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复习之实验探究题20道(湖北省期中真题)--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重难点专题
1.(23-24八年级上·湖北鄂州·期中)米酒,又称酒酿,甜酒。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纯美,含酒精量低,深受人们喜爱。近期小明同学想吃米酒,小明妈妈为培养孩子学以致用和动手能力,给小明找来制米酒的工具和材料,让小明同学回顾老师上课所讲的制备米酒的过程,自制米酒。小明同学制备米酒的过程如下:
①取适量糯米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②将洗净后的糯米蒸熟后用凉开水冲淋,放凉后把粉碎的酒曲撒在糯米上并搅拌均匀,然后将糯米放回干净的容器并压实,正当粗心的小明同学准备盖上容器时,小明妈妈拿着干净的筷子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凹坑。
③考虑最近阴雨连绵,气温不高,小明同学给装有糯米的容器盖上了一件旧衣服。
三天后当小明激动的打开容器盖子,准备好好品尝自己辛苦制作的米酒时,却发现米酒上长了一些絮状的呈黑色的物质,小明同学大失所望,叫来妈妈,帮他分析原因。
(1)小明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 ,放凉后把粉碎的酒曲撒在糯米上并搅拌均匀,这一过程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 。
(2)制作米酒时将糯米压实后中央挖坑的原因是保证酒曲中的 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在短时间里能迅速繁殖。
(3)小明最后要给装有糯米的容器盖上旧衣服说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 ,除此以外,细菌和真菌的生存还需要 等。
(4)小明的米酒制作失败的可能原因是 ,他看到絮状的黑色物质可能是霉菌形成的 。
2.(22-23八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与微生物携手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让我们体会到了食物转化的魅力,米酒就是其中代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米酒的酿造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第一步 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冷却待用
第二步 加入甜酒曲粉末搅拌,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内,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
第三步:分组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密封 密封 不密封
第四步:恒温处理 15℃ 30℃ 30℃
实验结果 产酒量较低 产酒量较高 产酒量较低
(1)在制作米酒时,用到的所有器具都必须高温煮沸,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共设置了 组对照实验,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 。
(3)根据实验结果,为了提高产酒量,你会对想要自己酿制葡萄酒的朋友提出什么建议呢? (写出一条即可)。
(4)制作好的米酒可以放入冰箱进行保存,其原理为低温可以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3.(23-24八年级上·湖北黄石·期中)研究动物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完成下面有关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有些同学对于菜青虫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叶片,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作出假设】 。
【制订计划】
(2)菜青虫的来源:
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长大的菜青虫;
B.去白菜地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
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
(3)每一组菜青虫的数量: A.用1条菜青虫;B.用10条菜青虫。你的选择是: ,理由是 。
(4)准备植物的叶片:将白菜叶片分为甲组,等量的空心菜叶片分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里取食。实验分为两组进行 。该实验的变量是: 。
(5)【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菜青虫总是趋向取食甲组叶片。
实验结论是 。
4.(23-24八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前段时间,东东为蚕宝宝寻找桑叶而大费周章。他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家蚕最爱吃桑叶,而不爱吃其他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老师表扬东东的问题很有价值,并建议同 学们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实验探究。如图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为保证变量单一,同学们的做法有 (一点即可)等。
(2)实验用的家蚕最好选择 (选填:孵化出一周的幼虫;刚刚孵化出的幼虫),原因是避免 。
(3)同学们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家蚕最爱吃桑叶是先天性行为。多次重复实验的结果基本都是 ,于是他们得出了与假设一致的实验结论。
(4)做完实验后,你认为同学们应怎样处理这些蚕宝宝呢 。
5.(23-24八年级上·湖北·期中)在潮湿又温暖的季节,如果食品保存不当,表面很快会生长出白色的霉菌,不久又会变成绿色、黄色、黑色等颜色。为了探究霉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培养皿,分别放入基本相同的两块橘子(甲中两块橘子在烘箱中烘烤去掉水分并晾凉,乙和丙中两块橘子不烘烤),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按下表中的方法处理,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处理 加盖后室温下放置 加盖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加盖后室温下放置
放置时间 4~5天
实验现象 不发霉 不发霉 发霉
根据此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橘子发霉的生物是青霉,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 构成的,青霉细胞中有细胞核,属于 生物。
(2)探究开始时橘子要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相当于青霉培养过程中的 ,青霉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青霉在橘子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
(3)探究活动中,甲组和乙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 。
(4)该探究活动的结论是:青霉不适合在 和 的环境中生活。
6.(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某同学从网上了解到:“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比马桶盖上的细菌还多”,他对该说法表示怀疑,为此他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并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甲、乙两个培养皿中,封好后进行高温处理,待冷却后使用。
②用两个无菌棉棒分擦拭手机屏幕和马桶盖表面各三次,之后,分别在甲、乙两个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再盖上,封好。
③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④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1)在步骤①配制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的作用是( )
A.使培养基在常温下凝固 B.使培养基表面光滑黏稠
C.为细菌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为细菌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2)在步骤①中,对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冷却后使用的目的是: 。
(3)如图所示,在①-④实验步骤中,步骤 (填序号)是接种。在步骤③中,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培养的目的是为细菌的生活提供 。
(4)甲、乙两套装置为一组对照实验,观察发现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少一点,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
