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
4 波的干涉
1.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M为绳子中点(图中未画出),两端P、Q同时开始上下振动,一小段时间后产生的波形如图所示,对于其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将同时到达中点M B.两列波波速之比为1∶2
C.中点M的振动总是加强的 D.M点的位移大小不可能为零
2.物体振动时,除了固有频率的基频波,还会产生频率为固有频率整数倍的倍频波.当如图所示的两种波同时在介质中传播时,物体振动形成的实际波形应为( )
A B C D
3.一般来说现在的手机上都会有2个麦克风,一个比较大的位于手机下方,另一个一般位于手机顶部.查阅手机说明后知道手机内部上麦克风为降噪麦克风.进一步翻阅技术资料得知:降噪麦克风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如图是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实线对应环境噪声,虚线对应降噪系统产生的等幅反相声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噪过程实际上是声波发生了干涉
B.降噪过程本质上是两列声波相遇时叠加的结果
C.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
D.P点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4.(多选)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0时的波动图像,图乙为该波中x=2 m处质点P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0.25 Hz
B.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4 m大很多
C.再过0.5 s,P点的动能最大
D.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5.(2024年宿迁期末)两列完全相同的机械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此时( )
A.P、M连线中点振动减弱
B.P、M连线中点速度为0
C.P、M、Q、N四点速度均为0
D.再经过半个周期,Q、N两点振动加强
6.两列频率、振幅均相同的简谐波Ⅰ和Ⅱ分别从绳子的两端持续相向传播,在相遇区域发生了干涉,在相距0.48 m的A、B间用频闪相机连续拍摄,依次获得1、2、3、4、5五个波形,如图所示,且1和5是同一振动周期内绳上各点位移都达到最大值时拍摄的波形.已知频闪时间间隔为0.12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谐波Ⅰ和Ⅱ的波长均为0.24 m
B.简谐波Ⅰ和Ⅱ的周期均为0.48 s
C.绳上各点均做振幅相同的简谐运动
D.两波源到A点和C点的路程差之差的绝对值是0.48 m
7.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相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1=-0.2 m和x2=1.2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0.4 m/s,波源的振幅均为2 cm.图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此刻平衡位置在xP=0.2 m和xQ=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M=0.5 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0.75 s时M点开始向上振动
B.若两波源只振动一个周期,在t2=1.5 s时,P质点将向上振动
C.若两波源一直振动,相遇以后Q点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4 cm
D.若两波源一直振动,相遇以后M点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4 cm
8.(多选)如图甲所示,均匀介质中有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ABCDEFGHI九个质点,各质点间距均为d.从t=0时刻起A、I 两质点开始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振幅均为A,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乙实线和虚线所示,测得t0时刻两振动形成的机械波相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F的起振方向向上
B.最早达到-2A位移的质点为D
C.稳定后质点C、E、G的振幅为2A
D.稳定后质点E、G的振幅为0
9.(多选)在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细杆周期性的击打水面,形成两列水面波,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的重叠区域会形成如图甲所示的稳定干涉图样.如图乙所示,振动片做周期T的简谐运动,两细杆同步周期性地击打水面上的A、B两点,以线段AB为直径在水面上画一个半圆,半径OC与AB垂直.圆周上除C点外还有其他振幅最大的点,D点为距C点最近的振动振幅最大的点.已知半圆的直径为d,∠DBA=37°,sin 37°=0.6,cos 37°=0.8,则( )
A.水波的波长为
B.水波的传播速度
C.AB圆周上共有10个振动减弱点
D.若减小振动片振动的周期,C点可能为振幅最小的点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又有M为绳子中点,则两波同时到达M点,故B错误,A正确;由于波长不同,则两列波并不能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因此两波在M点相遇时,M点的振动并不总是加强或减弱,故C错误;当两波刚传到M点时,此时刻位移为零,所以M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根据波的叠加,两列波叠加后,位移为两列波位移的矢量合.把倍频波的位移与基频波的位移叠加,如图所示.故B正确,A、C、D错误.
3.【答案】D 【解析】由图看出,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干涉,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相,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故A、B正确;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由介质决定,则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的传播速度相等,故C正确;P点并不随波移动,故D错误.
4.【答案】CD 【解析】由图乙可知该波的频率为1 Hz,由波的干涉条件可知,A错误;由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λ=4 m,B错误;再过0.5 s P点处于平衡位置动能最大, C正确;由甲、乙图像可知,D正确.
5.【答案】C 【解析】此时M点波峰与波峰相遇,而P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加强点,则P、M两点是振动加强点,且P、M连线上也是振动加强的, P、M两点连钱中点未达到波峰或波谷,故速度不为0,故A、B错误;P处于波谷,速度为零;M处于波峰,速度为零;Q、N两点振动减弱,则速度为零,即四点的速度均为0,故C正确;Q、N两点处于波谷与波峰相遇处,再经过周期Q、N两点振动仍然减弱,故D错误.
6.【答案】D 【解析】简谐波Ⅰ和Ⅱ的波长均为0.48 m,A错误;从波形1到波形5经历的时间为T,则T=4×0.12 s可得简谐波Ⅰ和Ⅱ的周期均为T=0.96 s,B错误;绳上各点中加强点和减弱点振幅不相同,C错误;A、C两点均为振动减弱点,则两波源到两点的距离之差分别为(2n+1) 和(2n-1),则 两波源到A点和C点的路程差之差的绝对值是=λ=0.48 m,D正确.
7.【答案】D 【解析】在0.75 s内波传播的距离x=vt=0.4×0.75 m=0.3 m,由图可知,P、Q处的波形传到M,而t=0时刻P、Q两点处的质点是向下振动的,所以经过0.75 s时间M点向下振动,故A错误;若两波源只振动一个周期,经过1.5 s,波传播的距离为x=vt=0.4×1.5 m=0.6 m,左列波的波源处的振动形式传到0.4 m位置处,对于左列波来讲,不在P点引起振动了,右列波的Q点振动形式恰好传到P点,引起的振动是向下的,故B错误;若两波源一直振动,Q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Δx=1 m-0.4 m=0.6 m=1.5λ,所以振动是减弱的,故C错误;M点距两波源距离相等,所以M点是振动加强的点,振幅等于两振幅之和,故D正确.
8.【答案】BD 【解析】由题意可知,A点最开始向上振动,I点向下振动,结合图形可得,I质点振动的波先传递到F点,质点F的起振方向向下,故A错误;当质点同时处于两列波的波谷时,位移为-2A,由题意可知,波的周期为t0,且t0时刻,两列波刚好在E点相遇,AE、EI刚好是一个波长,此时D点距离左右两波沿传播方向的第一个波谷均是半个波长,则再经过半个周期,D点同时处于两波沿各自传播方向的第一个波谷处,根据波叠加原理,质点D的位移为-2A,故B正确;根据题意及上述分析可得,稳定后,质点C、E、G三点到两振源的距离差分别为λ、0、λ,由于两振源振动步调相反,所以质点C、E、G三点为振动减弱点,两列波振幅相同,所以三点的位移始终为零,即振幅为0,故C错误,D正确.
9.【答案】AC 【解析】依题意,DB与AD的长度差为波长,由几何知识可得DB=dcos 37°,AD=dsin 37° ,解得λ=,故A正确;水波的传播速度为v==,故B错误;在AB连线上取一点P,设它的振动是减弱的,令PA=x,则PB=d-x,P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为PA-PB=2x-d=(n=±1,±3…),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