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20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因为黄巾起义,东汉很多实力派趁机坐大,甚至拥兵一方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政权分立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多个政权并立政局混乱,但是各民族之间加强交往、交流与交融,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科技文化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为隋唐的统一局面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要求〗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⑵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西晋的历史,探究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知道八王之乱出现的原因,分析其危害。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知道东晋南朝的历史更替,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及影响,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知道淝水之战,分析其对南北双方的影响。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了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祖冲之的成就、书法成就、绘画与雕塑成就,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新旧教材之比较
2024版新教材 原版本
单元 课 题 单 元 课 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2)本单元由五节正课组成。
本单元由五节正课组成。
涉及两个关键词:政权分立(三国、南北朝)、民族交融(民族迁徙、胡汉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在此期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技术也取得很大进步;科技文化领域更是成就璀璨。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三国鼎立局面是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实现了短暂统一。历时十几年的八王之乱,不仅使西晋衰落,也导致中原人口大量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随后,我国历史相继进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自西晋末年到东晋后期,南迁的北方人口数量巨大,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时代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承上启下,从文化、经济、政治、民族关系等多方面,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本课主要介绍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的历史,主要围绕三部分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本课主要介绍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乱的局面。其腐朽的统治只维持了短暂的统一局面,“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的衰亡。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促进了北方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本课主要介绍的“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灭亡,东晋在南方建立,中国陷入南北分裂状态,淝水之战使这一局面得以延续。4世纪后期,北魏政权建立,为统一黄河流域,顺应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孝文帝在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孝文帝改革也推动了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农学、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及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文化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不仅是对秦汉科技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还为隋唐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单元大概念架构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
政治上: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促进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文化上: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民族关系上:东汉末年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主题页新增该阶段时间轴,对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增强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知;还新增了新课标对这一单元要达成的内容要求,为学生学习新知明确了目标,如第四单元:
(2)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16课引语旁配有京剧《捉放曹》中曹操的扮相,第17课引语旁配有《“晋鲜卑归义侯”印》,第18课引语旁配有《南京六朝博物馆的条幅》,第19课引语旁配有《嘎仙洞遗址》,第20课引语旁配有《北魏星象图》等。
(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设计读图,提升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4)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想一想”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新教材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更符合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课标坚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14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为后人传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第15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史实,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9)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0)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第16课知识拓展:七擒孟获;第17课知识拓展:王濬伐吴;第18课东晋南朝时的海外贸易;第19课知识拓展:北魏时期的洛阳市场;第20课知识拓展:郦道元和《水经注》。
新教材进一步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体现了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本质。
一、教学目标:
目标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概况三国与两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等时期的基本史实,运用示意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社会动荡的时代特征,了解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目标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并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初步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认识虽然北方长期处于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但是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目标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道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理解江南地区的发展得益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人口大量南迁和适宜于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认识劳动力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感受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精神与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体会科学和人文的社会价值,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习难点:三国鼎立的形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民族交融的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5课时)《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素养目标 1)历史解释:立足历史解释,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齐民要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这一时期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重点)2)史料实证:立足史料实证,了解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等人的个人经历和成就,学习他们身上的刻苦钻研的精神3)家国情怀:立足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难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第五课,是整本书的第20课。