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8 18: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了解西晋的建立及统一,八王之乱等基本史实,知道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时空观念)
2.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3.通过对西晋灭亡的分析,知道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4.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西晋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启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的开篇第一句:
话说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是很自然的事,而分久必合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说一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哪一个?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蜀汉:诸葛亮,积劳成疾,234年病逝。蜀汉开始衰落,刘禅昏庸,宠信宦官,朝政混乱,基础大大动摇。
孙吴:孙权死后内争不断,朝局不稳。社会矛盾尖锐,势力削弱。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在洛阳期间,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并安排人表演蜀国的歌舞。蜀国的旧臣看到这些表演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嬉笑自如,毫无思乡之情。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乐不思蜀
人物扫描:司马懿(179-251)字仲达。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 ...司马懿及其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不是被废就是被杀。
魏国自明帝曹叡驾崩后(魏文帝曹丕长子),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为傀儡皇帝(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先是曹爽专政,后到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都城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死后,先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官,不料消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2、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兵灭吴,统一全国。
司马氏建立西晋王朝后,据有原有的魏蜀两地,已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州郡。经过长期准备后,直到280年,终于大举进攻吴,一举灭亡了孙吴政权。
三国尽归司马氏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统一
3、西晋统一的意义:
阅读下面历史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是时(指西晋建立之初),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晋书·食货志》
280年西晋完成全国统一,晋武帝司马炎改年号为“太康”。这一时期,他革新政治,厉行节俭,推行法治,发展农业生产,使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西晋的社会风气:
阅读材料分析西晋的政治和社会风气?
材料一:西晋时期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他们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权势,在生活上以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如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40里步障,石崇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二:晋武帝伐吴之后将吴王宫的数千宫女妃子一起带回洛阳,由于后宫已人数过万了,为方便择选,他甚至夜夜驾驶羊车在宫中游荡,羊车停留在哪个宫门前,就选择哪个宫的美女。有的宫女为当上妃子,在门前插竹叶或者撒上羊喜欢的盐水吸引羊车停留,“竹叶羊车”的典故由此而来。
政治:政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
材料三:开国皇帝司马炎自平吴之后,“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他在生活上极端荒诞腐败,为采择民女充实后宫,竟下诏“禁断天下嫁娶”,宫中嫔妃和宫女数千人。司马炎还公开卖官鬻(yù)爵,得钱皆入私囊。上行下效,官僚贵族竞相奢靡,腐化成风。太傅何曾每日餐饮花费上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处。他的儿子何劭(shào)的骄奢超过乃父,一日之食竟达二万钱。荆州刺史石崇劫掠行旅客商,成为无以匹敌的巨室富豪。
材料四: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社会风气: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金钱至上。
2、八王之乱
(1)、背景:
A.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B.晋惠帝昏庸无能。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
C.暴政使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2)、过程:
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争夺皇位,在洛阳一带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史称八王之乱。
性质:争夺中央政权
(3)、八王之乱的影响
材料一:及惠帝之后,政教陵夷(社会衰退),至于永嘉,丧乱弥甚......人多相食,饥疫总至,百官流亡者十八九。——《晋书 食货志》
材料二:永嘉南渡:西晋永嘉(307—313年)年间,北方由于战乱(八王之乱和五胡南下)而遭到严重破坏,城乡满目疮痍,田地荒芜,一片残败的景象,从西晋永嘉年间到南朝刘宋(420—479年)末年,北方人民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
材料三:“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斗死者近十万人。”(晋记五˙惠帝永宁元)
材料四: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资治通鉴》
①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西晋从此衰落。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③导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3、西晋灭亡
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
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自从魏氏以来,夷虏依附内地,很少有凶暴侵掠的后患。而今受任官吏,有的诡诈,侵扰侮辱边夷;有的求赏谋利,妄加讨伐杀戮。”
匈奴右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匈奴)消灭的统一王朝
合作探究
总结: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
政治:统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金钱至上。
内忧:晋惠帝昏庸无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
外患(民族关系):残酷的剥削压迫导致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抗。
励精图治,提倡节俭;
以民为本、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民族平等、团结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1、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时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的民族、路线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
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內迁的路线:
(1)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内迁的原因
东汉以来,特别是汉末三国以来,汉族统治者为了强化对少数民族的控制,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等,经常招引和强制原居住于西北、东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入居内地;此外,东汉以后,我国天气有渐趋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也逐渐南下。因此,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4、内迁的影响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课堂总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时间:266年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北方各族的内迁
建立者: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洛阳
八王之乱
民族交融
西晋灭亡:316年被匈奴人所灭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