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水调歌头》(44张ppt)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水调歌头》(44张ppt)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4 12: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背景资料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明月几时有水 调 歌 头苏 轼有关月的诗句 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⒉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⒋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题解及写作背景 :
题解: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写作背景 :序言中,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文体知识:1、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等。
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 “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阙(片)以上的。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2、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 quèqióngqǐchán juānshēng bǐng chén 二、解释下列词语:把: 朱阁:
不胜: 绮户:
无眠:
何似: 何事:
婵娟:持;端着。 朱红的楼阁。
禁不住。雕花的窗户。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哪里比得上。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为什么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把酒:
宫阙:
归去:
琼楼玉宇:
不胜:
弄清影:
何似:
端起酒杯。宫殿。
回到天上指想象中的宫殿。经不住。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哪比得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
不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
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让人禁受不了。
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转朱阁,低姬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姬户,照无眠:
不应:
何事:
别时圆:
此事:
千里:
共婵娟: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该。为什么。在人们分别时圆。指人的“欢”和“合”和
相隔千里的人。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转朱阁,低姬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
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小序作用: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意思:中秋之夜,我高兴地喝酒到了天明,喝得大醉,于是做了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的怀念。
小序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哪比得上。把酒:端起酒杯。宫阙:宫殿。归去:回到天上。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不胜:经不住。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翻译:
明月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我)端着酒杯问上天。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借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月中的宫殿楼宇太高,承受不了那里的清寒。在月下翩翩起舞与自己的清影为伴,(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上阕(上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不该。何事:为什么。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千里:相隔千里的人。翻译:
(月光)转过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眠的人。(月儿)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种事自古就难圆满。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明亮的月光。 下阕(下片):1.从小序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2.“兼”字什么意思?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抒发了什么情感?请大家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 (结合写作背景)赏析文本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与缘由“兼”是同时,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3.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望月饮酒,叹人生的失意矛盾。苏轼经受过政治上的挫折,面对朝廷激烈的斗争,只能将满腹的疑问借助“把酒问青天”,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发问“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苦闷的情感并未延续下去,“我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两句又表露出作者对人生不懈的追求。
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 矛盾 抉择,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的同时,也看出了苏轼的豁达,不如意的释然与自我解脱。
4.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下片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对天下所有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讨论理解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我欲乘风归去”讨论理解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讨论理解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是作者苏轼。讨论理解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旷达对亲人的思念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胸襟之情。和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有何联系?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3、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上阙:
下阙: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主要内容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想 到乙事物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由月亮的圆、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李白《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 乡怀 人孤 寂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安 适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谢 谢 ! 1.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祝你中秋快乐! 2.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心顺甜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共贺中秋时。 愿今夜的月光照亮您所有的梦想,衷心祝愿美梦成真! 4.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今夜月正圆,正是思乡时。祝你们兄弟早日团圆! 把 酒 问 月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附 :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延伸拓展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古人苏轼以月抒怀,表达心中的郁闷和对
亲人的思念,今夜面以明月你会想到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写下你的感受。布 置 作 业但 愿 人 长 久
千 里 共 婵 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时年27岁,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是丧妻十年后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江城子·记梦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