本课包括“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和“灿烂的文化”三个子目。本课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魏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离、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时期,这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本课的知识内容关系相对松散,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把握,通过人物的身上具备的精神和时代特征把三个子目联系在一起。本课关键词: 科技发展、文化灿烂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二部分:一:农学与数学成就——求真务实浇灌科技之花;二:书法、绘画与雕塑——交融互鉴助力文化灿烂;
学情分析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学习,已经对此时期的政治、经济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缺乏对此阶段科技与文化的认识。因相隔年代较远,对此时期的农学、数学成就知之甚少,对书画、雕塑等艺术鉴赏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增加图片、史料和视频内容,让学生对此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的发展阅读教材子目录,概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1.有一位北方人,他热衷于农作物,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你知道他是谁吗?生活在哪个朝代?(贾思勰、北朝)2.有一位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圆周率正确计算方法,被科学家称“割圆术”你知道他是谁吗?生活在哪个时代?(刘徽、魏国)3.我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誉为:“书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生活在什么时代?(王羲之、东晋)4.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有兴趣,最突出的是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你知道他是谁吗?生活在哪个朝代?(祖冲之、南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来了解这些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吧。 阅读单元导读,思考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通过大单元整合,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成就。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讲授新课(一) 目标导学一、农学与数学成就——求真务实浇灌科技之花;农学成就1.贾思勰Q1.阅读教材P113页,结合视频,梳理贾思勰主要成就?【播放视频】[多媒体展示民间谚语]民间谚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来年大丰收;小满青粒硬,收成方可定。师:同学们听说过这些民间谚语吗?知道这些谚语与什么有关吗?[多媒体展示材料]“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贾思勰(xié),青州益都(今山东寿光市 )人。北魏、东魏时期大臣,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曾任高阳太守,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彰显贾思勰对人类所做的巨大贡献,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开发区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师:是的,我们的祖先在进行农耕劳作时,积累了许多的农业生产经验,并把它们编成简单易记的谚语代代流传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收集民间的谚语、歌谣,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并亲自参加生产实践,最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一部伟大的农学著作,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内容Q2.《齐民要术》包含哪些方面的生产技术?[多媒体展示《齐民要术》的名称内涵、主要内容、地位]材料:《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其内容涉及方面广泛。卷首的“序”列举、论证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正文十卷,前三卷讲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和林木;第六卷是讲动物饲养的,包括饲养畜禽和人工养鱼;第七、八、九三卷讲述酿造、食品加工和文化用品等,基本上属于副业的范畴。师:《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地位Q3.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多媒体展示《齐民要术》影响的材料]材料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 种谷》材料2: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师: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劳而无获。Q4.阅读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学习贾思勰的哪些精神?教师:以民生为本;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注重实践;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和前人成果。师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农学,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就是杰出的代表。数学成就1.祖冲之:【播放视频】[多媒体展示祖冲之的档案、名人故事]【人物简介】祖冲之的原籍是范阳郡蓟县(现天津市蓟州区)。在西晋末年,祖家由于故乡遭到战争的破坏,迁到江南居住。祖冲之的祖父,曾在南朝宋政府里担任过大匠卿(主持建筑工程),祖家历代对于天文历法也很有研究。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师: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自幼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古文和数学,尤其喜爱科学技术。他注意学习古人的研究成果,但不迷信古人。他注重实践,总是通过实践来检验书本知识,也检验自己的某些设想是否正确。由于他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科学家。2.祖冲之成就:Q5.祖冲之为什么能够入选名人坊?[多媒体展示祖冲之推算圆周率、主要成就、谨慎品质等图文材料]材料1: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近千年后阿拉伯人才算得这一结果,欧洲人则到1100多年后。材料2: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这部书在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唐代数学考试多从中出题,后来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材料3: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510年,《大明历》正式颁行。材料4:机械制造:祖冲之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duì)磨、千里船等。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材料5:其他方面成就: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Q6.通过了解祖冲之的成就和经历,你认为他有何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师: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求得比较准确的圆周率,他在计算手段相当原始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运算,终于推算出空前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多媒体展示纪念祖冲之的材料]【教学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和数学的成就,除此之外,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方面也大放异彩,有许多杰出的艺术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吧! 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归纳信息的能力。提示:农业。提示:贾思勰。提示:《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提示: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生:整理祖冲之的档案资料。提示:生:①数学:圆周率和《缀术》。②天文学:祖冲之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比较,只差50秒;制定《大明历》。