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7 18: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近代史上,清政府第一次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较量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中法战争
2.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左宗棠 D.邓世昌
3.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4.如图所示为清代圆明园方印,1860年被掠走,现藏于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馆。方印见证了( )
A.清朝中法外交 B.近代商业发展 C.清朝实业救国 D.中国民族危机
5.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这是为了纪念(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黄花岗起义
6.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说“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材料中“少数人”的代表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7.山东机器局始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是清末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最早以蒸汽做动力进行机械化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中国无烟火药的诞生地,开创了山东近代军火工业的先河。下列企业与此属于同类的是( )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湖北织布局 D.安庆内军械所
8.“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为此设( )
A.安庆内军械所 B.京师同文馆 C.金陵制造局 D.京师大学堂
9.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属下说:“我从军为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最终他在哪一场战役中,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海战
10.下列近代历史上的战争中,战争名称与签订的条约搭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
11.“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自(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2.以下李鸿章和严复所理解的“富强”最大的区别在于( )
今日当务之急,莫若借法以富强。强以练兵为先,富以裕商为本。 ——《李鸿章全集》 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
A.是否涉及政治制度 B.是否关注学习西方
C.对救中国的渴望度 D.对经济的重视程度
13.如表是“义和团基本信息归纳表”。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宣传文告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下能安民”
斗争目标 “扶清灭洋”
斗争方法 焚毁教堂,仇杀教民
A.反帝色彩浓厚 B.斗争方式多样 C.地域分布广泛 D.群众基础深厚
14.“地球上的四个文明古国中,文化没有中断过的唯有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华文化却是面临断绝之忧。”这是因为该条约( )
A.是中国赔款数额最大的 B.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造成中国主权丧失最多 D.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版图的狂潮
15.对下列图示解读最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与某历史事件相关的几封书信,仔细阅读,解读其中的历史信息。
书信一: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我们两国共享之荣耀。
——摘编自1861年法国巴特勒上尉给雨果的书信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摘编自1861年雨果给法国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书信二: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摘编自美国驻华公使威廉给友人的书信
书信三: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摘编自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给家人的信
(1)书信一中“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并举出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为。
(2)书信二中列强获得的权益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的?
(3)以上书信是关于哪一历史事件的书信?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发动起义的条件成熟了。太平军从金田村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并把这里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经过三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材料二:伴随着军事发展,太平天国颁布了一个重要纲领,它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三: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
(1)材料一中“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是谁?太平天国把南京作为都城,改名为什么?
(2)材料二中“一个重要纲领”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为什么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3)材料三中“失败了”的标志是什么?
(4)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积极影响?(写出两点)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大事记 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③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 ④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⑤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 ⑥1881年,开平矿务局全面投产。 ⑦1885年,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材料二: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棠收回相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终也全面爆发。
——摘编自吴胜《左宗棠和李鸿章三十年恩怨》
(1)开展课题探究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依据材料一,请你参照如表中的示例,再写出两个历史课题,并列出课题探究中你所使用到的材料。
历史课题 使用到的材料
洋务运动的军事成果 ①⑦
洋务运动的机构改革 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请谈一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3)材料二中李鸿章和左宗棠面对危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你赞同谁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
19.振兴中华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旋律。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救亡图存、使中国走向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1)写出年代尺中A处条约的名称及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实现的?列举这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洋务派创办这些企业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为实现材料三“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什么运动?哪个事件揭开这个运动序幕?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中英爆发鸦片战争。这是封建落后的清政府第一次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进行的较量。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不是第一次,排除A项;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于1856年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C项;中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排除D项。故选:B。
2.答案:A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A。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是“1871年”、“今长江”、“洋船往来”可知近代列强获得了在长江的航运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拥有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B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时列强势力还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A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都晚于《天津条约》,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CD错误。综上故选B。
4.答案:D
解析:据题干“……清代圆明园方印,1860年被掠走”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与清朝中法外交、近代商业发展、清朝实业救国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C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中,同材料“金田起义”不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从山东兴起,同材料“金田起义”不符,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同材料“金田起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少数清政府的官员认识到要学习西方技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A项正确;康有为在曾国藩等人之后,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推进了戊戌变法,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陈独秀从思想领域推进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始新文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
7.答案:D
