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课件(统编版)(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课件(统编版)(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7 21: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高二期中复习
(选择性必修一: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CONTENT
单元导言
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题型觉醒
2
3
4
1
5
牛刀小试
单元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各国历史上的共同现象。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产生了。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同样,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
中国古代实行赋役制度,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
课标 考法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新风向
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新风向
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热考法
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新风向
知识体系
时期 特点
原始时期——西周 海贝、骨、石仿制贝,商朝后期,铜铸币(自然货币——人工货币)
春秋战国 各国使用各式各样的铜铸币:圜钱、布币、刀币等
秦——汉初 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汉武帝 铸币权收归中央:
唐 唐初铸 ,不再标识重量;柜坊、飞钱
北宋 出现年号钱,出现最早的
元 纸币为主,元末恶性通货膨胀
明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明中期, 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清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清晚期 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成立后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法币
1948年币制改革,金圆券
解放区及新中国 人民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知识梳理
半两钱
五铢钱
开元通宝/开通元宝
纸币交子
白银
1935年币制改革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多元货币——统一货币
铸币收归中央
铸币收归中央影响:
①货币发行有了统一的规定;
②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③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秦朝统一货币的意义:
①对经济: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
②对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③对文化:有利于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④圆形方孔奠定我国古代货币两千多年统一形制的基础,是中国计重货币(文书重量)的开端。
北宋出现纸币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繁荣需要大量货币
②金属货币携带和流通不便
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④金融信用体系开始出现
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白银自身优势(易携带、不贬值),其他形质货币存在问题
③政府赋役改革的推动。
④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
二里头遗址
海贝

