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袁州区)【解析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袁州区)【解析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4 08: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袁州区)【解析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2.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一边例” B.“独立自主不结盟”
C.“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度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4.国家的外交理念明确了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外交实践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强调过“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的身份定位。下列外交政策和实践不符合这一身份定位的是
A.“一边倒” B.抗美援朝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政策
5.新中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中,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A.不结盟政策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6.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D.“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7.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是美国代表针对下列哪一事件所说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C.中国成功参加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
8.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外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 ”不久,杜勒斯亲眼看见周恩来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的前沿。材料中所说的“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外交的前沿”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 26 届联合大 D.不结盟会议
9.邓小平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90年代初先后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B.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C.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D.第三世界国家期望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10.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1972年
11.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A.中美关系比中俄关系更为重要 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 D.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据报载,1977年8月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访问南斯拉夫的高潮,从中央到地方有三十多个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这种现象表明中国政府
A.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B.进行结盟,对抗苏联
C.为经济体制改革做准备 D.意在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13.《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4.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含义是指
A.只与周边相邻国家确立外交关系 B.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一切围绕苏联开展外交 D.坚决打倒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帝国主义
15.1978年5月2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二、非选择题
16.(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困苦的饥荒。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请回答: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2分)
(2)图一、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2分)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分)
(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意义如何?(3分)图四中的美国领导人是谁?(1分)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何影响?(3分)
17.(25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材料四: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6分)
(2)在材料二中提到的“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6分)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7分)
18.【历史上重大的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
材料2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期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3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4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比材料1和材料4,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4)根据材料2和材料3,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周恩来对会议目的和中国推动会议的诚意,尤其是著名的“求同存异”可判断选D。其他没有体现。
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强调清除帝国主义势力,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一致,故选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盟的关系,排除A。“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方,印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因此选择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的身份定位都带有意识形态对立的色彩,意味着中国投向社会主义阵营,ABC项都符合这一定位,D项不符合。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建国初期在1953年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C正确,B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D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A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方针。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题时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70年代”。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新中国“扬眉吐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实现“跨洋握手”,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两国关系“冰释雪融”。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均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拓外交新局面·70年代的外交成就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恢复在联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知识的理解。根据材料“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8.【答案】A
【解析】略
9.【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国际背景只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0.【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故答案选择A项;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B项排除: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丘吉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斯大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克里米亚半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雅尔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项排除;D项从时间1972年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建立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基础之上的结盟关系,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同盟关系,所以应该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答案】
【解析】C
试题分析:南斯拉夫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员,后来由于与苏联的矛盾而被开除出了共产党中央情报局,中国访问这个国家与美国无关,美国能控制西欧国家,但不能控制它,所以排除A项。B项为错误项,与中国后来外交政策不符合,1949年中国与苏联签定了30年的友好和约后,1979年和约期满后,没有再续签,中国开始奉行“不结盟”的外交原则,所以B项错误。D项错误,南斯拉夫不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成员国,故选择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年代中国外交原则·与南斯拉夫的外交关系
1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这体现的就是新中国初期的“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所以,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4.【答案】B
【解析】略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再现能力。A错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九已经打破意识形态的限制了,C错误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在1978年底,D错误欧盟是1993年才成立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伟大的转折
16.【答案】
(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
(2)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分)“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
(3)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分)尼克松。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记忆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的独立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与鸦片战争有关;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
(3)国际会议:材料所示的是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初期参加的国际会议,根据教材所学,可以知道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方针:图二的会议是万隆会议,所以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个会议上,由于西方国家的极力阻挠,使得会议有可能走向歧途,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最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3)意义: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可以知道,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是: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四是反映尼克松访华时的图片,所以图中的美国领导人是尼克松。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与迁移能力。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改善,意义在于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 ( http: / / www.21cnjy.com )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
17.【答案】(1)政策: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中国作战。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4分)
(2)政策:敌视政策(孤立、封锁、遏制)。根源: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共同利益: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4分)
(3)台湾问题。(2分)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依存性加强,需要 政治经济合作。(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首先必须明确材料一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只可能是联合中国作战。至于原因则要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了大量日军,同中国联合作战则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的角度、大背景来去解释清楚即可。
(2)“过去的时间”指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初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的政策只可能是敌视政策,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发展上遏制。而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只能是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原因,也可以从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的大背景作出合理的解释。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则是主要是指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当然两国也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
(3)从材料中的“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就不难总结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其实台湾问题的产生本身就和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台湾问题的产生、台湾问题的解决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4)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既要从当今世界的大的背景,又要从中
美两国各自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考虑。当今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大的背景指的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美两国各自自身的实际需要则是指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美两国的依存性加强,需要政治经济合作,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共同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反恐问题等等。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敌视中国的政策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
18.【答案】(1)甲午战争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
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处理历史材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首先理清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一线索,然后再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逐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