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1 光的折射
第2课时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1.(2024年海南模拟)某同学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图甲所示的两块表面平行的玻璃砖A和B,玻璃砖两表面的间距dA
(2)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乙,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描出玻璃砖的两个边a和a′;
B.在玻璃砖的一侧同一直线上插两个大头针P1、P2,P1P2所在直线作为入射光线;
C.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插P3时,应使P3挡住______(填“P1”“P2”“P1和P2”)的像,同样插上P4,P3P4确定了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
D.在白纸上描出光线的径迹,测量相应的角度,计算玻璃的折射率n.
2.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
(1)在图丙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乙所示.图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_______(填“A”或“B”).
3.(2024年海南模拟)某小组的甲、乙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1所示.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必须选择边界平行的玻璃砖
B.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没有刻度尺时,可以将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
D.大头针P1、P2和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2)甲同学手头有圆规和刻度尺但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于法线的直线,与法线的交点分别为B点和D点,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得AB的长度为x1,CD的长度为x2,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用测量的字母表示).
(3)乙同学正确操作后,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出多组相关角度θ1、θ2,作出cos θ2-cos θ1 的图像,如图3所示,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 ________.
4.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1)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
5.(2024年云南一模)某同学用插针法测量某种材料制成的三棱镜的折射率,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先在木板上铺一张方格纸,方格纸上的小格子均为正方形,将棱镜放在方格纸上,然后画出棱镜的界面,如图所示.在棱镜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用“ ”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棱镜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利用相关实验器材测出棱镜的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P3只需挡住P2的像
B.P4挡住P3的同时,还要挡住P1和P2的像
C.该实验除刻度尺外,还必须使用量角器
D.该实验仅需使用刻度尺,无需使用量角器
(2)经正确操作,四枚大头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实验光路图.
(3)依据光路图,可得该棱镜的折射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6.某同学在测定一厚度均匀的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时,先在白纸上作一与圆形玻璃同半径的圆,圆心为O,将圆形玻璃平放在白纸上,使其边界与所画的圆重合.在玻璃的一侧竖直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在另一侧再先后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从另一侧隔着玻璃观察时,大头针P4、P3和P2、P1的像恰在一条直线上.移去圆形玻璃和大头针后,得下图:
(1)图中画出光线在玻璃内外的传播方向.
(2)在光线的入射点作法线,并标出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的入射角i和折射角r;写出计算玻璃折射率的公式n=________.
(3)若有一个折射率为的透明玻璃球,让一束足够强的细光束在通过球心的平面内以45°入射角由空气射入玻璃球,则从各方面观察玻璃球,可以看到________束出射光线.
7.(2024年山西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在一半圆形玻璃砖外面插上P1、P2、P3、P4四枚大头针时,P3、P4恰可挡住P1、P2所成的像,关于该实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B.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C.入射角θ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D.P1、P2的间距,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准确度无关
(2)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另一同学将大头针插在P1′和P2′位置时,沿着P3、P4的方向看不到大头针的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B (2)P1和P2
【解析】(1)为了使折射光线的方向画得较准确,减小实验误差,应使入射点与出射点距离稍大一些,则玻璃砖应选宽一些的.故选B.
(2)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插P3时,应使P3挡住P1和P2的像.
2.【答案】(1)如图 (2)1.53(±0.03) (3)A
【解析】(2)设方格纸上正方形的边长为l,光线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则sin i==0.798,sin r==0.521.所以玻璃的折射率n===1.53.
(3)由图乙可知,光线P1P2入射到玻璃砖上时,相当于光线射到了一个三棱镜上,因此出射光线将向底边偏折,所以出射光线过P3和A.
3.【答案】(1)D (2) (3)1.51
【解析】(1)作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A错误;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些,可减小相对误差,效果会更好,故B错误;没有刻度尺时,将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会增大实验误差,故C错误;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效果会好些,故D正确.
(2)根据题意,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i==,
sin r==,
则玻璃砖的折射率为n==.
(3)根据题图1,由折射定律可得,折射率为
n==,
整理可得cos θ2=·cos θ1,
结合cos θ2-cos θ1 的图像可得=,
解得n=1.51.
4.【答案】(1)偏小 (2)不变 (3)可能偏大、可能偏小、可能不变
【解析】(1)用题图①测定折射率时,会导致测量的玻璃中折射光线偏折小了,所以折射角增大,折射率减小.
(2)用题图②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折射率与玻璃砖形状无关.
(3)用题图③测折射率时,因为界面bb′部分在玻璃砖外侧,部分在内侧,故无法确定折射光线偏折的大小,所以测得的折射率可能偏大、可能偏小、可能不变.
5.【答案】(1)BD (2)如图 (3)1.33
【解析】(1)实验的过程中,要先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玻璃砖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一侧相继又插上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同时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及P1、P2的像,故A错误,B正确;该实验仅需使用刻度尺,无须使用量角器,故C错误,D正确.
(3)根据折射定律可知需要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运用刻度尺测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故折射率为n=≈1.33.
6.【答案】(1)如图 (2) (3)3
【解析】(1)连接P1、P2表示入射光线.由题大头针P4、P3和P2、P1的像恰在一直线上,则P4、P3在出射光线方向上,连接P3、P4表示出射光线.作出P1、P2的连线与圆形玻璃的交点O1,作为入射点,P3、P4的连线与圆形玻璃的交点O2,作为出射点,连接O1O,O2O表示法线,标出入射角、折射角,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2)玻璃折射率的公式n=.
(3)根据n=得sin r===,得r=30°,光线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既有折射,又有反射,根据几何知识得知,光线进入玻璃砖后有三个反射点,入射角都是30°,有3束出射光线.
7.【答案】(1)AC (2) 经过P1′、P2′的光线在界面MN处发生全反射
【解析】(1)入射光线是通过隔着玻璃砖观察成一条直线确定的,大头针间的距离太小,引起的角度会较大,故P1、P2 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故A正确,B错误;入射角θ尽量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的相对误差会减小,故C正确,D错误.
(2)由图知,沿P1、P2 的光线入射角为i=30°,折射角为r=60°,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把大头针插在P1′、P2′位置时,沿着P4、P3的方向看不到大头针的像,其原因是经过P1′、P2′的光线在界面MN处发生全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