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面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近代以来,河南郑州的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其直接原因是( )
A.铁路的开通 B.运河的修建 C.农业的发展 D.工业的兴起
3.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福特T型汽车——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B.“英法海底隧道”——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
C.东海道新干线——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D.新航路的开辟——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4.如图为1906-1936年平汉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旅客人数变化示意图。影响这一时期铁路营运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公路交通的改进
C.国内局势的变化 D.政府政策的调整
5.上海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优势,成为新中国最强大的工业城市,它见证了新中国交通领域的众多成就。下列史实属于这一方面成就的是( )
A.拉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B.建成中国人在国土上自修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C.诞生中国大陆的首条高速铁路 D.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
6.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于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和谐号”将成为历史,有人曾拍到两车相遇而同框的震撼场景(如图)。中国动车发展变化,反映出当今我国( )
A.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发生新变化
B.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均衡化的发展
C.动车命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果显著
7.如表是中国机车制造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882年 从英国购入第一台蒸汽机车
1958年 国产解放型内燃机车试制成功
1969年 “韶山”号电力机车批量生产
20世纪90年代 高速列车“蓝箭”号在广东运营
2003年 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运营
①中国机车由引进到自行制造
②机车制造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③体现了世界机车发展的变迁
④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8.如图是泗县火车站和泗县高铁东站(效果图)。泗县在进入铁路时代后,加速发展。以泗县站所在的宿淮铁路为例,设计时速120公里;而经停泗县东站的合新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泗县从“铁路时代”跨进“高铁时代”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
A.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B.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络的形成 D.交通建设事业居世界前列
9.下表是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至2009年上半年天津抽样调查统计表。
博物馆和纪念馆入馆人数 40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80万人次,北京的游客占90%
剧场演出场次、观众人数、演出收入 增长20%
工艺品的销量 同比增长超过50%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 )
A.使天津市常住人口激增 B.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 D.标志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10.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下表是2022年9月新开通的杭州地铁19号线的运营时刻表(部分)。对地铁快速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车站 首班车 末班车
往火车西站方向 往永盛路方向 往火车西站方向 往永盛路方向
火车西站 —— 6:04 —— 23:15
创景路 6:09 6:08 00:05 23:19
海创园 6:06 6:01 00:02 23:22
西溪湿地北 6:00 6:07 23:56 23:27
西湖文化广场 6:07 5:59 23:44 23:39
火车东站(东广场) 6:00 6:07 23:36 23:47
知行路 6:11 6:12 23:22 00:01
萧山国际机场 6:03 6:20 23:14 00:09
永盛路 6:00 —— 23:11 ——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C.消除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 D.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11.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
①公共汽车
②火箭的一级
③火车车厢
④公共马车
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 )
A.④③①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
12.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至1919年,它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这场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战时的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这表明( )
A.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伤害 B.战时高效的交通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战争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13.下表为1932~1939年英、美、苏、德、日5国飞机产量。其中④代表的是( )
国家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① 36 368 1968 3183 5112 5606 5235 8295
日本 691 766 688 952 1181 1511 3201 4467
② 445 633 740 1140 1877 2153 2827 7940
③ 593 466 437 459 1141 949 1800 2195
④ 2595 2595 2595 3578 3578 3578 7500 10328
A.英国 B.德国 C.苏联 D.美国
14.读如表《世界各国典型高速铁路建设工期对比(2015年)》,据表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线路(设定距离大致相等) 工期
中国 北京—上海 3
日本 东京—新大阪 5
德国 科隆—法兰克福 7
英国 伦敦—福克斯通 11
韩国 首尔—大丘 12
意大利 罗马—佛罗伦萨 22
A.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中国科技迅速提升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西方各国普遍衰落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采用大会战模式推进铁路工程,设立以成昆线为中心的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建总数达30余万人的联合筑路大军,组织沿线地方政府开展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成功修建了成昆、襄渝等一批铁路。这一模式( )
A.使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B.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国家政策选择
C.促使西南地区整体性贫困得到了解决 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7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为5.2万千米。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质量显著提升。到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千米,较1949年增长五倍。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到2018年末,高铁营业里程三万千米,是2008年的44.5倍。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国家统计局《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
材料二 高铁作为中国名片,国之重器,国家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中国高铁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伴随着我国动车组自主制造能力趋向成熟,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动车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之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参与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格鲁吉亚等国的铁路建设。
