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8 09:4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联读教学
教学目标
1. 深入剖析《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二篇散文的结构变化与情感起伏,并总结其中的异同点;
2.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常说,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情溢于海。今天我们一起寻性灵之境,品悠远之情,一起走进《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一起去探讨自然美景对个人感情的影响。
活动情境:学校文学社将举办一期读书沙龙活动,主题为”寻性灵之境,品悠远之情”。我们班谈论的主题是以《荷塘月色》与《我与地坛》为例,探讨自然给予个人的情感影响。
任务一:初读文本,品“一世界”
那么在这两篇文章里面,分别都提到了这么一句话:
《荷塘月色》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与地坛》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品读“一世界”
朱自清游荷塘,史铁生去地坛,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另一个世界,井且两个人都进入另一个世界。请问这两个世界指的是什么?
一个世界——现实世界
另一个世界——精神世界
小组合作:他们为什么要进离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困境?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思考。
人物 文章句子 写作背景
朱自清 1.心里颇不宁静 2.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受五四精神影响,在学者的外表之下,却有一颗炽热的“斗士之心”,朱自清在思想上彷徨于歧路。
史铁生 ①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②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年仅21岁的他从此在轮椅上度过。
朱自清:因杜会的原因心情低落夜游清华园的小荷塘。
史铁生:因个人原因心里绝望无意闯进了地坛。
现实世界给他们带来的是苦恼、迷茫,痛苦。
任务二:细读文本,品“另一世界”
小组探究:面对现实世界带来的苦恼和迷茫,朱自清走到了荷塘,史铁生进了地坛。在荷塘和地坛中,他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让他们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荷塘和地坛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景物 特点 手法
荷塘 ①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②月色:月光、青雾 ③四周:黑影、倩影 静谧淡雅 朦胧梦幻 1.多修辞(比喻、拟人、通感) 2.多角度(远近、高低、动静、虚实) 3.多感官(视觉、触觉、嗅觉) 4.精炼字(叠词、动词)
地坛 ①剥蚀了…野草荒藤 ②蜂儿;……蝉蜕;露水 ③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 宁静、沧桑 远离人世喧嚣 充满生机和活力荒芜但不衰败 1. 动静结合 2. 多种感官
《荷塘月色》
朱自清月下的荷塘——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
《我与地坛》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虽荒芜,但不衰败,时时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任务三:读文本,探情景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两位作者在“另一个的世界”分别想到了什么?他们有何收获?
想到了 收获
朱自清 江南采莲 《采莲赋》 《西洲曲》 精神畅游 内心宁静
史铁生 想过关于死的事,为什么要出生 参透生死 走出低谷
《荷塘月色》
朱自清月下的荷塘——不宁静的心变得平静,一次精神畅游
情随景迁,情景交融。
《我与地坛》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找到了精神家园,获得了精神支柱
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任务四:联系实际,寻人生困境出路
请看现实实例
7月5日,出道30年的天后李玟自杀去世,二姐李思林在社交平台账号上发文宣布。粉丝和明星朋友都不敢相信,平时爱唱爱笑、热情火辣的CoCo,竟然会患抑郁症,并且严重到自杀。
2023年4月4日下午1点50分左右,4名本不相识的年轻人却相约张家界天门山跳崖自杀,3名男生一跃而下,另1名女生被保安拦下,却因为提前服毒,也一同离去了。4人的年龄分别为23岁、43岁、34岁、23岁,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已过中年。
读完这两篇文章后,请你能否帮助处在人生困境的他们指出一条明路?
我会对张家界的那几位朋友说,你们到了风景这么优美的地方,应该好好看看风景,吸收天地之精华,应该像史铁生那样,让美景来抵挡心灵,排解抑郁。再说了,你们连死都不怕了,还怕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吗?
我们有这么一句话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声音也在凝视你们,那么我们何不把目光转向,我们看名山大川、风花雪月,让自然美景走入我们心中,让我们用自然的力量来抵抗人生的困境,走出人生的困境。
课堂小结:
如果现实世界令我们痛苦,那么我们就从精神世界获得慰藉,这种安慰来自我们的心,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现实世界中美好的东西,不要沉湎于苦难无法自拔,怨天尤人,我们要学会拯救自己。
我们可以从自然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得到生存的智慧与勇气,最终完成精神的超脱,走出人生的困境。
作业设计:
文人置身于山水,纵情于山水,寄意于山水,寻求自我的解脱,留下了无数的写景佳作。一定也曾有一片山水入你心怀,给你带来心灵的抚慰,请同学们写一篇800字作于的散文,运用情景交融的技巧,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我与地坛》
朱自清:情随景迁
史铁生:因景生情 情景交融
现实世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