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预习检测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 建立明朝,定都 。
他就是明太祖。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二、君权加强的措施:明太祖1、中央废 ,撤消 ,权分六部。后设殿阁大
学士以备顾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地方废 ,设 (分管民政、管刑狱、
管军政。) 3、设立特务机构,监视臣民。明太祖时,设______。明朝政府规定科举实行 。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分成八个部分,称“八股文”朱元璋南京丞相中书省行中书省三司锦衣卫八股取士预习检测建文帝:建文帝时期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威胁统治,于是下令实行 。 明成祖“靖难之役”中燕王 登上皇位。他就是明成祖。 1、1421年,迁都 ,加强对北方的控制。2、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 。( 特务机构的设置,
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也是社会危机
的表现之一。)削藩朱棣北京东厂厂卫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人物:朱元璋都城:南京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一、废丞相 权分六部合作探究材料一:“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 ,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明太祖实录》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废丞相 权分六部 三省最高长官 等同于丞相秦朝官制
合作探究材料一:“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 ,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明太祖实录》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相权过大 威胁皇权
废丞相 权分六部殿阁大学士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殿阁大学士奉天殿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
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了一日
——《稗史汇编》锦衣卫皇帝官员百姓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社会危机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合作探究材料二: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2)明朝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造成了材料二所说状况的出现?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状况带来的消极影响。
合作探究(2)明朝政府实行怎样的政策造成材料二所说状况的出现?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状况带来的消极影响。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使得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材料二)
钳制思想 禁锢文化(材料三)
合作探究(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明初加强君权的措施还有哪些?
地方设三司 殿阁大学士
厂卫特务机构 削藩 迁都北京互不统辖
各司其职
权集中央设三司 朱元璋建文帝 朱棣xuē fān
削 藩yān dì
燕 王 朱 棣 jìng
靖 难靖难之役明初加强君权的措施(课堂小结)明太祖1、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2、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3、设立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实行削藩。 实行八股取士。建文帝:明成祖1、迁都北京2、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夕阳下的故宫——明当我们还在不断强化专制集权制度时,西方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资产阶级革命,国王被拉上了断头台。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当我们绞尽脑汁希望所有臣民都成为皇帝附庸的时候,西方近代科学之光已经点亮。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
——J·E·丁格 当堂检测1.( ? )“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A.明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 ?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①废除丞相 ②迁都北京 ③设立锦衣卫 ④设立东厂
A.①③??????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④
3.( )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用八股文答卷,其实质是为了
A.加强君权 B.使考试更规范、更科学
C.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D.鼓励考生独立思想ABA当堂检测4.( )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5.( )文章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下列内容属于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A.科举考试只能在《论语》的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可以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的分为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随意答卷,不受任何限制
BC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