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历史期中测试卷04
【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
范围:1-14课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右图为禁毒宣传的公益广告,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2.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描绘了太平天国所要建立的人间“天国”的理想蓝图。这个纲领性文件是( A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3.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B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4.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C )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5.1895年,英国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上刊登了一副名为《“巨人”中国与“杀手”日本》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6.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是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
( D )
A.进行海防建设,建立新式海军
B.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C.提倡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
7. 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B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8.徐中约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这段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B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思想大解放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0.在某校八年级(3)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小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D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界发表宣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C )
A.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
B.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2.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第一个“天安门”与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C )
A.开国大典 B.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七七事变
13.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 )
A.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4.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存”“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D )
A.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32分)
15.【列强的侵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地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让官兵相信“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即谁理绌”……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做军事上的准备……
——《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材料三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
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章开沅、陈辉《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战争”后签订了哪一条约。(2分)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条约:《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对战争“未做军事上的准备”的主要原因。(2分)
等待列强调停。
(3)材料三的“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是哪条规定?(2分)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16.【近代中国的大变革】近代中国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地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但其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目的。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分)你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2分)
主观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或“自强”)。含义: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6分)
领导力量方面: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方面:从不改变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张方面: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7.【五四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才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最好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
——《从<新青年>的思想探索看中华民族道路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对西方认识的变化。(2分)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
(2)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及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出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既要有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认识,又要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少于150字。(10分)
题目: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条件。
论述: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人的罢工次数增加,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八上历史精讲课堂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期中考试测试卷04
范围:1-4单元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右图为禁毒宣传的公益广告,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A
2.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描绘了太平天国所要建立的人间“天国”的理想蓝图。这个纲领性文件是( A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A
3.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B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B
4.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C )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C
5.1895年,英国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上刊登了一副名为《“巨人”中国与“杀手”日本》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C
6.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是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
( D )
A.进行海防建设,建立新式海军
B.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C.提倡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
D
7. 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B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8.徐中约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B
C
9.“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这段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B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思想大解放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10.在某校八年级(3)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小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D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11.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界发表宣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C )
A.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
B.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2.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第一个“天安门”与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C )
A.开国大典 B.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七七事变
C
C
13.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 )
A.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4.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存”“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D )
A.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32分)
15.【列强的侵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地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让官兵相信“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即谁理绌”……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做军事上的准备……
——《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材料三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章开沅、陈辉《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战争”后签订了哪一条约。(2分)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条约:《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对战争“未做军事上的准备”的主要原因。(2分)
等待列强调停。
(3)材料三的“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是哪条规定?(2分)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16.【近代中国的大变革】近代中国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地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但其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目的。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分)你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2分)
主观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或“自强”)。含义: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6分)
领导力量方面: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方面:从不改变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张方面: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7.【五四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才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最好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
——《从<新青年>的思想探索看中华民族道路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对西方认识的变化。(2分)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
(2)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及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出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既要有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认识,又要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少于150字。(10分)
题目: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条件。
论述: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人的罢工次数增加,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历史期中测试卷04
【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
范围:1-14课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右图为禁毒宣传的公益广告,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2.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描绘了太平天国所要建立的人间“天国”的理想蓝图。这个纲领性文件是( A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3.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B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4.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C )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5.1895年,英国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上刊登了一副名为《“巨人”中国与“杀手”日本》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6.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是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
( D )
A.进行海防建设,建立新式海军
B.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C.提倡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
7. 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B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8.徐中约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这段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B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思想大解放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0.在某校八年级(3)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小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D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界发表宣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C )
A.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
B.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2.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第一个“天安门”与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C )
A.开国大典 B.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七七事变
13.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 )
A.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4.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存”“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D )
A.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32分)
15.【列强的侵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地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让官兵相信“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即谁理绌”……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做军事上的准备……
——《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材料三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
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章开沅、陈辉《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战争”后签订了哪一条约。(2分)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条约:《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对战争“未做军事上的准备”的主要原因。(2分)
等待列强调停。
(3)材料三的“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是哪条规定?(2分)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16.【近代中国的大变革】近代中国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地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但其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目的。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分)你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2分)
主观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或“自强”)。含义: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6分)
领导力量方面: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方面:从不改变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张方面: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7.【五四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才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最好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
——《从<新青年>的思想探索看中华民族道路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对西方认识的变化。(2分)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
(2)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及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出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既要有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认识,又要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少于150字。(10分)
题目: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条件。
论述: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人的罢工次数增加,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