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7 21: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17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是一篇“成长小说”,自读课文。文章叙述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跟随父亲去芦苇荡放鸭,在这个过程中,杜小康逐步成长的故事。文章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大量的细腻的诗意的描写,呈现杜小康的心理变化。杜小康经过孤独的煎熬,暴风雨的洗礼,逐步成长为坚强的少年。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可以尝试运用学法,夯实小说的阅读技巧。但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
教学设想
本文叙写少年成长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先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尝试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会本文诗意的语言,杜小康精神的成长,从而明白“成长”的真正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转换视角,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品读课文,欣赏语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研读课文,把握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作品
1.快速阅读补充资料,并简要概述阅读材料中获得的信息。
预设:
(1)以前杜小康家境殷实,生活富足。
(2)以前的杜小康品学兼优,优越感超强。
(3)杜小康家败落的原因及惨状。
追问: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预设:感受到杜小康的失落、难过、悲伤
2.引入课题,简介作品
(1)作者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2)知识小贴士:
“成长小说””“教育小说”“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童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熟,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和作用”。——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
二、通读课文,把握情节
活动::学生通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按要求填空。
预设:
开端:家道败落,辍学放鸭发展:到达芦荡,孤独煎熬
高潮:直面暴雨,寻找鸭群
结局:鸭子下蛋,小康长大
追问:贯穿全文的线索说是什么?
明线:随父亲放鸭
暗线: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
三、精读课文,理解成长
活动1: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用句式“从 句子中,我读懂了杜小康的 ”回答。
示例:
第2小节中: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从这个句子中,我读懂了杜小康的恐惧、害怕、恋家。
预设:
(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无可奈何、迷茫)
(2)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压抑、恐惧、胆怯)
(3)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恐惧、害怕、慌张)
(4)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孤独、真正的害怕、想家、胆怯)
(5)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面对孤独、适应孤独)
(6)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勇敢、坚强、坚定)
(7)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主动承担责任、勇于担当)
(8)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复杂心境)
(9)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长大、坚强)
(10)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自豪、骄傲、惊喜、希望)
小结:
1.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恐慌、害怕——孤独、煎熬——面对、适应——勇敢无惧、主动担当、坚强坚定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
2.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少年。杜小康是一个逐步成长的孩子,他从任性、幼稚、懦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从容镇定、有责任感的男子汉。……
追问:怎样才算成长?谈谈自己如何面对苦难?
预设:认清现实,敢于面对现实,勇敢担当,积极努力地克服困难,解决难题。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课堂总结:
关于成长小说:这种写主人公从青少年天真无知到历练磨难后成熟起来的小说称之为“成长小说”,美国的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说:成长小说的“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主人公从童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熟,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和作用。”
板书设计:
17孤独之旅
曹文轩
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环境:芦荡 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