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统计 1(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统计 1(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3 21: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统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其实,威海还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呢!那里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让我们一起看看威海的绿化情况,好吗?
2.观察统计表,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威海市与其它城市统计表,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1提供的信息是: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是多少。)
谈话:(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选取现实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突出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渗透环保教育。同时激发了统计兴趣,激活了已有的统计经验,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尝试作图,加深体验。
谈话: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统计图,再比较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威海、苏州……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1992、1993……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两个统计表的特点,从而恰当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的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 页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1) 组内调查统计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填写好统计表。
(1) 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
(1) 班级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你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
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2.课本 页自主练习第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 学生独立解答。
(2) 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网站一
周访问人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设计意图:选取的先独立解答,再展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的练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1.教师谈话: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通过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 学生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以便形成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青少年每日睡眠时间为几个小时比较合适,并向同学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