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教学设计
课题 5.2 《城镇与乡村》 单元 第5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在人地关系上进行的深入探究,充分展示了“综合分析问题、因地制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课重点学习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是教材中人文地理的第二个内容,既是对前一节人文地理学习的拔高,也是对所学自然地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联系能力要求较高。这节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地位也十分重要,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新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根据城镇与乡村的卫星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点【综合思维】分析城乡分布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理解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地理实践力】探讨城乡发展过程中对特色城乡景观进行保护的意义及方式,培养辩证看待人文现象的思维方式和对特色城乡景观的保护意识。【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城乡知识的学习,了解家乡景观,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虽然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 (1)举例说出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理解城镇与乡村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难点
课时 1课时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城市景观图和乡村景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心仪广西》宣传片 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承转)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视频中领略了壮美广西的山水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想一想,这些美景主要分布在哪里呢?【教师陈述】这些美景来自广西的桂林风光、贺州的黄姚古镇和柳州三江的程阳风雨桥 ,都属于乡村景观。【学习活动一】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差异【方法指引】阅读课本P98-99页。读图5.7和图5.8。【问题引领1】读图5.7和图5.8,比较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比较城市和乡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方面有何不同?【教师陈述】世界各地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有的是乡村,有的是城镇。乡村和城镇具有不同的特点。上面两幅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景观?有哪些差异?【学生自主学习】……(回答略)【教师引导小结】①乡村人口较少,乡村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交通线路狭窄稀少,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村落周围常有农田、果林、池塘等。人们主要从事耕种、放牧、捕鱼等农业生产活动。②城镇人口相对较多,高楼林立,建筑密度比较大,建筑风格多样,餐馆、商店、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道路纵横交错,有的甚至呈现网格状一体化。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问题引领2】读课本P99“思与学”,读图分析具备哪些条件的村落容易发展为城镇。【教师陈述】一般来说,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每个村落都能发展为城镇。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的村落容易发展为城镇呢?【学生自主学习】……(回答略)【教师引导小结】②处村落更容易发展为城镇,因为这里地处在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更有利于发展成城市。【规律小结】: 城镇人口规模大,占地面积广,运输需求量也大。因此,具备人口众多、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等条件的村落,更容易发展为城镇。【学习活动二】探究城镇与乡村的变化。【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100-101,读图5.9-图5.10。【问题引领1】读图5.9,在北京繁华的城市里为什么会有村名呢?【学生自主学习】……(回答略)【教师引导小结】城镇和乡村自形成以来,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由于城市不断地对外扩张,吞并了周边的乡村,因此在城市里就保留了大量的村名。【拓展延伸】城镇以其生活便利、就业和学习机会多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使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2%,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64.6%。【问题引领2】比较课本图5.10的变化,探讨城市景观的发展变化。【分组探究】读上图,试从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服务设施、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说一说城市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探究学习】……(回答略)【教师引导小结】建筑物很高大,层数趋于增多,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大部分自然环境已被改造等。【拓展延伸】①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电力、水力逐渐取代人力、畜力,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乡村景观明显改变。②但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由于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渐落后,不适合居住,这会导致村落的消失。【问题引领3】读图5.11,总结乡村景观的变化。【学生探究学习】……(回答略)【教师引导小结】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乡村景观明显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问题引领4】读课本图5.12,看《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西递、乔治城图。思考:(1)保护特色城乡景观有何意义?(2)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特色景观保护的关系?【学生探究学习】……(回答略)【教师引导小结】①特色城乡景观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②特色城乡景观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对特色景观的保护措施;合理规划特色景观的发展;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培训等等。 看图分析,发表看法读课文,听讲解,细思考。看图析图,思考问题读课文,听讲解,细思考。看图析图,合作探究,发表看法。读课文,听讲解,细思考。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读图认识城乡景观的差异,并加以描述,培养观察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读图比较三个村落的有利条件,培养观察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探究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变化分组探究,交流看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乡村景观的变化,培养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人文现象的思维方式,学会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提高对特色城乡景观的保护意识。
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1)课本P99页,简要描述家乡的景观特征;(2)课本P101页,认识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学练结合,利于培养观察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对本课知识做出一个小结,来巩固知识。
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直观的视频、图片来丰富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同时强化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主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被点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课堂活动的开展也受到知识面的限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