。当队员敲打铜锣时,敲打它的声音很响,当停止敲锣,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C符合题意。
2.(2分)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  )。
A.“打哈欠”影响了耳郭的振动 B.“打哈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C.“打哈欠”影响了听觉神经的振动
【答案】B
【解析】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在“打哈欠”时会影响鼓膜的振动。
3.(2分) 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
A.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支气管→气管→肺
B.听音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食物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答案】B
【解析】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主要功能是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是声音传递的通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可以传递振动到内耳。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耳蜗可以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可以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我们就能听见声音了。故选B。
4.(2分) 河岸上行人的脚步声会吓走鱼儿,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
A.固体能传播声音 B.液体能传播声音 C.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河岸上行人的脚步声会吓走鱼儿,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故选C。
5.(2分) 不同方位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说明声音朝着 (  )传播。
A.四面八方 B.前后方向 C.左右方向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其实是一种能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的耳朵能感受到声音。故选A。
6.(2分)下图是用钢尺研究声音的高低得到的柱形图,实验中,影响钢尺音高的因素是(  )。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拨动钢尺的力度 C.钢尺的粗细
【答案】A
【解析】观察柱形图,我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反之越低。因此实验中,影响钢尺音高的因素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故选A。
7.(2分)如下图所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会使铃声慢慢变弱,直至听不见。这个现象证明了 (  )。
A.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B.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无关
【答案】B
【解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声音是靠空气、水等介质振动传播的,因此在真空里声音是传播不了的。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使铃声慢慢变弱,证明了空气能传声。
8.(2分)下列物品中,最适合做排箫的是(  )
A.吸管 B.塑料袋 C.橡皮筋
【答案】A
【解析】 排箫是一种由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组成的乐器,这些音管通过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吸管作为一种管状材料,与排箫的制作原理相似,因此是最适合制作排箫的材料。
9.(2分)地震后一男孩困在倒塌的楼房里,他用砖头敲击自来水管,救援队及时找到了他。该男孩巧用了 (  ) 。
A.砖头坚硬的特征 B.钢管坚硬的特征 C.钢管传声能力强的特征
【答案】C
【解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地震后,一男孩被困在倒塌的楼房里,他用砖头敲击自来水管,自来水管传
声的效果比空气强,小明巧用了钢管传声能力强的特性,所以救援队能及时找到了他。
10.(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墙壁能传播声音 B.轻微的声音都能使鼓膜振动
C.潜到水里时听不到岸上的声音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墙壁能传播声音,故A正确;
B.鼓膜很薄,富有弹性,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即使轻微的声音都能使鼓膜振动,故B正确;
C.水也能传播声音,而且比空气传播声音的能力更强,因此,潜到水里时也能听到到岸上的声音,故C错误。
11.(2分) 小明自制乐器,他在四个杯子里都装上不同量的水(如下图) ,用小棒以相同的力度敲打杯子上部的杯壁,他想演奏“1 2 3 4”这个旋律,敲击杯子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杯子发出声音的高低取决于杯中水柱的高低,装水越少,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装水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想演奏”1234”这个旋律,声音由低到高,敲击杯子的正确排序是④③②①。
12.(2分) 以下乐器中,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是(  )。
A.笛子 B.摇铃 C.古筝
【答案】C
【解析】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分为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类。像二胡、吉他、古筝等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摇铃是靠铃的振动发声的,架子鼓是靠鼓面和镲片的振动发声的。
13.(2分)用手敲门,听到“咚咚”的声音,是因为( )
A.手指振动 B.门振动 C.门撞击墙
【答案】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我们用手敲门时,门会发出声音,但没有看到门在振动,是因为门的振动很微弱,肉眼看不到。
14.(2分)医生使用的听诊器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制成的。
A.固体 B.气体 C.液体
【答案】A
【解析】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医生使用的听诊器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制成的。故选A。
15.(2分)下面是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一段简谱,在圈出的部分中,最高的音是(  )。
A.1 B.6 C.7
【答案】C
【解析】根据音谱可知,从1-7声音是由低到高的,所以声音最高的是7。
16.(2分)用手按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
A.橡皮筋没有受到力 B.橡皮筋没有产生振动 C.手按压的力度太小