③机械: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提示: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汲取提炼课文信息的能力,锻炼归纳材料的能力。通过史料补充,结合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互助、小组讨论、班级内展示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的史料实证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 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习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通过贾思勰在序言中对其时代的描述,理解人物关注民生、为国利民的家国天下胸怀,感悟杰出历史人物的精神魅力。呈现祖冲之继承前人成果,并反复探索创新而取得先进成就,用历史大咖的精神品质渗透“育人”的目标。以祖率、历法等成就的价值和先进地位,树立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讲授新课(二) 目标导学二、书法、绘画与雕塑——交融互鉴助力文化灿烂展示材料,思考问题。材料1:图1 汉字演进图图2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Q1:汉字的演变和书写材质的变化与书法艺术发展有什么关系?1.书法成就--挥毫书天下Q2.根据教材,结合视频,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成就?时期书法发展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学生回答后,PPT展示: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并济,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钟繇、胡昭书法作为标准书体。【播放视频】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材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等“少长群贤”共41人在会稽山集会,是时得诗三十七首,后辑为《兰亭诗》。《兰亭集序》为王羲之写的序言。材料: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钟致帅教师: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教学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妍,在绘画艺术上也是才俊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2.绘画成就--泼墨绘天下阅读教材,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成就概况。绘画种类: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绘画人物:东晋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播放视频】[多媒体展示《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其中一个妇女正对镜自理,镜中映出整个面容,画家巧妙地展现出那种顾影自怜的神态。另一妇女照镜,身后有一女子在为其梳头,梳头的少女表现得尤为秀丽。旁边放有镜台仓具。三个人的姿态各不相同,却都让人感觉到幽雅文静,姿态端庄。【洛神赋图】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时而徜徉于水面,“凌波微步”;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含情脉脉,仪态万千。师:阅读教材,顾恺之的绘画题材有哪些?他最擅长画的是哪种题材的绘画?顾恺之的画有什么特色?【教学过渡】:刚才在讲到顾恺之绘画题材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了山水人物,还包括佛教故事,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什么现象?雕塑成就--鬼斧神工【播放视频】Q3.根据教材,结合视频,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成就?师:佛教的盛行推动了石窟艺术的发展。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哪两个?[多媒体展示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和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53窟,佛像5万余尊。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佛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师: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Q4.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局面,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有何启示?材料:有人将古代中国100项居世界第一的发明与发现作了统计和归类,发现这100项成就属于商周时期的有3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有19件,秦汉时期的有32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20件,隋唐五代时期的有14件,宋元时期的11件,明清时期的则只有1件。教师:(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2)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3)外来佛教的传入,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前提。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结合课本分析后总结回答:学生观察和对比钟、王的作品,感受书法之美和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提示:师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得出:(1)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2)人物画。(3)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4)《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提示:魏晋时期佛教盛行。提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提示: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启示: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通过将汉字变化、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与该时期书法艺术联系起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延续性、相互影响的特点,突出文明文化的承上启下地位。通过赏析作品的内容、技法、蕴含的思想情感,感受时代造就的文人气质和魏晋风度。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的意识。通过视频、图片和史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能力,感受该时期艺术作品的魅力。通过探究“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的道路上获得成功?他们的成功对你有何启示 ”,培养学生从历史优秀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营养,学习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 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 要知识点,起到巩固作用。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历史信息能力
课堂巩固 (2024·山东潍坊)下图为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造像,她那传神的微笑穿越了千年。这反映了当时( )A.深刻的社会变革 B.精湛的雕刻艺术C.安逸的社会生活 D.尖锐的阶级矛盾【答案】A2.(2024·广西)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 )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答案】A3.(2024·山东烟台)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答案】B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附1: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知识建构。)
【学史崇德】 科技强国、文化自信!
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C919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12月9日,C919首架飞机交付航司。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涵养家国情怀。)
【作业布置】
个性化作业——考察历史遗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分别从下列两组名胜古迹中任选一处,为其撰写解说词。
一组:古代科技
图一河北保定祖冲之故里 图二山东潍坊贾思勰故里
二组:古代艺术
图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图四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提示】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图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由于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于是佛教雕刻兴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就是著名的代表,它是北朝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