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2024)六年级上册第10课十面埋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2024)六年级上册第10课十面埋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10-27 21: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
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体验,领略古曲艺术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在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力度、速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3.知识与技能
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教学重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十面埋伏》吗?
生:听过,有歌曲,电影,成语...
师:对,陈奕迅有一首歌曲叫《十面埋伏》,SHE也有一首歌曲叫《十面埋伏》,张艺谋有一部电影《十面埋伏》,这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四面八方布置了重重埋伏,这些老师也有所了解。(点击PPT的音乐和视频)那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首器乐套曲--《十面埋伏》,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聆听。(老师播放音频)
【设计意图】
通过与学生所接触过的成语和歌曲谈话导入,开门见山,让同学们对本课有直接的印象。
教学过程
整体聆听
(1)师:乐曲听完了,那同学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琵琶。
师:没错,是琵琶。琵琶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结构为半梨形音响,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琵琶的种类很多,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品与相是琵琶上的音位。弦轴是改变弦的松紧程度达到调整音高的目的。音色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
其作品根据表现手法不同可分为:文曲、武曲和文武曲。文曲重点在于表达左手的技法,主要是以抒情为主,因此整个乐曲的格调轻松、细腻、优雅,具有很强的倾诉性和概括性,从曲调风格上分析,琵琶文曲主要以写意和抒情为主,常常通过简单动人的旋律或者清新优美的曲调,来表达出演奏者内心诉求和令人向往的意境。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等。
武曲主要重点展现右手的力量和演奏技巧,其气魄宏伟,格调慷慨、雄壮,琵琶武曲主要以叙事为主,因此具有叙事性和写实性特点,常常有声有色地描绘故事场景,结构庞大,又可以被分为武板和武套两种,前者结构短小精炼,曲调轻快;而后者结构较大,气势恢弘,层次鲜明。代表作品有《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
文武曲,顾名思义就是将琵琶武曲和文曲的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因此这类琵琶曲同时具备了武曲和文曲的演奏风格,但是它又打破了这两类乐曲的格调束缚,讲究活泼欢畅和风格新颖,因此在过去又常常将这类乐曲称为“大曲”。从文武曲的乐曲格调特点分析,不仅同时具备武曲的写实性特征,而且还具备了文曲的抒情、写意特征,并且文曲的演奏技法还丰富多样代表作品有《阳春古曲》《灯月交辉》等。
根据乐曲体裁,琵琶曲又可以分为以下五类,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
①独奏乐曲:《春雨》《秦俑》等;
②重奏乐曲:《弦索十三套》等;
③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乌江恨》等;
④改编乐曲:《浏阳河》《小小竹排》等;
⑤室内乐作品:《镜》《鬼戏》《关山月》等。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古诗中也对琵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我们来看看《琵琶行》中的诗句,并且来聆听一下我们对诗句中的描述。
(2)聆听完毕后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从这两句中你了解到了琵琶的哪些信息呢?
生:提到了琵琶的音色就像是珠子落到盘子里一样,比较清脆;从急雨和私语能够看出琵琶能够表现出大自然的声音......
老师总结: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富有颗粒性,诗人白居易诗句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琵琶的音质特点。琵琶的音色作为琵琶演奏的重要艺术手段,音色又分为自然音色和变化音色。自然音色是指演奏者通过科学和正确的演奏方法,运用乐器本身的材质、构造以及振动等演奏出浑厚、明亮、圆润等原生的主音色;变化音色是指演奏者通过各种演奏技巧调整和改变原有的主题音色,从而产生变化的音色。所以琵琶的表现力也很丰富,可以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
(3)师:那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紧张、激动......
师:对,这些情绪老师也感受到了,那么这首让人感到紧张,激动的乐曲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呢?
生:在打仗,在战争......
(4)师:《十面埋伏》表现的是公元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大战的情景,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据《史记》载,在垓下大战中,刘邦的汉军以30万的大军包围了只剩下10万人马的楚军,并设“十面埋伏”的阵法,将地处四面绝壁的垓下大营团团包围,使项羽陷入重围。深夜,箫声起处,汉军利用四面的楚歌来瓦解对方的斗志。最后,汉军和项羽在乌江边展开了生死决斗,项羽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的故事。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战前准备、决战和战后。
老师播放视频,并讲述:话说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调动了40万大军来到垓下列营布阵,准备与项羽决一死战。请琵琶为我们演奏战前准备--列营
2.分段聆听--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
(1)师:聆听完毕,同学们听完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象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战争的场面;听到了号角声,战鼓声;想象到了当时战场的激烈......
师:刚才有的学生听到了号角声和战鼓声,这都是用琵琶演奏出来的,那如果让同学们来模仿出这两种声音你会怎么模仿呢?(请同学们来示范)
生:可自由发挥,利用声音,身体和身边的材料(桌子,书本等)来模拟。
(2)师:同学们演绎的非常形象,那么我们也来看看用琵琶是如何发出这些声音的。首先我们来看看琵琶的基本演奏技法,右手主要分为轮、扫、拂、弹挑。我们跟随着视频来模拟演奏。大家演奏的非常棒。我们现在模拟弹琵琶,一起来弹奏“列营”片段。(老师播放“模拟演奏”视频)。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模拟演奏、用音乐要素及演奏技法分析乐曲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战前的场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分段聆听--第二部分:“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
(1)师:接下来,琵琶将为我们完整的演奏战前准备的五个部分,分别为“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对不同的部分做有关当时战前情景的解说。)
师:接下来,汉军来到了鸡鸣山下,他们开始进行埋伏(老师开始播放“埋伏”音频)。聆听完这段音乐,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紧张
师:为什么会感到紧张?
