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问答式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知识点一、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的条件
(1)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
(3)秦王嬴政积极筹划
2、秦朝何时建立?建立者是?都城位于?疆域界限分别是?
①公元前221年;②秦始皇;③陕西咸阳;④西至陇西,东至东海,南至南海,北至长城。
3、秦朝完成统一的意义是?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其内容?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哪些影响?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决断权在皇帝)
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③(郡县制的推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消极方面—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5、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有怎样的影响?
措施 影响
经济 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②统一度量衡 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便利经济的发展。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交通 ①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开灵渠; 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②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分别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第一个有文字的王朝、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名称。(易混淆)
①夏;②商;③秦。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大功绩)
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课后活动】1.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1)相同点:
目的:巩固统治
性质: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不同点
2.简述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统治残暴,严刑峻法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了解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王室衰微
1、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
①秦朝向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②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③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施了“焚书坑儒”。
④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知识点二、陈胜吴广起义
2.秦朝统治的特点?引发了哪场著名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物?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①暴政; ②大泽乡起义; ③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④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知识点三、秦朝的灭亡
3、是谁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宣告秦朝灭亡?秦灭亡的时间是?
①刘邦;②公元前207年
4、秦末起义中,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起义军的领导者是?
①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源于此)②项羽
5、秦朝灭亡的教训? 暴政招致亡国,要执政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材习题01
1.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试在口中划“√”
行郡县制 口 统一货币 口 严刑峻法 口
统一文字 口 修建长城 口 开拓交通 口
焚书坑儒 口 强征赋税 口 修骊山陵 口
【答案】
行郡县制 口 统一货币 口 严刑峻法 口√
统一文字 口 修建长城√ 口 开拓交通 口
焚书坑儒 √ 口 强征赋税√ 口√ 修骊山陵 口√
教材习题02
2.结合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
以陈胜、吴广起义为首义的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为汉初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人民群众是历史进程的推动者。
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知识点一、楚汉之争与西汉的建立
1、楚汉之争人物是?时间是?性质是?结果?有哪些典故?
(1)人物: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
(2)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历时四年)。
(3)性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4)结果: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语: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5).典故:鸿门宴、暗度陈仓、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2、西汉的建立者是?建立时间?都城?
①刘邦;②公元前202年;③陕西长安
知识点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建立初期,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来恢复发展社会生产?这一政策遵循的是何种学派的思想?实施的目的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
①休养生息政策: ②道家;③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④让士兵还乡务农(解甲归田);
将奴婢释放为平民(释奴为民);鼓励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
知识点三、文景之治
2、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形成了哪一治世局面?该治世的具体表现
有哪些?
①“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②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4、汉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减轻赋税和徭役,三十税一;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拓展延伸】
1.【历史解释】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战争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2.【唯物史观】说一说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
项羽刚愎自用,失民心;刘邦善用人才,得民心。历史再次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3.【历史解释】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①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认识到与民休息的重要性。②客观上,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国家贫困,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统治者只有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才能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影响: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西汉自建立到武帝即位的60多年间,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比较稳定,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治世局面——“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课后活动】
教材习题01
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答案】
西汉初期战乱初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矛盾尖锐,经济萧条。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的教训,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农业是天下之本,只有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的生活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局势才能稳定下来,进而达到稳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教材习题02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答案】
(1)汉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秦朝灭亡的过程。
(2)社会经济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
(3)封建国家暂时放松对农民的剥削,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4)“休养生息”政策符合西汉的社会现状,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
知识点一、削弱地方势力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推行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1)主父偃(2)推恩令(3)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 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4)作用:推恩令的实施,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汉武帝还采取了那些措施?
(1)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代
(2)建立 刺史 制度
知识点二、加强经济的控制
1.汉武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发展?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②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2.针对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汉武帝采取了那些措施?有何作用?
(1)收回铸币权: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五铢钱 。
(2)盐铁官营
(3)平抑物价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知识点三、尊崇儒术
1.西汉初年奉行什么政策?有何作用?
(1)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2.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采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政策?此外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董仲舒 尊崇儒术 长安兴办太学
3.汉武帝文化措施有哪些作用?
①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②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③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知识点四、北击匈奴
1.西汉北击匈奴的背景有哪些?
(1)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日渐强大,不断袭扰中原地区。
(2)西汉国力疲弱,被迫对匈奴实施“ 和亲 ”政策,并交纳贡品。
(3)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2.北击匈奴的时间、战役、人物、结果?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卫青、 霍去病 出击匈奴,双方在漠北展开决战,匈奴大败,从此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3.汉武帝大一统影响(意义):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秦始皇禁锢儒家思想(焚书坑儒),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5、有关“统一”主题的启示?
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拓展延伸】
1.【历史解释】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不同点 方式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 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
结果 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的兴盛。 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
相同点 目的 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实质 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2.【唯物史观】如何评价汉武帝?
(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③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2)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3.【唯物史观】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4.【历史解释】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比较
【课后活动】
1.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建议内容: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原因:当时思想不同意,董仲舒的建议有助于稳固统治,统一思想,符合汉武帝的需要。
教材习题01
2.梳理西汉统治者解决王国问题的重要措施,并谈谈解决王国问题对巩固统治的作用。
【答案】
措施:实施“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作用:严重削弱王国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加强了中央集权。
教材习题02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背后有“相同之处”吗?
