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18: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及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
2.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及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
2.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往事如诗。回首往事,那温馨的瞬间,仍在心间荡漾,慢慢变成字句千行……学校拟举办“探访名师金色年华”活动,课本编辑正好为我们“请”来了于漪老师。下面,让我们随“探访名师金色年华”活动小组一起,去点击人民教育家于漪的依依往事。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跟漪老师学字词
1.跟于漪老师学字词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于漪老师。
屏显:
于漪(yī),1929年出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主要作品有《岁月如歌》《教育的姿态》《语文的尊严》等。
2.自由读一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并把生难字注上拼音。
徜徉(chánɡ yánɡ) 浩渺(miǎo) 非凡 雕镂(lòu)
寂寞(mò) 谆谆(zhūn) 搜索枯肠 气象万千
鸦雀无声 逃窜(cuàn) 险峻(jùn) 镌刻(juān)
3.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安闲自在地步行。( )
(2)水面辽阔无边。( )
(3)雕刻。( )
(4)形容竭力思索。( )
(5)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
(6)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7)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
(8)形容兴味特别浓厚。( )
(9)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预设:(1)徜徉 (2)浩渺 (3)雕镂 (4)搜索枯肠 (5)身历其境(6)油然而生 (7)历历在目(8)津津有味 (9)气象万千
任务二:聆漪师往事悠悠
1.于漪老师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年华似流水……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于漪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依依”回忆了哪些“往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预设:
自然段 阶段 往事
2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
3、4 童年 读《千家诗》
5 初中 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诵读宋词和现代诗)
6 初中 聆听老师谆谆教导
2.你能根据刚才的阅读和梳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吗?
预设:
任务三:析漪师依依情思
1.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奠定了全文感情的基调,你能找出来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
“依依”——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2.于漪老师在回忆往事时,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情。想一想,这几件事对作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预设:
阶 段 事 件 感 受 影 响
小时候 看图画 身历其境,乐在其中(津津有味) 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童年 读诗歌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初中 听讲课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聆教诲 铭刻在心 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3.于漪老师在追溯少年时代的往事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缕缕情思。你能体会这种感情吗?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再读课文,填一填下列表格。
预设:
事件 乐趣 表达的情感 成长的源头
看山水画 专注凝视 徜徉画中 热爱大自然 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浮想联翩 如历其境 好读书、善品味
读《千家诗》 吟诵诗句 沉醉诗境 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国文老师上课 朗诵诗词 深受感染 酷爱文学、关注时代
4.小 结
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而且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读书,不仅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也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圈子里,于漪老师一向被称为“有嘴(能上课)有手(善写作)的领军人物”。今天,让我们来揣摩她行文的亮点,学一学她的生花妙笔,使我们的作文水平再登新台阶!
二、教学新课
任务四:仿漪师文笔风华
亮点借鉴一:凤头豹尾
1.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段落,小结其作用,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写作启迪。
开头:“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作用:(1)

结尾:“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作用:(2)
启迪:(3)

预设:
(1)用对比,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3)开头要扣题写,顺畅地引起下文;结尾要点题作结,深化主题;首尾最好能够形成呼应。
亮点借鉴二:精当选材
2.课文第5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试结合文章内容,梳理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作用?
预设:
不同点 相同点
老师 国文老师 代课国文老师 都是国文老师
所教内容 宋词(古) 代课国文老师 都是抒情诗词,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诵读课文的特点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 现代诗(今) 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学生们的感受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学生都深受感染
对“我”产生的影响 从此喜欢读辛弃疾的词 学生都被深深感动 “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亮点借鉴三:文采斐然
3.课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特别是一些词语运用巧妙,值得反复玩味。请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结合具体词语运用进行点评。
选句:

点评:


预设1:
选句: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点评:“编织”一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读《千家诗》中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时,其中美好的意境逐渐与作者的生活融为一体,为作者营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美丽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预设2:
选句: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点评:“沉浸”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完全融入诗句所描绘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中的状态,表明作者读诗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的意境得以扩展和深化。该词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对诗歌之美的深刻体验。
预设3:
选句: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点评:“雕镂”一词表明老师的讲课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既表现了两位老师教学得法,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以情动人的教学使“我”深受感染,激发了“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预设4:
选句: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点评:“凝注”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老师朗诵时的深情状态,他用眼神将诗文中的情感氛围传递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十分具有感染力。同时,也展现了一位全神贯注、情感饱满、热爱文学的老师形象,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任务五:解漪师写作之意
1.阅读,除了读懂文本之外,还要能够读出问题,读出自我。结合课文下列“资料助读”,于漪老师追忆依依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资料助读:
本文原是于漪老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刊登在该刊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预设:于漪老师想通过这些往事,告诉同学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2.“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可是,当今中国社会,读书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有资料数据显示,我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全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大概只占到5%左右。请你为CCTV拟一条号召全民读书的公益广告。(20字以内)
预设:
亲近文学,让生活飘溢书香!
读书点亮生活,开卷有益人生。
书籍是心灵的营养品,阅读是人生的必修课。
三、布置作业
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