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失一镜矣。”被唐太宗比为“镜”的人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2.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反映了:
A.唐太宗设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官吏,许多人才一直工作到老
B.贞观年间,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增设殿试,许多人为此奋斗终生
D.唐太宗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很多人为考试作诗熬白了头发
4.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佳话反映的是: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
5.2006年元旦,中国、印度两国领导人互敬贺电,揭开“中印友好年”的序幕。中印友好源远流长,唐朝同天竺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A.玄奘 B.鉴真 C.松赞干布 D.尺带珠丹
6.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成就?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今年是中国大运河 “申遗”之年, 杭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推出了 “中国大运河 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8.“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被他们拥戴为“天可汗”的人物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9.有关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中国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
B.科举取士不重门第,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C.隋唐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明经和进士
D.武则天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0.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A、《贞观政要》 B、《秦律》 C、《唐律疏议》 D、《隋律 》
11.“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唐玄宗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中宗
12.唐代中外交流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人具有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人物是( )
A.玄奘 B.鉴真 C.文成公主 D.郑和
13.《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A. 唐高祖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武则天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14.唐太宗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 举荐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15.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民族尊为“天可汗”的人物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6.唐朝时期,曾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侣 D. 晁衡
17.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
A. 昭君姑娘 B. 文成公主 C. 则天皇帝 D. 金城公主
18.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最可能是( )A.乘汽车 B.坐轿子 C.乘船 D.坐火车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曾出现过两次盛世局面,请按先后顺序写出这两次盛世局面的名称。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并请你列举一个唐朝最有影响的对外交往使者并简单说说他的事迹。
(3)唐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请举一例说明?
(4)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写出两点)
20.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的太学,考试毕业分甲科、乙科两等。按当时定制,考试甲等的就得为郎(郎:皇宫里的官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最早设立太学的皇帝是谁?联系材料一,说出太学学生毕业后的去向。
材料二:在唐代,考中进士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进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
21.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年级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制度篇】
(1)下图所示制度最初创立于隋朝,唐朝时得以完善,请写出这种制度的名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作什么?
【民族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文学篇】
(4)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感悟篇】
(5)综上所述,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
(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A
6.B
7.D
8.B
9.D
10.C
11.A
12.A
13.B
14.C
15.B
16.A
17.B
18.C
19.
(1)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2)日本、天竺(古印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十年不懈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或玄奘;历经艰险赴天竺;取经讲学(游学,写就《大唐西域记》)
(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番会盟碑
(4)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策开放;文化先进、制度先进
20.
(1)汉武帝。直接做官。
(2)考中进士成为一种极高的荣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允许普通人报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社会发展选拔了更多的人才。
(3)科举考试,增设词科,促进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录取人数大增,形成崇文的社会风尚。
21.
(1)三省六部制。
(2)贞观之治。
(3)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
(4)唐玄宗以诗赋为科举考试内容。
(5)不断创新、民族团结、关注民生、发展文化等。
22.(1)A: 长安F:大秦; 转运。
(2)上升 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 。
(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23.
(1)隋朝大运河。
(2)北京、扬州
(3)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