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搭船的鸟》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父、啦、鹦、鹉、悄”等生字,书写“搭、翠、嘴、悄、吞、哦、捕、蒲、英、盛、耍、喊、欠、钓、而”等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段落。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特点。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并学习这种细致观察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理解课文中一些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如“冲、飞、衔、站、吞”等的准确含义和表达效果。
3.教学方法
3.1朗读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在精读课文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描写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段落,读出翠鸟的可爱和灵动。
3.2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讲解翠鸟捕鱼的过程时,可以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翠鸟捕鱼时的敏捷,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
3.3问题引导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描写时,问学生:“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翠鸟的外形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4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在讨论翠鸟捕鱼动作的特点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4.教学过程
4.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鸟儿在天空飞翔、在树枝上停歇、在水中捕鱼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鸟儿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鸟儿有关的课文——《搭船的鸟》。”通过视频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
4.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父、啦、鹦、鹉、悄”等生字,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注意读音的准确性。例如,“悄”是个多音字,在“悄悄”中读“qiāo”,在“悄然”中读“qiǎo”,要让学生区分清楚。
对于“搭、翠、嘴、悄、吞、哦、捕、蒲、英、盛、耍、喊、欠、钓、而”等生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分析笔画顺序。如“翠”字,上下结构,上面是“羽”,下面是“卒”,可以让学生联想记忆,像羽毛一样翠绿的东西,下面是个“卒”字。
组织学生进行生字词的开火车认读、小组认读比赛等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提问:“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母亲乘船到外祖父家去。
让学生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动词,如“坐、打、拉”等,体会这些动词的使用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是从羽毛、翅膀、长嘴三个方面描写翠鸟的外形的。例如,“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这里通过描写翠鸟羽毛的颜色、翅膀的颜色以及长嘴的颜色,生动地勾勒出翠鸟的外形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翠鸟和鹦鹉的外形,加深对翠鸟外形特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形容词,如“翠绿、蓝色、红色”等,体会这些形容词在描写中的作用,即能够使翠鸟的形象更加鲜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翠鸟外形的美丽。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翠鸟是怎样捕鱼的?”
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如“冲、飞、衔、站、吞”等。教师通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准确含义。例如,“冲”字体现了翠鸟捕鱼时的速度之快,像箭一样冲出去;“衔”字准确地写出了翠鸟用嘴叼住鱼的动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翠鸟捕鱼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翠鸟捕鱼的步骤,即翠鸟先冲进水里,然后飞起来,衔着鱼,站在船头,最后把鱼吞下去。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
让学生对比翠鸟捕鱼前后的状态,感受翠鸟捕鱼时的专注和捕鱼后的满足。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翠鸟捕鱼时的紧张、敏捷。
学习第五自然段
教师提问:“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找出表达“我”喜爱翠鸟的句子,如“我真高兴母亲不是同这样讲的。她要是这么说,我就太失望了。”体会“我”希望翠鸟留下来的心情。
4.4总结全文,体会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动作特点。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能够把翠鸟描写得这么生动?”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够写出翠鸟的特点的结论。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在观察翠鸟时都观察了哪些方面?”让学生明白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动作等方面,并且观察得很仔细,比如观察翠鸟的羽毛颜色、捕鱼时的每一个动作等。
教师总结观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描写事物。
4.5拓展延伸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提示,如先从整体到局部描写外形,在描写动作时要选择典型的动作进行描写。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描写,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指导。
4.6课堂练习
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翠(cuì)(翠绿)
嘴(zuǐ)(嘴巴)
吞(tūn)(吞吐)
捕(bǔ)(捕捉)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翠鸟(冲)进水里,(衔)起一条小鱼,(飞)出水面。(飞、冲、衔)
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翠鸟外形的方法,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示例:小兔子长得可可爱爱。它的毛雪白雪白的,像一团棉花。它的耳朵长长的,总是竖起来,就像两个灵敏的小雷达。它的眼睛红红的,像两颗红宝石。它还有一张三瓣嘴,吃起东西来一翘一翘的。
5.教学反思
5.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朗读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课堂参与度较高。
5.2在生字词教学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和书写练习,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一些容易混淆的生字,如“悄”的多音字教学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
5.3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在体会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难点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5.4在课堂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完成练习,但在描写小动物外形的练习中,部分学生的描写还不够细致、生动,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