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
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液化石油气可加压后储存在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 生成了新的分子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分子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
4.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5.“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xi)”元素命名为
A.硒 B.硅 C.铝 D.锡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7.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NaCl和HClO里,氯元素均为﹣1价
B.在H2中,氢元素显+1价
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显负价
8.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9.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 )
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10.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一个该粒子的质量相当于二个氢原子的质量
D.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位置占同一位置
11.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水银 B.洁净的空气 C.二氧化碳 D.盐酸
1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
B.分子大,原子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3.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符合题意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是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 B.该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C.该离子对应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D.该离子是阳离子,符号为Na+
15.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已知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比如氢的同位素为氘和氚,则下列属于同位素的是( )
A.红磷和白磷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碳12和碳13 D.钠原子和钠离子
16.对Fe、Fe2+、Fe3+三种微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7.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氯化钠由分子构成
B.转化观﹣﹣铜与氧气反应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C.分类观﹣﹣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
D.能量观﹣﹣碳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
1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索(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19.符合题意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很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①2CO ②S2- ③ ④H2O ⑤Fe ⑥2Cl ⑦MgCl2
A.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有①②⑤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⑦
C.数字“2”表示原子的个数的有①⑥
D.③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0.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 ”代表氮原子,“ ”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示意图中甲、乙、丙均为混合物
B.过程Ⅰ和Ⅱ都发生化学变化
C.过程Ⅱ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
D.过程Ⅱ变化中最小微粒是氮原子和氢原子
第Ⅱ卷 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21.(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原子 ;
(2)碳酸根离子 ;
(3)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
(4)3个水分子 ;
(5)保持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22.(5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糖块放入水中后,为什么会逐渐变小?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_____(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
(3)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含有哪些分子?__________。
23.(5分)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甲物质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写出表示乙物质的化学符号:_________。
(2)你认为反应后得到的物质属于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理由是_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3)结合图中信息,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
24.(5分)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X=______;
(3)A.B.C.D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4)A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哪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25.(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
(2)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甲图中x=_____。丙图中的核电荷数为_____,甲和丙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3)乙图中若z-y=9,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它与丙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6.(4分)“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请根据如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中生成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为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27.(2分)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博物馆把贵重的书画保存在充满N2的圆桶中,使用N2的原因是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的原因是______。
三、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8.(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 NP段和PQ段。
(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29.(1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分子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
(1)改进后图Ⅱ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为防止刺激性气体污染空气,还可以在试管口塞一个橡皮塞。
(2)实验时,若图Ⅱ滤纸条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和图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
(4)按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现象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图Ⅲ和图Ⅳ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6分)
30.(3分)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则求:
(1)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
(2)求锶元素原子的质量 (写出计算式,不用算最后结果)。
31.(3分)丙烯酸乙酯(C5H8O2)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计算:
(1)丙烯酸乙酯由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填最简比);
(3)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0 BDADB DCCCA ACBCC CAAD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快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