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化过程或转化之后的状态。工业化首先从英国开始,逐渐向欧洲其他地区和美国拓展,进而发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人口增长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大众教育发展状况和影响。
2.通地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知道城市化的表现和进步性,以及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等问题。
3.通过对近代欧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思考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
学习目标
壹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请描述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化
【自主思考】
人口快速增长
2、英国与德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分别是?
英国:1801-1851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
德国:1851-1881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为什么这些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数量会迅速增长呢?
美国: 19世纪前50年,从530万增加到2319万,1911年达9197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英国:19世纪前50年,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1911年达到3607万。
1.人口增长:
为什么这些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数量会迅速增长呢?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1.人口增长:
政治:政局稳定、战争减少
经济:经济繁荣、条件改善
科技: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2.劳动力结构: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业劳动力人数增加
依据下面图表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人口快速增长会产生有什么影响?
工业革命使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
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出去工作不能证明地位提高,但为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
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
原因: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表现:
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影响:
提高欧美各国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中等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
免费义务教育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时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时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贰
城市化
贰:城市化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工业化
城市化
推动
促进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下面图表和相关史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城市化进程加快
贰:城市化
P25相关史事
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庄、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等。”美国大城市处理污物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房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
结合相关史事,思考早期的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环境污染
19世纪初期
城市缺乏统一规划,环境差。
贫富差距
贰:城市化
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
一些城市富人的卫生间开始有了抽水马桶
1881年,第一辆由电力驱动的电车在德国柏林周边的里特希菲尔德问世
19世纪中期,城市的环境开始受到重视。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开展了改善城市环境的运动。人们开始用砖块、石子铺设城市的街道。19世纪70年代,大城市的街道已经有了煤气灯。电灯发明后,城市照明才得到彻底改善。随着排污管道的铺设,以往街道上污水横流的现象越来越少。马车曾经是城市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中出现了有轨电车和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19世纪末,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在城市环境改善的同时,家庭卫生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1890年,伦敦的一些富人家庭已安装了抽水马桶。但浴室还没有进入家庭,人们想洗澡就必须到公共浴室去。
19世纪中期以后
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城市面貌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叁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早期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污染: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5天内丧生者达5000多人。
机器时代的“享受”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但这些巨大的蒸汽轮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1962年警察戴着口罩防雾
工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叁:化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伦敦雾都
今日伦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环境污染的治理:
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 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今天的伦敦,已经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式城市”。
——《伦敦雾霾是如何治理的?》
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叁:化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3.贫富分化加剧:
观察左边两幅图片,说明其反映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
此现象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影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工人运动
叁:化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叁:化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3.社会矛盾激化: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工人反抗斗争激烈
工人运动兴起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工业革命
工业
资产阶级
工业
无产阶级
《共产党宣言》
剥削和反抗
“卢德分子”破坏机器的场景漫画
工业革命加深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开始出现。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奇迹: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口增长,大众教育……
野蛮: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加大,加快了瓜分世界,殖民地人民带去灾难。
叁:化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国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合作探究: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①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合理调整好人口结构问题;
②解决好民工进城与治安问题;
③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⑤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工业化国家变化
工业革命
生产力提高
积极
社会矛盾激化
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
大众教育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
消极
课堂小结
根据两幅图,提取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机器时代的“享受”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课堂练习
1.1810年10月15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颁布《关于工厂释放不卫生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帝国法令》,其立法理念对于法国环境法具有奠基性意义。这一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
A.重化工业蓬勃兴起 B.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C.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D.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课堂练习
C
2.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B.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 D.当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