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8 09: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5课,汉武帝执政在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汉武帝病逝后,西汉后期的统治者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朝政越来越腐败,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在西汉灭亡、东汉建立的过程中,出现了王莽篡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而后新政失败,很快灭亡。东汉后期,百姓民不聊生,不可避免发生了农民起义——黄巾起义,沉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中国再一次进入逐鹿中原,群雄争霸的时代。以上是本课的基本内容,上承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下启《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先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秦朝的建立与灭亡、西汉建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等内容,这为学生学习本节课东汉的兴衰奠定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教师以及课件的提示下,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等教学方法回答历史问题。七年级学生在问题意识方面较为欠缺,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在历史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问题意识以及历史素养。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学习目标: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以及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借助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走向衰亡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王莽新政、光武中兴、黄巾起义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西汉灭亡到东汉兴起乃至社会动荡的历史脉络、规律及启示。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视频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表格法、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两分钟了解“穿越者”王莽视频)同学们,对于视频中的内容,你们怎么看呢?你们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是谁吗?让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观看视频 【回答】东汉的建立者是王莽。 视频加上问题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西汉后期形势 【讲授】(出示西汉皇帝时间轴)汉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引导】(出示西汉皇帝时间轴)请学生结合材料,分析西汉后期都出现了什么状况? 【回答】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叙述西汉后期形势,为学习进行材料分析和历史解释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材料研读的能力。
王莽篡汉 【讲授】(出示王莽信息)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请学生结合课件和教材内容介绍王莽。 【提问】同学们可以联想你们之前看过的影剧,什么是“外戚”? 【回答】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回答】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出示课件,快速了解王莽。 联系学生实际,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新朝灭亡 【讲授】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政权被推翻。 (出示文字材料和图片)请学生结合信息,概括材料中的内容。 【回答】王莽改制失败,旱灾、蝗灾严重加剧了社会动荡,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爆发。 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新朝灭亡的必然性。
东汉建立 【提问】(出示刘秀人物扫描)新朝灭亡后,什么政权兴起?统治者是谁?请学生结合材料将表格填写完整。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光武帝的统治措施 【提问】(出示文字材料和图片)请学生根据以下材料,归纳概括光武帝建立东汉时,社会状况如何? 【提问】(出示五则文字材料)江山易打不易守,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刘秀该如何进行统治呢?这些统治措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请围绕材料合作探究。 【回答】战争不断、刑罚严峻、赋税沉重;社会生产生活遭到破坏;社会矛盾尖锐。 【回答】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增加了劳动力,缓和了阶级矛盾。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简化了政务;整治了官场风气。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加强了民族团结。 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
光武中兴 【提问】(出示史料、图片、表格)请学生思考,经过一系列统治措施,社会产生了哪些变化? 【回答】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东汉经济的发展 (出示图片、表格)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东汉经济发展的表现。 多维度感知东汉经济的发展。
知识拓展:(出示表格)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和作用,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共同点: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都减轻了农民负担,轻徭薄赋;都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知道历史知古鉴今的功能,以史为鉴。
贰·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提问】(出示材料、图片、表格)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信息?这会给政权统治带来什么影响? (出示课件)观察课件,归纳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提问】(出示文字材料、图片)请学生阅读信息,角色扮演“跋扈将军”“党锢之祸”,说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回答】东汉中后期。即位时平均年龄是9.5岁,平均寿命是24岁。 【回答】皇帝幼年即位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回答】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角色扮演。 【回答】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培养学生观察表格和历史解释能力。 角色扮演,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讲授】(出示文字、表格、图片)刘秀得天下离不开各地豪强的支持,东汉的统治阶层也基本都出身豪强,所以东汉本质上是豪强集团的联合政权。豪强集团的表现有哪些? 【总结】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回答】表现: ①极力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田庄,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大量农民;②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为害一方;③有的豪强长期担任朝廷中的要职,世代为官。 知道地方豪强势力强是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之一。 知道地方豪强势力及表现。 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叁·黄巾起义
1.起义原因 【提问】(出示文字材料、图片)请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回答】政治统治腐朽、自然灾害频繁、民不聊生,从而官逼民反。 理解黄巾起义的社会背景,培养唯物史观。
2.概况 【引导】(出示历史地图、表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浏览教材,完成以下关于黄巾起义相关概况的填写。 【讲授】(出示地图、材料)中国再一次进入逐鹿中原,群雄争霸的时代。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三) 课堂小结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王莽新政,加剧动荡;新朝灭亡,刘秀兴起;东汉建立,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宦官,地方豪强,动摇统治,走向衰亡;黄巾起义,打击东汉。 跟随老师总结本课,做好思维导图。 通过多个四字词汇,贯通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
九、 随堂练习 4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