——摘编自林晓言《中国交通运输发展(1978—20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中国出现“面的”始于改革开放后,故排除④,①②③在建国之初都有,C项正确;排除ABD。
2.答案:A
解析:郑州位于铁路交通要道,因此在近代发展较快,A正确;近代运河功能减退,排除B;徐州的农业发展和洛阳、开封相差不大,排除C;工业兴起不是郑州发展的直接原因,排除D。
3.答案:B
解析: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对应关系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6-1936年(中国)。据材料1906-1937年平汉、津浦和陇海三路旅客人数变化示意图和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三路的旅客人数均经历了从“稳步上升”“急剧下跌”至“缓慢反弹”的变化阶段,时间上也几乎完全一致;1906-1925年之前,三路旅客人数均呈向上不断递升的态势,其中1925一1930年是三路运营效益的“急剧下跌"阶段,正是近代中国军阀混战尤为频繁和猛烈的时期,自1931-1936年,三路客货运量都开始反弹,至1935年前后接近或超过1920年代的水平,此时中国长江以北政局相对稳定,这些都表明近代我国铁路运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C项正确。1914-1918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三路的旅客人数变化并没有对应迅速增加,排除A项;公路交通相对于铁路交通没有竞争优势的改进不能主要影响铁路旅客人数变化,排除B项;政府对铁路运输没有明显波动性的政策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在上海下水,故选D;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创办,拉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故排除A;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故排除B;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铁路,故排除C。
6.答案:D
解析: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中国机车制造的发展历程,可知近代中国机车靠进口,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制造,①正确;虽然新中国自己生产机车,但在全球化下,“全部”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到磁悬浮列车,体现了世界机车的变迁,③正确;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错误。②④错误,排除A、B、C项;①③正确,故选D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泗县在进入铁路时代后,加速发展。”可知,泗县从“铁路时代”跨进了“高铁时代”,建设起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现了我国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泗县铁路建设的相关信息,无法直接得出我国形成了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络,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在世界交通建设事业方面的排名信息,无法得出居世界前列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得博物馆和纪念馆入馆人数增加,剧场演出场次、观众人数、演出收入和工艺品的销量等同步增长,这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C项正确;铁路交通的发展会增加人流量但不一定会增加天津市的常住人口,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促进文化交流,改变人们出行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标志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铁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消除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消除了”表述绝对化,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铁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铁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共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火箭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发明,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公共马车是古代的交通工具,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争时期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和陆路、海上贸易使人口流动频繁,这对疫病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故选B项;A、C两项与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这场流感的直接原因”不符,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1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1939年(世界)。据本题材料“1932~1939年英、美、苏、德、日5国飞机产量”可知,1932年-1939年飞机产量较高,处于世界第一,说明该国当时工业化水平较高,因此为美国,D项正确;英国飞机产量在1932年较高,1939年较低,因此为③,排除A项;德国在1939年飞机产量较高,仅次于美国,因此为②,排除B项;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工业化建设,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因此为①,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B
解析:通过数据可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工期最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速铁路建设与国家科技水平相关,工期短,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速度较快,B项正确;铁路建设工期本身不能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速度,排除A项;铁路建设工期长短与城市化水平无关,排除C项;D不符合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实际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采用大会战模式推进铁路工程,组织沿线地方政府开展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成功修建了成昆、襄渝等一批铁路,就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适应国家生产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现实条件,制定特殊的生产发展模式,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国家政策选择,B项正确;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未走在世界前列,排除A项;脱贫攻坚战促使西南地区整体性贫困得到了解决,并非铁路工程建设,排除C项;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1)特点:铁路里程发展显著;路网水平显著提升;高铁发展领先世界。
(2)意义:①推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②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打开国际市场,优化产业结构;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⑤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中“到197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为5.2万千米”、“到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千米,较1949年增长五倍”等可知,铁路里程发展显著;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质量显著提升”可知,路网水平显著提升;根据材料“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可知,高铁发展领先世界。
(2)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二“高铁作为中国名片,国之重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材料二“中国参与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格鲁吉亚等国的铁路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打开国际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根据材料二“伴随着我国动车组自主制造能力趋向成熟,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动车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之提升”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据材料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和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