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8 09: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项目 材料 结论
A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B 《本草纲目》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 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C 《伤寒杂病论》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进行辨证施治 奠定中医基础理论
D 《肘后备急方》提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方法 对西汉防疫起到积极作用
A.A B.B C.C D.D
2.《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明代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医学在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 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对医药学的影响
C.政府重视医学家的临床经验 D.医学理论的创新多出于疫病高发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不包括( )
A.以中西医结合为方针 B.设立了中医院与中医院校
C.不断开发中成药制剂 D.提出药食同源的医学观点
4.张仲景:“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强调了顺应四时养生,预防疾病。他积累临床经验,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列属于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肘后备急方》
5.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6.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还收录了“青蒿方”,用法极为简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计,尽服之。”青蒿方用于治疗( )
A.天花 B.鼠疫 C.疟疾 D.伤寨
7.如表反映出( )
时间 疫病情况 史书
公元前674年 齐国“民族”流行 《公羊传》
公元前544年 “真霍乱”流行 《公羊义疏》
公元前369年 “泰国大疫” 《史记·六国年表》
公元前281年 “赵国大疫” 《史记·赵世家》
A.春秋时期各国战乱不息 B.西周时期医疗水平相对落后
C.周王独尊地位发生动摇 D.先秦时期流行疾病得到关注
8.1929年2月召开的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上,余西岫提出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并述提案理由:一、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皆为凭空杜撰;二、中医脉法出于谶纬之学,自欺欺人;三、中医无法预防疫疠;四、中医病源学说阻遏科学化。此提案获得会议通过。对于此提案,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医学不符合近代社会需求
②中医脉法应用的难度较大
③国民政府发展医学事业的政策适当
④西化思想已影响医学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截至2006年,英国有超过11所正规大学开设了中医、针灸课程;澳大利亚有3000多个中医诊所和3000多个针灸诊所,每年的门诊量达280万人次;巴西有正规资质的中医针灸医师达10万人,近500所公立医院和2500多家诊所设有针灸治疗室;等等。这说明( )
A.中医为世界医学贡献中国智慧 B.中医学较西医学更为科学有效
C.中医学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特征 D.中西医结合成为世界医学主流
10.在1873年春夏间,上海《申报》曾连载“法租界工部局为人种痘”的告示50次。告示中称,前往种痘之中国贫困者可得钱三百文,作调养之费。法租界工部局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抚恤弱势群体
B.稳定区域社会秩序
C.推动西医传播
D.加强租界社会保障
11.中医药学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典籍著称于世。下列典籍按问世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温疫论》
②《黄帝内经》
③《伤寒杂病论》
④《本草纲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12.在1349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后,封建地主发现过去的耕种方式、土地所有权方式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以节省人力为目的的新制度与新技术被空前的重视。天主教信仰也遭受重创,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被点燃。这次欧洲瘟疫( )
A.导致劳动力过剩工资下降 B.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转型
C.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推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
13.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这表明作者主张( )
A.天人合一,休养生息 B.尊重规律,对症下药
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以人为本,修身养性
14.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中,医学专辑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基帛书。秦汉时期文献出土( )
A.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 B.表明经济发展对科技影响突出
C.奠定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D.展现了时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15.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俗称“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还是连一些国王和天主教的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对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后来民众尝试采取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场浩劫( )
A.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 B.使得人们更加向往来世的享受
C.直接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复兴
二、材料题
16.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草纲目》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B项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排除C项;《肘后备急方》是东晋葛洪所著,不可能影响西汉,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著成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可知,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都有总结前人经验,又对医学进行了发展,体现了医学在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A项正确;题干只是介绍了著作,未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排除B项;材料中的著作属于个人努力的结果,政府未参与,排除C项;无法判断医学理论的创新是在疫病高发期,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思邈是我国最早提出药食同源理论的人,D项符合题意;以中西医结合为方针、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和不断开发中成药制剂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表现,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B项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蕴含着中国古代卓越的哲学思想和东方智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际卫生大会最先在欧洲召开,而后扩展到国际层面,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A项正确;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与事实不符,排除B项;国际卫生大会最先在欧洲召开,而后扩展到国际层面,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而非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项;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的中国。根据历史记载和医学知识可知,青蒿在中医中常被用于治疗疟疾,C项正确;天花、鼠疫和伤寒均不是用青蒿方治疗,排除AB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概况可知:材料涉及先秦时期,史书中记载了多场疫病的流行,说明当时疫病得到人们重视,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各国战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医疗水平的探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周王独尊地位等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2月(中国南京)。据本题材料“中医脉法出于谶纬之学,自欺欺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脉法应用的难度较大,②正确;据本题材料“中医病源学说阻遏科学化。”可知西化思想已影响医学的发展,④正确,C项正确;中医学符合近代社会需求,排除A项;国民政府发展医学事业的政策不是适当措施,排除B、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医的世界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根据材料可知,有关中医、针灸的课程及诊所在诸多国家开设,这表明中医受到世界认可,为世界医学贡献了中国智慧,故选A项;中医、西医各有千秋,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医学的创新,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中西医结合的信息,故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防疫,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天花是传染病,租界人口密集,又有大量西人,免费种痘还给补贴的做法有助于防治天花,从而减少居民染病风险,稳定区域社会秩序,故选B项;法租界工部局给予贫困者钱三百文作调养之费,这更多是作为稳定区域社会秩序的手段之一,并非其主要目的,故排除A项;推动西医传播不是法租界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故排除C项;种痘主要是一种医疗举措,且主要针对种痘这一特定事项,不能等同于全面加强租界社会保障,故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中医药的史实。①《温疫论》出现于1642年;②《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与西汉之间;③《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④《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撰写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天主教信仰也遭受重创,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被点燃”表明这次欧洲瘟疫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
欧洲瘟疫会造成劳动力短缺,排除A项;
根据材料可知这次瘟疫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复兴,并非“产生”;冲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并非“推翻”,排除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题的关键是“天主教信仰也遭受重创,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被点燃”。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可知,作者认为人与天存在相呼应的地方,因此要尊重规律以对症下药,B项正确;材料有体现天人合一,未涉及休养生息,排除A项;材料表明作者主张尊重规律、对症下药,未体现他吸取其他医学成果,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以人为本,但未体现修身养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秦代放马滩秦简、周家台秦简等都有较多的疾病记载,甚至有医方专辑出现,记载了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运用,汉代出土的医学著作更多、更广泛,这些可以用于展现时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D项正确;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的是《本草纲目》,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秦汉医学材料的发现,并未涉及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排除B项;奠定临床学基础的是东汉《伤寒杂病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是,“黑死病”使整个欧洲,无论是世俗社会还是教会,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都未能幸免,祈求上帝庇佑,也无济于事。这说明这场浩劫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故A正确;“黑死病”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现世的享受,故B错误;“黑死病”不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直接原因,故C错误;“黑死病”不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复兴的标志,故D错误。
16.答案:(1)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2)特点:重视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建立国家防疫机制;开展政治动员,发动群众群防群治;重视传媒和防疫宣传。作用:有效防控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