【答案】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按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没有产生振动。
17.(2分)如下图,陈智在自制小乐器时,他想让①号弦发出更高的音,他应该(  )
A.换一根更粗的弦 B.将弦调的更紧一些 C.将弦调的更松一些
【答案】B
【解析】琴弦声音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直接相关,琴弦越短、越细、越紧,琴弦振动的速度越快,声音越高,相反琴弦长、越粗、越松,琴弦振动的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因此,陈智在自制小乐器时,他想让①号弦发出更高的音,他可以将弦调的更紧一些,琴弦振动速度变快,发出的声音变高。换一根更粗的弦,或者将弦调的更松一些,琴弦的振动速度会变慢,声音变低。
18.(2分)小智做了一个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它由音叉、气球皮、杯子、纸屑等组成(见右图)。这个模型中,模拟“鼓膜”的是(  )。
A.音叉 B.绷紧的气球皮 C.碎纸屑
【答案】B
【解析】这个模型中,模拟“鼓膜”的是绷紧的气球皮。在用气球皮模拟鼓膜振动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纸屑是为了看到气球膜在振动。
19.(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铃铛,分别用线绳与木塞相连。其中乙置于一个密闭真空容器内(如图所示),轻拽线绳,摇动铃档,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可以清晰地听到甲和乙的铃声 B.可以清晰地听到乙的铃声
C.可以清晰地听到甲的铃声
【答案】C
【解析】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铃铛,分别用线绳与木塞相连。其中乙置于一个密闭真空容器内(如图所示),轻拽线绳,摇动铃档,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甲。
20.(2分)下面三幅图分别是用不同的力量拨动同一把钢尺的情况,按音量从大到小将这三幅图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答案】C
【解析】观察三次图中尺子振动的幅度,按由大到小排序是②③①。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因此,按音量从大到小排序是②③①。
21.(2分)小智刚开始有点紧张,所以小慧建议他做几次深呼吸,深呼吸(  )。
A.吸气时,气体进入肺中,胸腔扩大,肺活量也增大
B.呼气时,气体从肺中排出,胸腔缩小,肺活量也缩小
C.吸气时,气体进人肺中,胸腔扩大,肺活量不变
【答案】C
【解析】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肺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经常锻炼,可以使肺功能更加强大。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会扩张,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选C。
22.(2分)果果用气球制作了呼吸模拟装置。在这个模拟装置中,气球和气球皮分别代表(  )。
A.膈肌;肺 B.肺;膈肌 C.气管;肺
【答案】B
【解析】我们制作呼吸模拟装置,用气球代表我们的肺,吸管代表气管,气球皮代表膈肌。
23.(2分)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来维持生命。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答案】C
【解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
24.(2分)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  )。
A.肺 B.气管 C.鼻腔
【答案】A
【解析】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根据人体呼吸器官的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肺。
25.(2分)在呼吸过程中,(  )不仅要摄入氧气,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二氧化碳排出。
A.心脏 B.肺 C.膈肌
【答案】B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在呼吸过程中,肺不仅要摄入氧气,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二氧化碳排出。
26.(2分)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气管→肺→鼻腔或口腔 B.肺→气管→鼻腔或口腔 C.鼻腔或口腔→气管→肺
【答案】C
【解析】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会扩张,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选C。
27.(2分)右图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其中模拟呼气过程的是(  )。
A.图1 B.图2 C.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在这个模拟肺呼吸过程的实验中,饮料瓶模拟人体的胸腔;气球模拟人体的肺;橡皮膜模拟人体的膈肌;Y形玻璃管模拟人体气管。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图1表示呼气过程。
28.(2分)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是因为(  ) 。
A.身体没有力气了 B.呼吸功能变弱了 C.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答案】C
【解析】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29.(2分)下图中,表示人体“肺”的是(  )。
A.① B.② C.③
【答案】C
【解析】图中①表示的是口鼻,②表示的是气管,③表示的是肺部。选项C正确。
30.(2分)吸烟有害健康,其主要损害的人体器官是(  )。
A.肺 B.肝 C.心脏
【答案】A
【解析】肺是呼吸器官,抽烟影响最大的就是肺。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0分)探究一:在制作小乐器的活动中,小科和同学们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小乐器。
(1)A组用吸管制作了一个吸管排箫(如图),它是利用(  )振动来发出声音。
A.声带 B.空气 C.吸管
(2)如果将排箫的“5”这根吸管再剪短一些,那么这根吸管发出的声音会变   。(填“高”或“低”)
(3)B组利用4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制作了一个弹拨乐器(如图)。用相同的力拨动时, 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1234 B.4321 C.2341
(4)小科演奏时,发现乐器的声音太弱了,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强的方法是(  )。
A.换更细的橡皮筋 B.用力拨动橡皮筋 C.把橡皮筋拉得更紧
(5)小科将一根废弃的不锈钢管分成长短不同的5段,制作了一个敲击乐器。依次敲击 1号到5号钢管,发出的声音(  )。
A.音高一样 B.从高到低 C.从低到高
【答案】(1)B (2)高 (3)A (4)B (5)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吸管排第是利用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所以答案为B。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如果将“5”这根吸管再剪短一些,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那么这根吸管发出的声音变高。
