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历史1-2单元测试04
【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
范围:1-2单元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图是《天朝的崩溃》第二章的目录,本章论述的主题是( A )
第二章
一 从严禁吸食到严禁海口
二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及其评论
三 林则徐的敌情判断
四 林则徐的制敌方略
A.禁烟斗争的概况 B.鸦片战争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原因 D.维新运动的影响
2.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C )
A.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B.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3.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毁于战火,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火烧圆明园这一行为发生在( B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伟大运动,该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定都天京 ④永安建制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6.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首歌谣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人人地位平等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7.下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B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8.《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C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9.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准确的是
( D )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相互开放
C.西方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西方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10.历史学家张岂之评析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一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二是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他对待这两种学说的态度是各取所需……”从上述材料可知,康有为( C )
A.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B.批判西方近代学说
C.糅合汲取中西理论 D.创立个人政治学说
11.“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广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B )
A.开启了工业化的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20世纪初在中国爆发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 D )
A.禁烟运动 B.三元里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右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D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32分)
15.【鸦片战争与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2分)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2分)
国家: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材料三中说“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2分)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2分)
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命:实现近代化。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2分)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16.【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天国梦始】
材料一 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梦的实现】
材料二 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梦中迷茫】
材料三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梦的破灭】
材料四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材料五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朝田亩制度》与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相符合。(2分)
要求得到土地。
(2)材料三中歌谣的背景是哪一事件?(2分)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2分)
事件:天京事变。反映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3)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 “天国城破”的直接原因。(2分)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2分)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5)这一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2分)
反侵略。
17. 【李鸿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材料一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②洋务运动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③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实现;④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⑤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答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分别是什么?(3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分)
读书人唾骂李鸿章卖国;世俗功利之人崇拜李鸿章的洋务事业;梁启超推崇、责备、惋惜李鸿章。评价方法:(示例)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来进行客观评价;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历史1-2单元测试04
【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
范围:1-2单元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图是《天朝的崩溃》第二章的目录,本章论述的主题是( A )
第二章
一 从严禁吸食到严禁海口
二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及其评论
三 林则徐的敌情判断
四 林则徐的制敌方略
A.禁烟斗争的概况 B.鸦片战争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原因 D.维新运动的影响
2.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C )
A.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B.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3.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毁于战火,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火烧圆明园这一行为发生在( B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伟大运动,该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定都天京 ④永安建制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6.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首歌谣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人人地位平等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7.下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B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8.《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C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9.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准确的是
( D )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相互开放
C.西方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西方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10.历史学家张岂之评析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一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二是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他对待这两种学说的态度是各取所需……”从上述材料可知,康有为( C )
A.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B.批判西方近代学说
C.糅合汲取中西理论 D.创立个人政治学说
11.“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广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B )
A.开启了工业化的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20世纪初在中国爆发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 D )
A.禁烟运动 B.三元里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右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D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32分)
15.【鸦片战争与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2分)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2分)
国家: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材料三中说“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2分)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2分)
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命:实现近代化。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2分)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16.【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天国梦始】
材料一 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梦的实现】
材料二 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梦中迷茫】
材料三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梦的破灭】
材料四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材料五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朝田亩制度》与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相符合。(2分)
要求得到土地。
(2)材料三中歌谣的背景是哪一事件?(2分)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2分)
事件:天京事变。反映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3)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 “天国城破”的直接原因。(2分)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2分)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5)这一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2分)
反侵略。
17. 【李鸿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材料一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②洋务运动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③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实现;④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⑤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答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分别是什么?(3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分)
读书人唾骂李鸿章卖国;世俗功利之人崇拜李鸿章的洋务事业;梁启超推崇、责备、惋惜李鸿章。评价方法:(示例)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来进行客观评价;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八上历史精讲课堂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第1-2单元测试04
范围:1-2单元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图是《天朝的崩溃》第二章的目录,本章论述的主题是( A )
第二章
一 从严禁吸食到严禁海口
二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及其评论
三 林则徐的敌情判断
四 林则徐的制敌方略
A
A.禁烟斗争的概况 B.鸦片战争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原因 D.维新运动的影响
2.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C )
A.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B.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C
3.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毁于战火,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火烧圆明园这一行为发生在( B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B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B
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伟大运动,该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定都天京 ④永安建制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6.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首歌谣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人人地位平等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A
7.下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B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B
8.《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C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
9.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准确的是
( D )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相互开放
C.西方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西方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D
10.历史学家张岂之评析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一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二是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他对待这两种学说的态度是各取所需……”从上述材料可知,康有为( C )
A.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B.批判西方近代学说
C.糅合汲取中西理论 D.创立个人政治学说
C
11.“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广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B )
A.开启了工业化的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20世纪初在中国爆发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 D )
A.禁烟运动 B.三元里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B
D
13.右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D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14.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32分)
15.【鸦片战争与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一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图二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2分)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2分)
国家: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材料三中说“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2分)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2分)
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命:实现近代化。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2分)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16.【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天国梦始】
材料一 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梦的实现】
材料二 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梦中迷茫】
材料三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梦的破灭】
材料四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材料五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朝田亩制度》与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相符合。(2分)
要求得到土地。
(2)材料三中歌谣的背景是哪一事件?(2分)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2分)
事件:天京事变。反映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3)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 “天国城破”的直接原因。(2分)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2分)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5)这一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2分)
反侵略。
17. 【李鸿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材料一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②洋务运动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③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实现;④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⑤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答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分别是什么?(3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分)
读书人唾骂李鸿章卖国;世俗功利之人崇拜李鸿章的洋务事业;梁启超推崇、责备、惋惜李鸿章。评价方法:(示例)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来进行客观评价;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