生:因为在埋伏,要小心谨慎,要秘密进行......
师:对,因为在埋伏,所以速度要快,要悄悄进行。那么在这段紧张的“埋伏”中,它的音乐要素是如何处理的。(老师引导学生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2)师:在进行成功的“埋伏”后,终于来到了决战时刻。(老师播放决战的视频和音频)
师:这段音乐描述了怎样的战争场面?
生:激烈
师:在这段激烈的战争中,琵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你仿佛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刀枪声,马蹄声......
师:琵琶模拟了激烈的刀枪声和马蹄声,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那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战争中的音乐是如何处理的。(老师展示表格并和同学们一起完成)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在刚才这段决战中听到了马蹄声、人喊马嘶声和兵枪碰撞声,那我们来试试用我们的肢体语言来模仿这三种声音。(比如,马蹄声可以用我们的脚快速跺地;兵枪碰撞可以用拍手;用人声模仿马嘶声等)老师播放音乐,同学们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来为这段音乐伴奏。
教师带动学生一起演绎这段决战。
(3)师:经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把这场战争描绘的更加逼真,把当时的战况都形象地展示出来。其实这段决战的音乐是由两场战争组成,一场叫“鸡鸣山小站”一场叫“九里山大战”老师现在播放两段音频,请同学们来分辨一下哪个是“鸡鸣山小站”哪个是“九里山大战”(在九里山大战的一个小部分老师解说:注意听这一小段音乐有一些不一样)
师:在刚才的两段音乐中,你认为哪个是小战?哪个是大战?你为什么这么判断呢?
生:第一段是小战,第二段是大战。(学生可以从音乐要素、对比后的激烈程度和篇幅等方面来判断)
师:同学们都分析的很有道理,也都答对了,第一段是鸡鸣山小战,第二段是九里山大战。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在听九里山大战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直那么激烈那么高昂的吗?
生:不是
师:对了,刚才在听的过程中,我也给了一些提示,那么这个小片段是什么呢?
生:四面楚歌
师:对了,这就是四面楚歌的出处。在经过激烈的交战后,刘邦的军队包围了项羽和他的军队。项羽虽已处于劣势,但也还有十万军队,刘邦并不能一下把项羽消灭。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一天夜里,被包围的项羽和他的士兵听见四周响起熟悉的歌声。仔细一听,原来是自己家乡楚地的民歌。歌声是从刘邦的军营里传来的。项羽和他的士兵非常吃惊,以为刘邦早已攻下他们的家乡,抓来了许多家乡的亲人当俘虏,而这熟悉的歌声也引起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一时项羽军中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趁夜色逃亡,十万人逃得只剩下几百人。正是刘邦的十面埋伏加上张良等人的良策,使得项羽的军队无心恋战,消磨了志气。刘邦命数千铁骑穷追不舍,最后,在乌江边展开了生死决斗,项羽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现在这个成语也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这告诉我们需要好好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待上以敬,待下以宽。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学会尊重别人。那么即使处于困境,身边也有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而不会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要素中力度、速度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和音乐情绪表现的作用,同时对九里山大战中的片段“四面楚歌”做讲解,将音乐和历史、语文相结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合。
4.分段聆听--第三部分:“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归营”
(1)我们来听听最后这段音乐。在听之前,我们先练习一个节奏型
(2)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当出现此节奏型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其实第三部分包括“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最后五段。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边自杀,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段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最后这段音乐戛然而止,说明了什么?
生:刘邦自刎了。
师:对,后三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但目前演奏一般都做删节,有的省略整个第三部分,有的删去后三段,目的是使乐曲情绪集中,避免冗长。我们可以来听一下战后的后三个主题。
【设计意图】
通过节奏练习、听辨节奏型环节,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欲望,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再次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延伸
师:我们刚才分段聆听了这首《十面埋伏》,那么我们现在来演绎这场战争和历史故事。首先我们来选出两位将军来扮演项羽和刘邦,我们在战前准备、决战和战后,都把我们所模拟的号角声,马蹄声,战鼓声,人喊马嘶声和兵枪碰撞声都加入进来。(教师根据PPT和不同的角色,辅助学生演绎《十面埋伏》)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演绎与乐曲《十面埋伏》的结合,能够使同学们深入感受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同时与历史内容相联系,加深了对学生的印象。
教师总结
师:我们来整理一下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PPT上的问题来提问,第3题和第4题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回答。)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同学们的加入,使这场声势浩大的古战争仿佛身临其境,琵琶曲也让这场战争有声有色,情节紧凑,曲中的情节让人可敬可叹。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音乐文化。这节课,我们说到了唐朝的琵琶和这首古典乐曲,那宋元明清的乐器和乐曲又有怎样的发展呢?给大家一个任务,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