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统一我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之云帆高,昼夜星,涉彼狂,若履通衢。”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对外航海活动(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鉴真东渡日本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2.清代有一位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说明( )
A.军机大臣整天无所事事,靠绘画消磨时光
B.军机大臣拥有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最高权力
C.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按皇帝的旨意记录、传达
D.军机大臣替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要有自己的创意
3.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施琅
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宰相被废除
B.“中级官员”指的是六部官员
C.“中级官员”参与决策
D.“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内阁
5.在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越来越显现出来。下列表述与郑和下西洋不相符的是:( )
A.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B.郑和到过亚洲、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6.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7.下图应该是下列哪个朝代大臣办公的地方(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唐朝 B.明朝 C.清朝 D.汉朝
8.下列史实与对应的历史人物,不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成祖——设内阁
C.清顺治帝——改国号为“清”
D.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9.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10.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清朝设立军机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隋唐的科举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的解说词是:“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内阁 D.清军机处
1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13.第一次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的条约是( )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法《北京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14.郑成功曾在今漳州铜山水寨造船练兵,筹粮募饷,准备收复台湾。当时侵占台湾的是( )
A. 英国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
1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
A.文天祥抗元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16.清朝,一位进士因写“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焚书坑儒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17.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18.“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实际上指的是( )
A、葡萄牙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日本殖民者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对外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4)与这个朝代形成鲜明对比,唐朝又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对唐朝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通过两个朝代对外政策及影响的对比,今天的中国从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作为青少年的你,又该怎么做?
21.我国一直以来都注重加强与西藏地区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二: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 《七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元朝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何积极作用?
(2)清朝初期对西藏宗教首领采取了册封制度,除顺治帝册封达赖外,康熙帝还册封了哪一个喇嘛教首领?
(3)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22.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专题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人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
材料二 宋朝时中外交往活动更加频繁。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摘编自人教版七(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材料三 观看下列图片
(3)指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
材料四 乾隆时期颁布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清高宗实录》卷550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3.近年以来,日本右翼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请回答:
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B
6.B
7.C
8.C
9.A
10.C
11.D
12.C
13.A
14.C
15.C
16.D
17.D
18.C
19.
(1)图一:鉴真,图二:玄奘。
(2)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3)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界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意思相近即可)
20.(1)清朝
(2)闭关锁国政策
(3)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4)开放的对外政策;带来了唐朝的繁荣
(5)改革开放;第二问言之成理可得分.
21.
(1)行省制度 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辖(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等)
(2)班禅(或班禅额尔德尼)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思相近即可)
22.
(1)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
(2)宋代经济发达为海外贸易奠定基础;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发达的造船业及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影响: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外之间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23.(1)戚继光抗倭。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康熙帝;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4)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