【答案】
方式不同: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
相同之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知识点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汉朝分为哪两个时期?中间的一个短暂王朝是哪一朝代?
①西汉和东汉;②新朝。
东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①公元25年;②刘秀(光武帝);③河南洛阳,
3、东汉建立之初,形成怎样的治世?出现的原因?
①光武中兴 ②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东汉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农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手工 业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知识点二:东汉后期的政局动荡
4、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皇帝年幼,出现了什么现象?有何影响?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5.东汉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的表现有哪些?产生了那些影响?
表现
(1)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田庄,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大量农民
(2)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为害一方
影响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三:黄巾起义
1.东汉后期兴起了哪一农民起义?原因?影响?
①黄巾起义(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②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影响:③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拓展延伸】
1.【历史解释】
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都加强中央集权,都维护国家统一。
启示: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
2.【历史解释】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比较
项目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不同点 爆发 时间 公元前209年 184年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张角
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特点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主要 原因 秦朝沉重的赋税、徭役,残酷的刑罚等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灾荒连年
相同点 都属于农民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黑暗统治,但结果都失败了
【课后活动】
教材习题01
1.对比“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指出统治者政策的共同之处。
【答案】
①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②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③都加强中央集权,都维护国家统一。
教材习题02
2.这是出土于四川的东汉击鼓说唱俑。查阅资料,试为这件陶俑写一段解说词。
【答案】
彩绘陶击鼓说唱俑是于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墓葬出土的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该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陶俑头戴帻,左臂下挟一圆形扁鼓,右臂平直,手执鼓槌欲击,两臂戴有璎络珠饰。陶俑上身赤裸,流传历史悠久。此件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历史价值: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是东汉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说唱表演艺术和民间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该陶俑制作精美,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服饰、动作、表情等细节都反映了东汉时期民间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科学价值:通过研究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我们可以了解东汉时期的工艺技术、材料选用、制作流程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该陶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
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人是? 张骞
3、张骞两次出现西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①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②第一次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出使的目的是为了访问西域各国(也包含打击匈奴),建立友好关系;③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丝绸之路
4、陆上丝绸之路(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开辟的时间?路线?开通的意义?
①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古罗马)。
③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5、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什么时期?路线?
①汉武帝;②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南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
印度半岛南端、锡兰(斯里兰卡)
6、“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
①丝绸之路经济带;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知识点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7、西汉于何时设立了西域管理机构?其官职名称是?有什么意义?
①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②西域都护;③标志西域(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8、东汉明帝时期,出使西域的代表人物是?该人物派谁出使大秦? ①班超; ②甘英
9、列举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过丝绸之路双向交流的史实各一个?
①中国的四大发明由丝绸之路传入欧洲;②古印度的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10、为丝绸之路重新命名? 贸易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交流之路、探险之路。
【拓展延伸】
1.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历史意义
①通过丝绸之路,中原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发展。
②西域的核桃、葡萄、宝石、乐器等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③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④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派使节来汉,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为以后汉对西域进行行政管辖打下了基础。
(2)现实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对当今中国的对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互通有无的商贸要道。
【课后活动】
教材习题01
1.尝试从多角度说一说张骞通西域的作用和影响?
【答案】
张骞通西域的作用:
①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③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④为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影响:张骞通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基础,后来,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
教材习题02
2.2013年,国家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答案】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共赢的,推动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了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实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知识点一:造纸术的发明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产生于什么时期?
东汉时期,是谁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是通过
什么人传到欧洲?发明的意义?
①西汉末年;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③阿拉伯人 ④ 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知识点二、医学与数学的成就
1、东汉末年的两位名医及各自成就?
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 “对症治疗”“治未病”理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
②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2.东汉数学成就是什么?有何地位?
著作:《九章算术》
地位: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3.秦汉时期农学著作是什么?
代表性著作是《氾[fàn]胜之书》。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知识点三、司马迁与《史记》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作者是?主要内容?
①《史记》;②司马迁;;③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知识点四、道教与佛教
1.道教兴起于何时?
东汉末年, 是产生于东汉末年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
①公元前6世纪;②古印度;③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④众生平等、因果轮回、忍受苦难;
3、佛教传入我国的最早时间是?通过什么通道传入中国?传入有何影响?
①西汉末年 ②丝绸之路
③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拓展延伸】
1.两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
(1)政治因素: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国家巩固。
(2)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3)民族因素: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
(4)中外交流:两汉时期中外交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丝绸之路的开辟。
(5)群众因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发明创造,为两汉文化的昌盛提供了条件。
2.思考: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利用宗教?
①有利于统治者维持等级秩序。
②消磨劳苦大众的斗争意识。
3.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课后活动】
教材习题01
1.列举三个秦汉时期的科技代表人物,并分别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
(1)蔡伦;“蔡侯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医圣”—张仲景。贡献:写成《伤寒杂病论》,该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神医华佗。贡献:擅长针灸、汤药和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编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教材习题02
2.很多成语典故出自《史记》,例如“破釜沉舟”“以一当十”等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查一查,还有哪些成语典故出自《史记》?
【答案】
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一言九鼎、约法三章、韦编三绝、一字千金、鸿鹄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