铜铸币

半两钱

五铢钱

宝钞
明清
白银

开元
通宝
北宋
交子
演变的趋势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向白银的演变。
古代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和因素
(1)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产品交换的日益频繁。
(2)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
(3)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产品的商品化。
知识梳理
材料一 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货币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中央政府收回铸币权,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 明代的通货结构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缣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转变。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的影响。
知识梳理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严禁民间私铸;规范新币的式样和币重。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
影响:推动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城市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②货币的统一推动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
③货币的稳定发行,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④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利于中央集权;
中国近现代的货币
新中国:
人民币
货币的作用?
知识梳理
材料1 1937年两头大牛,1938年一头大牛一头小牛,1939年一头大牛,1940年一头小牛,1941年一头猪,1942年一条火腿,1943年一只母鸡,1944年半只母鸡,1945年一条鱼,1946年一个蛋,1947年一只煤球或三分之一根油条,1948年4粒大米 —《大众晚报》1947年7月30日的资料
材料2 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陈云起草的《关于同意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同意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年10月,新中国即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市场。
——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
【拓展提升】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新中国币制改革的影响
人民币就像一面镜子,它明亮地照着中国的进步……人民币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话题。它……涉及金融、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正在朝着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和自由化大步迈进的人民币,将会带给中国一场重大的变革。
——2012年 第一财经 《人民币》
①结束货币紊乱历史,巩固新生政权
②扫除了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④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说一说:第五套人民币蕴含了哪些国家治理的信息?
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民币国际化
知识梳理
1976-现在
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多元化
1944-1973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美元主导国际货币
1816-1944
古典金本位时期
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原因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货币结算频繁复杂;英国经济实力最强大 吸取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的教训;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建立 1816年;英国 1944年;美国
适用国 英、美、法、德等 美、中、英等44国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各国货币有法定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 以美元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世界银行(WB)
作用 ①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加强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崩溃 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黄金储备减少。 表现: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 影响:英镑、法郎、美元各自为政,国际金融秩序混乱,引发世界大战 原因:20世纪70年代,各国经济滞涨;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地位下降,黄金储备减少
表现:1971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浮动汇率
影响:美元地位下降,但仍是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人民币的影响上升。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 英国 美国
1900年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8%。
1919年 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 战争结束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20世纪30年代 1932年放弃自由贸易政策;1933年黄金储备约占世界总额的7.7%。 1933年黄金储备约占世界总额的33%;1934年通过《互惠贸易法》,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根据[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等整理
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较高的贸易出口比例;较稳定的国内政局;较高的国际地位。  
 示例 观点: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重要因素。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到一战时期,英国经济实力逐渐下降,美国则逐渐超过英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经济大危机影响,英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放缓,美国则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低潮;二战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最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总结:美英经济实力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两国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使用。
知识梳理
【知识拓展】世界货币体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演进
时间 世界主要经济力量 世界市场 时间 世界货币体系 主流经济思想
全球航路的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 崛起 雏形初现 重商主义
殖民扩张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逐步扩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初步形成 1816年-1930s 以英镑为中心 固定汇率制的国际金本位制 自由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德国崛起 最终形成 1944年-1973年 以美元为中心 固定汇率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凯恩斯主义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976年- 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的牙买加体系 新自由主义
知识梳理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的成立是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的关键节点,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将发挥更大作用。
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为本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带动亚洲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阅读材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知识梳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美国主导,维护发达国家利益;
“亚投行”合作共赢,平等协商,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性领域投资,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多极化的历程。
朝代 制度 特点 发展趋势 P94思考点
秦 田赋、人头税、徭役 赋役繁重
汉 编户制度 舍地而税人 魏晋 租调制 与均田制配合 唐朝 初期 租庸调制 纳庸代役 晚期 两税法 财产税为主;量出为入;简化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宋 募役法 官府募人代役 明 一条鞭法 简化名目;用银两收税 清 摊丁入亩 废除人头税 1.征收标准:
2.赋役形式:
3.征收种类:
4.征收时间:
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
(以两税法为标志)
劳役地租为主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
繁杂 简单
(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不定时 定时
(以两税法为标志)
5.人身控制:
6.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强 弱(以庸标志)
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知识梳理
请用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说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背景:
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内容:
①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②一年分春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知识拓展】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客户及商人也交税
扩大收税对象
负担轻,更公平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按人户收税
按土地收税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推行时间
征税标准
征税项目
征税对象
征税次数
征税形式
唐中后期
人丁
人丁、财产
租、调、力役、杂税等
户税、地税
思考:比较唐朝的两种税制,思考两税法有何作用?
受田农民
以资产为主
一年
夏、秋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
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唐初
一定程度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局限性:两税法未能遏制土地兼并,政府加征杂税,加重农民负担,社会矛盾加剧。
实物
实物、货币
知识梳理
第一,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包括甲役、力役、杂役、力差、银差等合并为一,化繁为简,“役归于地,计亩征收”,使赋役统一于田亩,随夏秋二税一起征收。
第二,赋役合并,取消力役,役银编派由人丁和田亩分担。官府所需力役,由其出钱雇人应役,不得无偿征调。
第三,纳税形态,按规定除少数地区仍征收实物外,其他地区的田赋一律课征白银。
第四,以州县为单位计算赋役,各州县赋役总额不得减少,徭役编审改为一年一次,当地官府可视具体情况将丁田分摊于纳税户。
第五,地方献纳的土贡方物、上缴京库的岁需费用,以及本地存留,都悉数并在一条鞭法内课征。
第六,各户根据官府发给的赋役清单,将赋役银直接上纳于县府,即课征方式由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
——整理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
特点:①赋役合一 ②化繁为简 ③按亩征税 ④以银交纳 ⑤官收官解
【知识拓展】根据一条鞭法的内容,归纳总结出一条鞭法的特点和意义。
赋役合并
田赋征银
折银代役
货币地租产生
知识梳理
①社会: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发展。缓和了矛盾;
②经济: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对后世:简化赋税征收的项目,成为历代税收征收的基本取向。
史料一 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
——摘编自樊静《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税收的特点。
【答案】特点:治税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缺乏法制观念,随意性较强;横征暴敛,人民的赋税负担沉重。
知识梳理
史料二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为挽救明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实现赋役均平,于是清丈土地,并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 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摘编自马金华主编《中国赋税史》等
(2)根据材料归纳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答案】内容:赋役合并,计亩征银。
意义:“一条鞭法”按田地多少征收赋税使无地、少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赋役折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赋役合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员腐败。 
1.原因:
①传统税制存在弊端;
②生产力、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如缓和社会矛盾,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2.意义:
政治:①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相对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经济:①扩大了国家税源,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其他:①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②为后世提供借鉴;
【知识拓展】 赋税制度调整的原因及意义
知识梳理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几点认识
从总体趋势看,税制改革大都围绕着税制的公平、简化方向进行;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实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用银两收税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
随着王朝兴衰,赋税制度相应地一次又一次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到“民力殚残”,直至王朝崩解
知识梳理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关税制度的特点。
①政治军事功能第一,后延伸出财政功能;
②属于通过税;
③国内税和国境税并存;
④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知识梳理
1.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晚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840
1912
1949

