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共40分钟
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歌曲,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之作,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这首歌曲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歌曲旋律雄浑壮阔,节奏铿锵有力,歌词朴实感人,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在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这首歌曲,既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能培养爱国情操。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他们能够准确把握简单的节奏型,理解基本的音乐术语,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在历史知识方面,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初步认识,具备理解歌曲历史背景的基础。但在气息控制、声音共鸣等专业技巧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保卫黄河》雄浑的旋律特点,体会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做到声音响亮、咬字清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根据歌词内容,结合自身理解,创造性地表达演唱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诠释作品。
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感悟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走向,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唱,做到声音响亮、咬字清晰。
教学难点
气息的控制运用和情感的充分表达,特别是在高音区域的气息支持和声音的统一性。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优质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演唱概念
分组练习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促进学生互助学习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音乐器材: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课件:黄河图片、抗战历史资料
乐器:简单打击乐器
教学挂图:歌词展示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黄河壮丽景象视频)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你们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黄河岸边的故事吗?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享感受)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讲述黄河儿女保卫祖国的动人故事——《保卫黄河》。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感知环节
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这首歌曲。(播放《保卫黄河》完整版)
师:睁开眼睛,谁来说说听完歌曲的感受?
(鼓励学生从旋律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享)
创作背景介绍
师:《保卫黄河》创作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结合历史背景,生动讲述创作故事)
探究环节
节奏训练
师: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节奏。请跟我一起做节奏练习。
(教师示范,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分句教学
师:现在我们把歌曲分成几个乐句来学习。
第一乐句:"风在吼,马在叫..."
(示范演唱,指导气息运用,纠正发音问题)
重点难点突破
师:在高音部分"保卫家乡"时,我们要特别注意气息的支持...
(详细讲解演唱技巧,示范正确方法)
示范环节
教师示范
师:注意听我的示范,特别关注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师示范演唱,突出重点部分)
分组练习
师:现在我们分成两组,互相配合练习。
(指导分组练习,及时纠正问题)
环节三:巩固延伸(10分钟)
全班合唱
师:让我们一起用嘹亮的歌声,展现黄河儿女的豪迈气概!
(组织全班齐唱,注意配合)
小组展示
师: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组织展示,给予点评和鼓励)
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作业:
练习演唱《保卫黄河》,注意运用课堂所学的演唱技巧
搜集抗战时期的其他经典歌曲
与家人分享今天学习的收获,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用黄河实景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为歌曲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探究音乐环节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从节奏训练入手,逐步深入到旋律学习和情感表达。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展示和交流,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促进知识内化。
板书设计
保卫黄河
┌─ 创作背景
│└─ 1939年抗战时期
├─ 演唱要点
│ ├─ 气息运用
│ ├─ 节奏把握
│ └─ 情感表达
└─ 爱国精神
└─ 民族气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和德育教育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音乐技能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深度上还有提升空间。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情境创设,增加历史背景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同时,在演唱技巧的训练上,需要更多地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此外,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的设计还可以更加丰富,可以考虑增加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如配器演奏、情景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在评价方式上,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建立更全面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