解析:据“山东机器局始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是清末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最早以蒸汽做动力进行机械化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中国无烟火药的诞生地,开创了山东近代军火工业的先河”可知,山东机器局是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D项正确;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排除B项:湖北织布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排除C顶。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为此,要求设立同文馆。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选拔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企业,排除;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民族工业先驱,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也是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排除C;D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学校,排除。故选:B。
9.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1894年,中日两国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不幸中炮,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B项正确;平壤战役左宝贵为国捐躯,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的战役是黄海海战而不是辽东半岛战役,排除C项;威海卫战役丁汝昌为国捐躯,排除D项。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难度中等。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和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是《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是《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是《辛丑条约》,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据题干“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政治制度”,主张在维护君主制的前提下,改良一些封建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具体主张体现在:主张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题干选项中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B项符合题意;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排除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排除B项;陈独秀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排除D项。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依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他主张“自强”“求富”,学习西方技术,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进行改革;严复是维新派,主张实行政治变革,向西方学习,建立君主立宪制,在政治制度上有所改变,所以两者的最大区别是A。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B不符合史实;两人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代表,都渴望救中国,C项表述不对;富强本身就有对经济的重视,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据题干材料“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斗争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反帝色彩浓厚,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故A项正确;斗争方式多样没有反映“斗争目标”等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地域分布广泛,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群众基础并不深厚,排除D项。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却是面临断绝之忧”,与中国赔款数额最大无关,排除。B据材料“地球上的四个文明古国中,文化没有中断过的唯有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华文化却是面临断绝之忧。”并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化却是面临断绝之忧,符合题意。C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却是面临断绝之忧”,而不是强调“造成中国主权丧失最多”的问题,排除。D.《马关条约》签订,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版图的狂潮,排除。故选:B。
15.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题干示意图体现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6.答案:(1)国家:英、法。行为:火烧圆明园。
(2)条约:《天津条约》。
(3)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1)国家及行为:根据材料“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2)条约:根据材料“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结合所学,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可知,书信二中列强获得的权益是通过《天津条约》实现的。
(3)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以上书信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书信。
17.答案:(1)洪秀全;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3)天京的陷落。
(4)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析:(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是洪秀全。太平天国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鸦片战争后,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受挫的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利用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清王朝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一个重要纲领”指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它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所以在实践中难以施行。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它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实际上也没实行。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失败了”的标志是天京的陷落。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军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数百名留在天京各府、衙、馆里的太平天国官员及其家属,集体自焚。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悲壮地失败了。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8.答案:(1)
历史课题 使用到的材料
洋务运动的文化教育 ③④
洋务运动的民用成果 ⑤⑥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赞同左宗棠的主张。理由①只有塞防与海防并重,祖国领土和主权才会完整;②左宗棠收复新疆,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或:赞同李鸿章的主张。理由①中国海岸线漫长,海防建设至关重要;②为了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
解析:(1)依据材料一,参照如表中的示例,可设计历史课题,如洋务运动的文化教育;课题探究中你所使用到的材料有③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④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也可设计历史课题,如洋务运动的民用成果;课题探究中你所使用到的材料有⑤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⑤1881年,开平矿务局全面投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根据“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棠收回相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终也全面爆发。”可知,材料二中李鸿章和左宗棠面对危机,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赞同谁的主张都可以,简要说明理由即可,赞同左宗棠的主张。理由是只有塞防与海防并重,祖国领土和主权才会完整;左宗棠收复新疆,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或赞同李鸿章的主张。理由是中国海岸线漫长,海防建设至关重要;为了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
19.答案:(1)条约:《马关条约》。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运动: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作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事件:公车上书。
解析:(1)条约: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影响:《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上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运动: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结合所学,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可知,“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洋务运动实现的。军事工业: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作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这些企业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运动:根据材料“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结合所学可知,为实现材料三“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事件: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