1842
《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国民政府“改订新约”,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19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关税自主
关税自主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
使国门洞开,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民族工业的发展遭到阻碍和破坏,一些行业甚至遭到毁灭性打击: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客观上推动海关管理的近代化,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温馨提示: 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一方面使中国关税主权遭到侵犯,是晚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晚清海关的近代化历程。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知识梳理
1.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一 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1)变化: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有一定关税自主权;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
意义:实现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了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知识梳理
1914
起步
北洋政府制定个人所得税征收条例,但未实施。
1936
开始征收
1936年相继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和《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实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
新中国成立后
没有征收
第二次全国税务会议时,决定对薪给报酬所得税停止开征。(计划经济体制)
1980
正式确立
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
不断完善和发展
2018
提高起征点
10月1日起,新个税法将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
梳理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知识梳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中国建立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原因?
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收入日益多元化;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①调节政府财政收入;
②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社会公平;
③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 。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题型觉醒
“历史短文”开放类题
主题 历史短文类
题型特点 ①形式多样(形式开放):命题形式和材料呈现形式多变,如地图、图片、目录、公式、表格等等,始终处于探索与创新之中。
②重大主题(内容开放):命题内容往往涉及历史的核心素养和重大学科理论问题,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抗日战争相关学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
③立意高远(立意开放):史学立意和社会立意、价值立意相结合,立意开放而高远,体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学科功能。
类型及问题呈现形式 材料类型:地图、图片、目录、公式、表格等问题呈现形式:
①以“……”为题(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②围绕“……”,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③从“……”角度出发,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审设问谋篇布局
2、细读材料,
明确短文主题
3、思考如何写作
明确主题内涵,从整体上确定答案的大体结构,确定考查的时间范围、知识覆盖、教材依托等
①从哪些角度进行组织,举哪些例子等,注重逻辑(侧重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
②因题而定宗旨的组合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样。
4、总结升华
一般上升到理论层次、史学层次、本质层面、家国情怀、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或现实意义等。(比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等)
按照作文格式,标题放中间,短文内容用段落格式。(注意:设问中给出的标题一定要写上,否则扣分)。
5、组织答案、
表述成文
①“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② 要注意利用历史事件的背景或时间、人物或是影响等来连接历史事件,史论结合,完整表述(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能序号化)
题型觉醒
【典例】(23-24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的不足。
题型觉醒
结合所学,以“钱币·国家记忆”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人民币的发展演变展现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缩影。
人民币(CN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中国经济主权的象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此时正值新中国“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关键时期,其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在图案中,有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等,这都体现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十元的工农像,体现了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体现了当时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历史史实;五元版人民大团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平等、团结等。
总之,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对中国经济建设以及“一五计划”的推进起到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缩影。
题型觉醒
1.(2022·湖北·高考真题)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答案】B【详解】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严禁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等,说明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铸币材料严重短缺,B项正确;唐玄宗时期,财政的入不敷出并非国家强化控制铸币材料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铜铅锡专卖是新政策,并非改革原因,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
牛刀小试
2.(2024·新课标.35)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答案】A【详解】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全球)。据题干中“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以及英国对美国行为的指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本质上显示了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心货币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巨大影响力,反映了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A项正确;
牛刀小试
3.(2024·重庆·高考真题)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 “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 )
A.均田制遭破坏 B.北齐奴婢不再授田
C.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 D.隋代废除定额租调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到隋朝(中国)。均田令要求:如果不缴纳田税,则不会被授田(课是指的田税);同时,隋朝也规定,缺乏劳动力的群体被免除了田税,所以更加要求了劳动力人口进行田税上缴,因此得出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C项正确 ;
牛刀小试
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答案】C【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至1949年(世界)。据表格可知,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题干时间二战结束后初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项正确;
5.(2024·广东·高考真题)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改革对于杂税没有明确规定,这导致地方官无所适从,于是地方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征税且最终被朝廷贬官,这说明两税法在征税税种方面存在问题,有一定的制度缺陷,A项正确;
牛刀小试
6.(2024·安徽·高考真题)明代东南地区四县役银分摊表
年份 地区 赋役总额(两) 役银分摊前 役银分摊后 丁银(两) 田赋(两) 丁银(两) 田赋(两)
1572 福建漳平 9932 6747 3185 2189 7743
1582 浙江开化 22456 12648 9808 3457 18999
1585 广东顺德 34580 16628 17952 5304 29276
1621 南直隶歙县 48609 23669 24940 7657 40952
据表1可知,役银分摊的做法( )
A.增加了人丁税额 B.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C.制约了商业发展 D.强化人身依附关系
牛刀小试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表格可知,役银分摊前,丁银(两)较多,役银分摊后,丁银(两)较少,这意味着人丁的负担减轻,有利于人口增长,B项正确;役银分摊的做法减轻了人丁税额,排除A项;税收使用银两,有利于商业发展,排除C项;役银分摊人丁税额降低,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牛刀小试
牛刀小试
7.(2024·北京·高考真题)乾隆元年所纂《山东通志·田赋志》:“任之土者谓之赋,任之力者谓之役。今则滋生人丁已免其徭,而原额之丁又编入地亩,是无所谓役也。故以‘田赋’总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地丁合并征收 ②丁银数额固定 ③百姓赋役免除 ④人身束缚加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详解】据材料“今则滋生人丁已免其徭,而原额之丁又编入地亩,是无所谓役也。故以‘田赋’总之”可知,地丁编入地亩,这表明了地丁合并征收,①正确; 据材料“今则滋生人丁已免其徭”可知,后来滋生人丁都免除地丁,说明丁银数额是固定的,②正确;①②正确,A项正确;百姓赋役并未完全免除,只是编入地亩,征收方式发生了变化,③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身束缚的减轻而非加强,④错误;③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