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生活中的不等式
11.1生活中的不等式
新沂市合沟中学 黄凤友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经历由具体问题建立不等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
3.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生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难点: 用不等式表示实际生活问题中具体的数量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自学:
1.学习目标:
(1)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经历由具体问题建立不等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
(3)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生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自学课本118内容
(1)你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吗?
(2)请你用数学式子来表示试一试中的不等关系。(自学后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说明:
在这一过程设置了2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也让学生能有目的的去学习。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去自学相关的内容,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能够完成相关的任务,为下一个过程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教学过程衔接到位,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很自然很顺畅。
二.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结果,讨论达成统一意见
2.小组选派一代表上黑板写出自己小组的答案
3.分析试一试中的内容(由选派的代表上台给学生讲解)
4.小组内互学,纠错,组长批改
5.小组讨论给出不等式的定义
a≤100,x ≥2.9,y ≥3.1,X+2<48,a2 >1, 等,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学生讨论交流回顾学过的不等号包括有哪些?:“>”“<”“≠”“≤”“≥”
6.小组讨论举出一个实际生活问题中含有不等关系的例子
设计说明:
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本过程设置了6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集体内部讨论,达成统一意见,但还不是全班的意见或这说还不知道对错,吊起学生的胃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第二个环节选派代表公布小组答案,设置加分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环节让小组代表上台分析讲解刚才自学的内容,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第四个环节再次让学生互帮互学,帮助学生彻底解决问题,然后组长逐一进行批改。第五和第六环节有一次把学生拉到一起,让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
三.拓展提高:
1. 如何表示下面气温之间的关系?
某城市某天的最低气温是-2℃,
最高气温是6℃,该市这天某一时刻的气温是t℃;
解: -2≤t ≤6
变试题:
建设中的三峡水电站的水库水位在145-175m(包括145m,175m)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设水库水位为x(m)。
你能用关于x的一个式子刻画水位需满足的高度要求吗?
解:145 ≤x ≤175
2.小丽种了一棵高70厘米的小树,假设小树平均每周长高3厘米,x周后这棵小树的高度不超过100厘米。
解:3x+70≤100
设计说明: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质疑拓展,同时设置了变式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也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生活中的不等式,能够用不等式表示生活中存在不等的数量关系,还能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检测巩固:
1.完成课本119页习题中第1题。
2.用不等式表示:
①a 是负数;
②x与5的和大于2;
③ x与a的差小于2;
④x 与y 的差是非负数.
3.理解下列具有“最”字的实例,写出不等式:
①火车提速后,时速v最高可达140km/h;
②某班学生身高h最高的约为1.74m;
③某班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s最远是4km.
4.(2012 江苏省连云港市)
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药品保存的温度是 ℃,因此该药品保存的温度t范围是 .
5.用不等式表示:
(1)x与6的差大于2;
(2)x的2倍与5的和是负数;
(3)x的3倍与2的差是正数;
(4)y的三分之一与4的和是非负数.
设计说明:
这一过程就是在学习之后对学生的一个现场反馈,教师及时批改,能够拿到第一手资料,便于在下一步的小结与思考当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同时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五.小结与思考: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与同学们分享!
1.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模型;
2.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生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你解决的吗?
设计说明:
这一过程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教师补充,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就是学生的收获体会和疑惑的地方,特别是学生疑惑的地方要及时掌握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