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
壹
单元概念
贰
单元时空
叁
核心考点
肆
主题探究
目 录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概念
章壹
单 元 概 念
秦
西汉
新
东汉
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9
25年
盛世
文景之治
制度
文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史记》
蔡伦改进造纸术
蒙恬北击匈奴
修长城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
推恩令
光武中兴
民族关系
汉武盛世
班超经营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单元时空
章贰
单元时空
秦始皇、定都咸阳
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
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考点梳理
章叁
考点梳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第9课课 秦统一中国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秦灭六国
考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三:固统一的措施
结合P22,完成夏朝的相关知识点
考点梳理
考点一:秦灭六国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秦 灭 六 国 原因
时间
顺序
都城
意义
(1)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兵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2)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用人才
(3)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统一是民心所向
BC 230—BC 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夏朝:
秦朝: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
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而也有人记载:“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
功—(1)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评价方法:
①呈现观点-例:XXX是......的人
②按照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原则把人物活动分为积极(功绩)、消极(过失)两方面。
③总结这些活动带来的影响
考点梳理
考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郡县制
废分封,设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皇帝制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三公制
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其包含两方面:
(1)专制主义是就决策方式而言,是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2)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统率地方,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完全服从于中央。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结合P54-55,完成相关知识点
考点梳理
考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车同轨,开灵渠;
统一文字(小篆);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铜权
铜量
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素养提升
2.(2024·江苏连云港·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1.(2024·四川乐山·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A.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
B
素养提升
v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统治的差异,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 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建立郡县制
皇帝
总览全国的
一切军政大权
分封制
考点梳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理解秦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考点一:秦朝的暴政
考点二:陈胜吴广起义
考点三:秦朝的灭亡
考点梳理
考点一:秦的暴政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材料一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班固《汉书·食货志》
表现②: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①:赋税沉重。
表现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表现④:“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思考:阅读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
秦始皇去世后,这些压迫和剥削有没有得到改善?
表现⑤:秦二世更加残暴。
秦代刑具
考点梳理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Q1:阅读教材第59页的相关内容,梳理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
时间
地点
口号
政权
地位
(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
大雨误期
公元前209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
直接原因
秦的暴政
根本原因
“张楚政权”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失民心者失天下;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考点二:陈胜吴广起义
考点梳理
考点三:秦朝的灭亡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Q1:根据课本,完成知识,说一说秦朝被谁灭掉的?
项羽
1.项羽,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时间:
公元前207年
地点:
巨鹿
结果:
项羽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
典故:
交战双方:
项羽军VS秦军
2.刘邦 灭秦
刘邦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
素养提升
2.(2024·山西)《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
A.目的 B.原因 C.过程 D.影响
1.(2024·天津中考·3)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他们都是为了( )
A.削弱诸侯王势力 B.加强思想控制
C.消除匈奴威胁 D.打击豪强地主势力
B
B
素养提升
v
小组合作学习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思考:读以下材料,思考秦速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 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原因:秦的暴政,失去民心。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政府要实行仁政,重视民生。
考点梳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休养生息 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考点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考点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考点三:“文景之治”
考点梳理
考点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阅读课本63页归纳楚汉之争的概况?
交战双方: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前206—前202年(4年)
争夺国家统治权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垓下之战中,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刘邦胜利,建立西汉
刘邦
项羽
阅读课本63页归纳西汉建立的概况?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今陕西西安)
思考:这场战争与刘邦和项羽在秦亡前领导的战争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战争的目的不同
推翻暴秦 争夺帝位
考点梳理
考点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阅读课本64页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况?
1.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
②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措施
作用:
使西汉的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巩固了汉朝的统治。
增加农业劳动力
田赋:十五税一
①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② 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
④与匈奴和亲。
⑤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恢复发展经济
缓和双方的关系,营造和平的环境。
考点梳理
考点三:“文景之治”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他们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汉文帝
汉景帝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三十税一)。
积极赈济灾民。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阅读教材,概括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经济有何变化?
行业 具体表现
手工业
商业
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富商大贾;
汉景帝时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
陶仓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影响:①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②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素养提升
2.(2024·四川省眉山市)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2024·四川眉山·1)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A.勤于政事 B.戒奢从俭 C.知人善任
B
A
素养提升
v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何好处?
