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17 松 鼠 教学设计和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17 松 鼠 教学设计和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19:4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松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松鼠》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它是一篇描写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布封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上和《太阳》有很大不同。
本单元属于习作单元,主要引导孩子们学习写说明性文章。说明性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中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了《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课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说明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于是将本课的着力点放在“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活泼”上,让孩子们在学习本文的同时,为后面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等8个生字,借助图片和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生动活泼的表达,体会文艺性说明文亲切、有趣的语言风格。
3.结合课文所学,初步尝试抓住鲜明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序生动地写写提纲上“美食样子”、“美食制作”的其中一个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生动活泼的表达,体会文艺性说明文亲切、有趣的语言风格。
难点:结合课文所学,初步尝试抓住鲜明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序生动地写写提纲上“美食样子”、“美食制作”的其中一个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回顾《太阳》,导入《松鼠》
1.融入情境,唤醒记忆。同学们,我们开展了“争当美食小博主”的活动,你最想推荐哪道菜?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推荐?
2.学生回顾说明方法。看,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太阳》,你从中学到了哪些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的小妙招?
预设:《太阳》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这些说明方法不仅准确、清楚、恰当地把太阳的特点说明白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说明文平实的语言风格。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松鼠》这篇课文,来感受另外一种语言风格的说明文,体会不同内容的说明文在语言表达特点上的不同。
4.了解作者:谁对作家布封有所了解?(课件出示布封资料)他又是如何介绍松鼠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反馈,梳理内容
1.预学反馈,解决字词难点。
驯良 矫健 蛰伏
勉强 苔藓 榛子
① 指名认读,随机正音。(“勉强”的“强”意思是强迫、硬要的意思时,读 qiǎng。)
② 结合语境理解“蛰伏”,结合图片理解第三组词语。
③ 小结:借助图片和语境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2.谈印象,交流主要内容
①读了课文,文中的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②文中也有一句话概括了对松鼠的印象,你找到了吗?(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随机理解“驯良”,“驯良”就是和顺善良的意思。齐读。
③为了清楚地介绍松鼠给人留下的这些印象,课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松鼠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每段话的意思)
预设: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活动、行为、搭窝、生育和换毛等内容。
小结:课文不仅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还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板书: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松鼠》和《太阳》一样,也是从多个方面来介绍这一事物。
第三板块:对比阅读,体会表达
1.阅读第一自然段,发现说明方法。
(1)过渡:我们通过梳理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作者又是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把松鼠的特点说明白的?我们先来看对松鼠外形的介绍,请你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发现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
(2)交流:
预设1: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①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了帽缨,写出了松鼠的尾巴很漂亮的特点。在说明文中,比喻的写法我们称之为——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②借助图片理解“帽缨”,体会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③有感情朗读:那么漂亮的尾巴,让作者一看就心生喜爱之情,我们试着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预设2: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①学生谈感受。
②教师引导并小结:松鼠吃东西时的样子常见吗?但是人吃东西时的样子非常熟悉,当大家介绍不熟悉的事物特点时,我们可以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打比方。
2.对比文字,体会语言风格
(1)出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松鼠外形特点介绍的文字:“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学生对比阅读介绍松鼠外形特点的句子,发现《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课文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
①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中国大百科全书》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简洁准确,课文不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松鼠的外形漂亮(板书:表达有序),还抓住鲜明的特点细致描写(板书:抓特点)。同时,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②指导朗读:作者就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有趣的语言,有序表达,让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能读好它吗?
(2)出示课后思考题二中的后两句话,分别找出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对应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对应课文第五自然段内容。
①出示要求,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要求:
1.读:对比阅读几段文字;
2.说:说说每段话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
②交流发现,感受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截然不同。
3.追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松鼠的介绍是典型的常识性说明文,而布封的介绍是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这两种表达方式有高下之分吗?
4.小结:同样是介绍松鼠的说明性文章,《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简洁、平实;布封的语言细致生动、活泼有趣。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都描述得很准确、清楚、有条理,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板块:迁移运用,尝试生动说明
1. 小博主们,你们已经初步确定了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你最喜欢的一道美食,请你抓住美食鲜明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序生动地写写提纲上“美食样子(色、香、味)”、“美食制作”的其中一个部分。出示评价标准:
2.交流点评。
3.当然,要想将美食介绍得清楚又吸引人,还有许多小妙招等待大家去发现,老师期待你们完整的美食文案,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这道美食。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景 问题导入
观看一段关于松鼠的视频,看完后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
指名介绍松鼠,学生评价。师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介绍别人才能听得明白呢?
二、学习表达方法
任务一:体会有条理的表达
观看一段关于松鼠的视频,看完后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
2、指名介绍松鼠,学生评价。师:我们介绍一种事物,要做到有条理的解说,才能说的清楚,让别人听得明白。如何做到呢,就必须要抓住特点,分条介绍。
活动二、读课文,学习有条理的表达
学生拿出预习单,交流上节课整理的有关松鼠的信息。
大屏幕展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按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有关松鼠的信息梳理完整。并进行简单的概括。
老师顺势板书:外形——生活规律——行为特征——搭窝——繁殖外形——生活习性老师引说:可见要想把一个事物介绍清楚必须要有条理,就像《太阳》一样作者从太阳的大小、温度与人类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有条理的介绍,这样别人才会听的明白。
活动三:迁移运用学生自读习作例文《鲸》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有条理的介绍鲸的。
任务二:品读感悟,对比体会语言
活动一 1.再读文章,布封笔下的松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聚焦松鼠的外形特点——漂亮:
你从哪里看出来松鼠很漂亮?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对比:课后题第二题中,也有一个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你又有什么感受?
(3)都是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为什么给人的感受不同呢?百科全书是怎么介绍的?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松鼠之美告诉我们的?
聚焦松鼠的其他特点:
小组合作:出示课后题第二题后两句,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什么作者要用富有情感性的、活泼的语言向读者说明他所熟悉的松鼠,而不是像文后第二题中《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的语言?(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情感不同,目的不同,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
活动二、比较异同,灵活运用
出示《太阳》一文中的句子,“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比较:同为说明文,《松鼠》和《太阳》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灵活运用: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合适的说明语言方式,并说明理由。
情境一:如果在家里向妹妹介绍松鼠,你会选择哪一段?
情境二:如果在野生动物园里给松鼠图配文字,你会选哪一段?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把说明文说明白最主要的是要有条理,而且我们还知道了两种不同的说明语言表达,一种生动活泼,一种简明直接。这两种方法各有用处。都能把事物说明白。
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完成初试身手第二题:查找资料将《白鹭》第2~5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
提升作业:(整本书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布封的《自然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