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创新作业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读书笔记上写到“关天培战死”“三元里人民抗英”“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等关键词。据此可知,他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这一特权源于( )
A.《望厦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3.下列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法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
②俄、美两国是这场战争的“帮凶”
③清政府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如图是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该图反映出俄国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张领土 B.灭亡清政府
C.直接控制中国 D.争夺原料和销售市场
5.1851年1月至9月间,清政府从户部拨付了白银600万两作为军费,1853年拨付的军费增至白银1800万两,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2。清政府军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支付鸦片战争赔款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D.抵抗英法联军侵华
6.《资政新篇》所展现的社会蓝图,包括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等。这说明《资政新篇》( )
A.部分措施在实践中得以施行 B.符合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实际
C.体现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潮流 D.满足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7.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说明清政府为了洋务的需要( )
A.兴办新式学校 B.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C.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D.组建新式洋枪队
8.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示意图,请为他们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救亡图存 B.近代化探索 C.边疆危机 D.反侵略斗争
9.某校历史社团准备举办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板报设计活动,下列可入选“甲午中日战争”版块的是( )
A.冯子材 B.谭嗣同 C.沈葆桢 D.左宝贵
10.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知识卡片,其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1899年,________向英、俄等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11.史论结合是在历史学习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有(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天京事变 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② 洋务运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③ 台湾建省 阻碍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 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上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西学’和新学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
A.完成了政治变革 B.摧毁了封建制度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抵御了外敌入侵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致远舰的弹药将要打光。邓世昌大喊道:“今日大不了一死而已!然而,我们即使战死了,而海军的声威不衰落,这就是我们用来报答国家的事情!”邓世昌于是开动轮船疾驶,想要猛撞“吉野号”,与它同归于尽,却中了“吉野号”的鱼雷,锅炉、舰船开裂下沉。他的副手游击陈金揆一同殉国,全船二百五十人没有逃生的。
——摘译自赵尔巽《清史稿·邓世昌死战》
(1)材料一图A人物力主禁烟,在他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__(地名)海滩被当众销毁;图B人物力主收复新疆,他命________(人物)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逐步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为收回伊犁,清政府派人同__________(国名)交涉;___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巩固了西北边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战况发生于近代哪场战争中?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近代英雄人物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图B: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香港岛的割让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在遭受外国商品冲击严重的五口通商地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传统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摘编自统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学设计与指导
(1)材料一图A所示事件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图B所示内容出自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签订的哪一条约?根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材料二
本着扩大在华侵略权益的宗旨,英、法两国悍然发动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者从中国获取了更多的权益,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危机更加严重了。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第4版)》
①根据材料二,指出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并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C遗址见证了英法联军的哪一暴行?
材料三:《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赔偿日本兵费二亿两白银等。清政府为了偿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同时大量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逐步被列强控制。
——摘编自赵青云《〈马关条约〉签订对远东局势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三,指出体现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的条款内容,并分析巨额赔款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D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在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近代早期列强的侵略?
15.面对内忧外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前仆后继,奋进逐梦。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均田梦启】
材料一
(1)洪秀全带领太平军在材料一图A中的①处定都,①处是?图B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哪一纲领性文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认为如何才能建立“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
【新器梦探】
材料二: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30多年,其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转移社会风气、积累经营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近代生产技术人才等方面,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赵寅芬《洋务运动与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并概括其在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请你从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任选一个,列举一项体现洋务运动成就的例子。
【维新梦醒】
材料三
图C:陕西维新人士的主要活动
人物 主要活动
刘光贲 先后创立时务斋、励学斋,研讨西方国家富强之道和本国现状
魏光焘等 设立格致学堂,筹备陕西中学堂、武备学堂
阎培棠等 创办《广通报》,宣传维新思想和主张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图C,指出陕西维新运动的方式。材料三中的“农历戊戌年”是指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戊戌变法的一项内容。
【三梦同碎】
材料四: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虽然目标各异,但失败的原因都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未能深入改变封建社会的根基,未能赢得广大民众的坚定支持,同时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强大阻挠。此外,这些运动也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明确的战略指导,最终导致了它们的失败。
(4)根据材料四,归纳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在虎门的作战中,关天培率领战士英勇作战,但最后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英国随后北上进攻广州,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干乡民与英军对抗,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侵略国家是英法联军,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中法战争的主要侵略国家是法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侵略国家是日本,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由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规定:“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所以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题干材料的特权是出自《虎门条约》,答案选择B。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①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故①错误;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是主凶,美俄是帮凶,故②正确;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故③正确;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④正确;故D②③④正确,ABC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干米领土,其主要目的是满足领土扩张的野心,A项正确;虽然俄国侵占了我国北方的大量领土,但其主要目的是扩张领土,而不是灭亡清政府、直接控制中国,排除BC项;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无力开拓中国市场和争夺原料,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A.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已在19世纪五十年代前赔付完毕,排除。B.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增加军费,符合题意。C.19世纪六十年代起,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1856年起,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1859年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主要内容: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幼保险事业等。