西汉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秦朝
①徭役、兵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法严苛
④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使得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促使“文景之治”局面出现,巩固了西汉的统治,也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考点梳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初步理解西汉强盛与“大一统”的关系。
考点一:削弱地方势力
考点二:加强经济管控
尊崇儒术
考点三:尊崇儒术、北击匈奴
考点梳理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②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③建立剌史制度、察举制
政治:削弱地方势力
经济:
推动经济的发展
思想:
尊崇儒术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①尊崇儒术(董仲舒)
②兴办太学
③儒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①统一铸币(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
北击匈奴
①汉武组建强大骑兵反击匈奴
②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大一统不仅成为汉朝的时代精神,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意识。
素养提升
2.(2024·包头市)汉武帝时期,不仅在西南夷地区初步建立起郡县行政体系,还派蜀人司马相如安抚蜀民,增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些措施有利于( )
A.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B.光武中兴局面的到来
C.“推恩令”的实施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1.(2024·山东省烟台市)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施了“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统一铸造五铢钱
B
A
素养提升
类别 秦始皇 汉武帝
不同 学派
措施
结果
相同 目的 实质 法家
加速了秦朝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
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焚书坑儒
儒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思考探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背后有“相似”之处吗?
考点梳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初步了解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考点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考点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考点三:黄巾起义
考点梳理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兴起
东汉的衰败
建立:
措施:
结果:
公元____年光武帝_____以______为都城建东汉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__________的局面
1.直接原因:甲子年(即公元______年)创立太平道的
______领导的____________
2.根本原因:东汉中后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
25
刘秀
光武中兴
张角
184
黄巾起义
洛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素养提升
1.(2024·重庆市B卷)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
A.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 B.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
C.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D.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
C
素养提升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启 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西汉的“文景之治”与东汉的“光武中兴”
这些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以及启示:
共同原因:
①吸取前朝(秦朝、王莽新朝)灭亡的教训;
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③减轻刑罚,缓和矛盾。
考点梳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考点一:张骞通西域
考点二:丝绸之路
考点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考点梳理
西域的 地理范围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时间
目的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意义 BC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C119年
联络乌孙,夹击匈奴
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为设立西域都护奠定了基础
考点一:张骞通西域
考点梳理
丝绸之路 路上 丝绸之路 时间
路线
海上 丝绸之 时间
路线
意义 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汉武帝时期
①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②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一带一路:
打破了东西方文明的隔绝状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考点二:丝绸之路
考点梳理
考点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背景
设置
职责
意义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以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
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治理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出使西域。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
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素养提升
1.(2024·湖北省)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1.(2024·黑龙江省绥化市)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的人是( )
A.蒙恬 B.班超 C.张骞 D.甘英
C
B
素养提升
阅读材料,尝试从不同角度说说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看: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梳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了解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考点一:造纸术的发明
考点二:医学、数学与农学成就
考点三:司马迁与《史记》、道教与佛教
考点梳理
造纸术
西汉时期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先后传入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12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非洲,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概况
传播
影响
科技文化昌盛原因
(1)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
(3)各民族共同创造;
(4)中外交往頻繁。
造纸术的发明和医学
张仲景
华佗
时期
成就
评价
东汉末年
编写《伤寒杂病论》;治未病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圣”
东汉末年
“麻沸散”;“五禽戏”,
时期
成就
评价
神医
医学
坐堂医生
考点梳理
《史记》
司马迁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
内容
地位
特点
史记、道教和佛教
道教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产生
背景
印度,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和文学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同时有利于维护现存等级秩序。
产生传入
受欢迎
原因
影响
佛教
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利用宗教?
①有利于统治者维持等级秩序。②消磨劳苦大众的斗争意识。
回顾两汉科技文化发展,结合所学,你认为推动两汉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科技文化成就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素养提升
1.(2024·山东菏泽·3)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一生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辨证诊断、对症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给后世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B
主题探究
章肆
思维探究
郡县制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地方官员的产生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郡县制和分封制区别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郡县制: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建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经秦始皇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
思维探究
材料一: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材料三: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评论,要一分为二。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
——毛泽东
材料一和材料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胡曾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功:
①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
④通过统一战争,移民戍边,扩大了疆域
过:
赋税沉重、徭役、兵役沉重;刑罚残酷;“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如何评价秦始皇?
唯物史观
特点:全面性、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思维探究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孔子—
孟子—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儒家学派创始人
发展:主张实行“仁政”
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确立主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相结合,促进时代进步与发展。
儒家思想变迁
新时代下如何对待儒家文化?
核心素养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思维探究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秦始皇 开创大一统 建中央集权制 废分封设郡县 焚书坑儒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统一岭南
汉武帝 巩固大一统
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
建刺史制度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统一铸币权
盐铁官营、专卖
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漠北战役大败匈奴
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②都采用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巨大;
③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