(3)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出声音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出声音较低。橡皮筋越粗,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所以依次弹拨这四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从高到低。所以答案为A。
(4)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小科演奉时,发现乐器的声音太弱了,可以用力拨动橡皮筋,这样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更大,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强。答案为B。
(5)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出声音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出声音较低。小科将-根废弃的不锈钢管分成长短不同的5段,制作了一个敲击乐器,从左到右越来越短。依次敲击1号到5号钢管,发出的声音应该从低到高。
32.(14)探究二:龙龙对古代的弦乐器非常感兴趣,他查阅到以下资料:
箜篌( kōng hóu),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自该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都广泛流行。箜篌历史悠久,音色柔美。形制多样,近代的改良双排弦箜篌有88条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
(1)人们可以听到箜篌的声音,是因为(  )。
A.弦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又引起我们听觉神经的振动
B.弦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又引起我们鼓膜的振动
C.弦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又引起我们耳郭的振动
(2)当演奏者停止拨动,箜篌还能持续发出声音,主要原因是(  )。
A.弦还在振动 B.人的耳朵非常灵敏 C.人的错觉
(3)弹拨同一根弦,越用力弹拨,弦发出的声音越   (填“强”或“弱”)。弹拨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张。从粗弦到细张,声音的变化是   (填“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
(4)龙龙和华华制作了一个“土电话”,测试时发现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   。
(5)龙龙想制作一个可以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他设计了如下的设计图,请你任选一个设计图并做出评价:
我选择的设计图是   ,这个设计图的特点是   。
【答案】(1)B (2)A (3)强;由低到高 (4)棉线被捏住了 (5)图3;(回答合理即可)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们可以听到箜篌的声音,是因为弦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又引起我们鼓膜的振动。
(2)当演奏者停止拨动,箜篌还能持续发出声音,主要原因是弦还在振动。
(3)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如果使用相同的力从粗弦到细弦依次弹拨琴弦,声音的变化是由低变高。
(4)固体可以传声,而且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发声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细棉线是固体,可以传声而且传声效果好,细线被捏住,阻止了棉线的振动,阻止了声音的传播。龙龙和华华制作了一个“土电话”,测试时发现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推测可能是细线被捏住了。
(5)要制作发出声音高低不同的小乐器,可以用相同的容器装高低不同的液体,敲击杯子发出声音。
33.(10)探究三:如图是小明根据自己的呼吸次数的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1)通过课堂实验以及观察、比较: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   ,休息3分钟后,逐渐   。
(2)呼吸时,小明吸入含有   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   。这些气体在呼吸器官   中进行交换。
【答案】(1)增加;减少 (2)氧气;二氧化碳;肺
【解析】(1)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一氧化碳,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通过课堂实验以及观察、比较,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休息3分钟后,逐渐减慢。
(2)呼吸时,小明吸入含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在呼吸器官肺中进行交换。
34.(6分)探究四: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肥胖儿逐年增多,根源在于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针对这一现象,四(1)班师生共同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和   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2.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主要从   食物中获得。
3.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  )。 (把正确答案涂在填涂区域内)
A.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 B.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C.均衡饮食,不偏食、挑食
【答案】1.肉类;粮谷类 2.粮谷类 3.C
【解析】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合理饮食可以达到显著减肥的目的。成年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等四大类。合理的饮食习惯1.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 每餐粗细粮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2.保持良好的心情3.不乱服药物 4.饮食健康、卫生 饮食一定要新鲜,不吃变质食物和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不吃街头无卫生保障的食品。
1.人体生命活动需要需要食物提供能量,当进入人体食物过多时,会引起脂肪的累加,最终导致肥胖。
2.粮谷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是糖类的一种。
3.合理的饮食习惯1.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 每餐粗细粮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2.保持良好的心情
3.不乱服药物 4.饮食健康、卫生 饮食一定要新鲜,不吃变质食物和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不吃街头无卫生保障的食品。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