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幼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资政新篇》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同时《资政新篇》还重视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资政新篇》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潮流,C项正确;题干讲述了《资政新篇》的内容,并未表明其中的措施是否实行以及是否符合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实际,排除A、B项;《天朝田亩制度》满足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知识。A.兴办新式学校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但与题干材料“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不符,故A错误; B.根据题干材料“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可知,清政府为了洋务的需要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故B正确; C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但与题干材料“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不符,故C错误; D.组建新式洋枪队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但与题干材料“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不符,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根据“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描述了日本侵略台湾,英国入侵西藏,阿古柏侵占新疆,因此可得出反映的主题是清朝边疆危机,C项正确;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近代化探索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反侵略斗争主要体现在镇南关大捷、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据材料“致敬英雄甲午中日战争”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平壤战役,左宝贵以身殉国,D项正确;冯子材是中法战争中的爱国将领,排除A项;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人物,排除B项;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入台,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即“门户开放”政策,A项正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不是德国,排除A项;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与法国无关,排除C项;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与日本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①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正确;台湾建省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③错误;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④正确。由此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上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对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和顽固势力愚昧守旧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痛切的批判和鞭挞,还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在广大士庶民众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其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了思想启蒙,C项正确;戊戌变法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除A项;戊戌变法是维护清朝统治的,且最终失败,并没有摧毁封建制度,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与抵御了外敌入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1)虎门;刘锦棠;俄国;1884
(2)主要事迹:想要驾驶致远舰撞击“吉野号”,被鱼雷击中,壮烈牺牲。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或黄海海战)。
(3)认识:他们都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们不畏强敌、敢于担当,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等。
解析:(1)①:根据所学,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②:根据所学,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第二年,左宗棠命刘锦棠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
③:根据所学,为收回伊犁,清政府派人同俄国交涉。经过艰难谈判,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俄国仍割占中国1万多平方千米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④:根据所学,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新疆建省,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2)主要事迹:根据材料二“邓世昌于是开动轮船疾驶,想要猛撞‘吉野号’,与它同归于尽,却中了‘吉野号’的鱼雷,锅炉舰船开裂下沉。”可得出想要驾驶致远舰撞击“吉野号”,被鱼雷击中,壮烈牺牲。(意思相近即可)战争;根据材料二“邓世昌吉野号”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3)认识:根据材料,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体现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根据材料“今日大不了一死而已!然而,我们即使战死了,而海军的声威不衰落,这就是我们用来报答国家的事情!”体现不畏强敌、敢于担当,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身上体现的精神为今天人们所学习和传承,即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等。
14.答案:(1)年份:1840年。条约:《南京条约》。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使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2)①根本目的:扩大在华侵略权益。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或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危机更加严重)。
暴行:火烧圆明园。
②条款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或迫使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致使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逐渐被列强控制。
形势:被列强瓜分。
(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看待:近代早期列强的侵略行为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严重侵犯;给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些侵略行为不仅加速了清朝的衰亡,也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解析:
15.答案:(1)定都:天京。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做法:按照人口数量分配土地,不论男女;集体耕种土地;如果田地不够用,可以进行人口迁移。
(2)目标:“自强”“求富”。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或转移社会风气);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或积累经营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近代生产技术人才);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选择军事工业,例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选择民用企业,例子: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方式:创立学会;设立学堂;创办报刊。
年份:1898年。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4)原因:未能深入改变封建社会的根基;未能赢得广大民众的坚定支持;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强大阻挠;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明确的战略指导。
主题名称(示例);旧梦新探同悲;梦起梦落归尘;变革路遥梦短等。
解析:(1)定都:根据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结合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故洪秀全带领太平军在材料一图A中的①处定都,①处是天京。
纲领性文件:根据图B某纲领性文件书影信息“天朝田亩制度”可知,图B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做法:根据材料一图B某纲领性文件书影信息“只要是分田地,就按照人口,不论男人还是妇女,计算他家人口数的多少,人口多就多分,人口少就少分只要是天下的土地,天下人共同耕种。这里的土地不够用,就迁移到那里”概括得出,太平天国认为:按照人口数量分配土地,不论男女;集体耕种土地;如果田地不够用,可以进行人口迁移,才能建立“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
(2)目标:根据材料二“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得出,洋务运动的目标是“自强”“求富”。
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这场运动持续30多年,其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所创功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转移社会风气、积累经营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近代生产技术人才等方面,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概括得出,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或转移社会风气);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或积累经营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近代生产技术人才);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选择军事工业,例子: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功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选择民用企业,例子: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方式:根据材料三先后创立时务斋、励学斋,研讨西方国家富强之道和本国现状:设立格致学堂,筹备陕西中学堂、武备学堂;创办《广通报》,宣传维新思想和主张得出,陕西维新运动的方式有:创立学会;设立学堂;创办报刊。
年份: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故材料三中的“农历戊戌年”是指1898年。
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沉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幼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功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4)原因:根据材料四“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虽然目标各异,但失败的原因都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未能深入改变封建社会的根基,未能赢得广大民众的坚定支持,同时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强大阻挠。此外,这些运动也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明确的战路指导,最终导致了它们的失败。"归纳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未能深入改变封建社会的根基;未能赢得广大民众的坚定支持;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强大阻挠;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明确的战路指导。
主题名称(示例):根据探究活动内容“材料一太平天国的均田梦未能实现;材料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的新器梦以失败告终;材料三维新运动的维新梦也不能救中国”由此可以拟定主题为:旧梦新探同悲;梦起梦落归尘;变革路遥梦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