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7 2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失败后,几乎所有法令都被慈禧太后废除,仅留下了唯一成果。它是( )
A.商务印书馆 B.京师大学堂 C.大生纱厂 D.京张铁路
2.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我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 )
A.《明定国是》 B.《奏定学堂章程》
C.《义务教育法》 D.《钦定宪法大纲》
3.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4.《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经典,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是( )
A.冼星海 B.徐悲鸿 C.聂耳 D.鲁迅
5.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
A.《人民日报》 B.《新青年》 C.《天演论》 D.《申报》
6.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建立后
7.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B.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C.近代历史遗迹 D.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8.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的作品是(  )
A.《定军山》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渔光曲》
9.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申报》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商务印书馆创办于南京,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定军山》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D.徐悲鸿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状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1919年,《新青年》刊载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包括鲁迅小说《狂人日记》
C.1942年,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D.20世纪初,《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11.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  )
A.反映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2.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 -样。”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
A.听京剧
B.看电影
C.赏花灯
D.看皮影戏
13.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马路天使》  D.《渔光曲》
14.右图《怒吼吧!中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能表现民族危难关头人民疾苦、最能形象地呼唤着中华儿女觉醒与抗争的伟大作品之一。下列选项中与它表现主题相近、表达时代最强音的是( )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文学革命论》 
D.《义勇军进行曲》
15.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下面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商人身着西服到北京洽谈生意
B.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C.商人正在读《申报》,了解时事
D.商人见到政府官员称“先生”
二、材料分析题
16.教育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请补充表格中序号处的内容。
时间 史实 作用
①     时期 创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培育了大批新式人才
百日维新期间 清政府创办②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创办的最高学府 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1904年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各地逐步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
1905年 清政府废除存在约1300年的③    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①时期创办各类学堂的目的是什么
(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据此及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期间创办学校的目的。(4)有人说:中国近代教育是中国经济和政治近代化的产物,又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进程。请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5.BBBAD 6-10.BABCD 11-15.DBBDD
16.(1)①洋务运动 ②京师大学堂 ③科举制度
(2)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培养维新人才。
(4)经济: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外语、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又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运动成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政治:为了推进变法,维新派主张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维新人才,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涉及的政治改良,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