(5)小刚建议他再增加一套丙装置实验,与甲、乙两套装置实验不同的是:在①-④实验步骤中,不进行步骤 (填序号)操作。丙装置在本实验中称为 对照。若几天后该培养基上 ,则说明甲、乙两套装置实验中的细菌分别来自于手机屏幕和马桶盖,增强了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6)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7.(23-24八年级上·湖北荆州·期中)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3个岛,岛间用两根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岛到达其他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桥”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作出的假设是 ,结论是 。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4)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 。
8.(23-24八年级上·湖北恩施·期中)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某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为:①称取等量白菜4份;②每组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③加入浓度分别为0、0.3%、 0.6%、0.9%的食醋;④每天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连续测10天,结果如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它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比,主要是没有 。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
(3)随着制作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
(4)据图中数据分析,当食醋浓度为 时,抑制作用最强。
(5)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一条家庭自制泡菜的建议 。
9.(23-24八年级上·湖北荆州·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肉汤的变质是否是由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将煮沸的肉汤分别装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并将试管口用消毒棉球密封,然后将甲试管连通一个直玻璃管,将乙试管连通一个弯曲的玻璃管,如图所示。将两个装置高温灭菌后,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
请你回答: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
(3)甲组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其中,实验组是 。
(4)根据实验结果,最可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10.(23-24八年级上·湖北恩施·期中)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8% 0.5 2.0 1.8 1.6 1.5 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使用浓度 (填“较高”或“较低”)的盐水。
(2)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它和霉菌、蘑菇一样都是 性微生物(选填“寄生”或者“腐生”)。
(3)制作时,将备好的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为什么注入的料液要淹没菜蔬并将泡菜坛密封: 。
(4)实验时除盐水浓度不同外,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一样的原因是要遵循 原则。
11.(23-24八年级上·湖北恩施·期中)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
选择一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
(3)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4)蚂蚁群居生活,内部分工明确,从功能上看,属于 行为
12.(15-16八年级上·福建南平·期末)探究性学习是初中生物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是否具有分解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将同一棵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_(填“接种”、“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
(2)实验方案中的横线位置应填 。
(3)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 ,该实验中设置乙组是为了起 作用。
(4)如果将实验方案中“同一棵树的部分落叶”改为“两种树的等量落叶”,你认为科学吗? ,原因是不符合 原则。
(5)该实验中如果不进行灭菌处理, (填“能”“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6)落叶中含有细菌生活所必须的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及丰富的 ,为细菌的生活和大量繁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13.(22-23八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小风同学想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下列是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①在盛有少许清水的水槽中放三块小石头,形成A、B、C三个“小岛”。用小木条作“桥”水槽连接A岛与C岛、B岛与C岛,这样蚂蚁只能通过“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②先将蚂蚁放在C岛上,在A岛上放一些红糖,在B岛上放等量食盐,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发现大多数蚂蚁会沿“桥”1到达A岛。
③用毛笔把蚂蚁放回C岛,将“桥”1和“桥”2调换位置,发现大多数蚂蚁仍然会沿着调换位置后的“桥”1到达B岛。
④把蚂蚁用另一支毛笔放回C岛,在蚂蚁爬过的“桥”1上喷一点香水,发现大多数蚂蚁不再爬上“桥”1。
请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实验步骤,最好将这些室外捕获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并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使这些蚂蚁始终处于 (选填“饥饿”或“饱食”)状态。
(2)实验用的两根小木条要选择 (选填“有”或“无”)气味的,材质和长度也都该 ,目的是 。
(3)实验中蚂蚁的数量不能过少,原因是 。
(4)小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蚂蚁的触角上分布有大量的嗅觉感受器。结合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蚂蚁主要是靠触角辨别 进行通讯的。
(5)实验结束后,小风应如何处理蚂蚁 将 。
14.(23-24八年级上·湖北宜昌·期中)在检测各种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如图作答。
(1)实验步骤中,B是 过程。步骤A是为了提供细菌生长需要的 。
(2)培养菌落之前还要高温灭菌,其目的是 ;高温灭菌后,还要冷却,目的是 。
(3)根据这个实验得知,细菌和真菌生存的一定条件有: 。有些细菌还需要特定条件,比如乳酸菌需要在 环境下生长繁殖。
(4)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套培养皿,目的是: 。一组作 ,一组作 。
15.(23-24八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乙图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 。
(4)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A .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6.(23-24八年级上·湖北黄石·期中)实验探究
实验:“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请根据题意并观察图,完成以下设计过程分析:
(1)鱼的口与鳃盖交替一张一合,这是鱼在水中进行 。
(2)水从鱼的 进入,再从鱼的鳃盖后缘流出,在此过程中,水与鳃丝里 中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在此过程中,鱼消耗的气体是水中的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4)在A点滴加BTB之后,B点呈现 色。
(5)结论:若结果与预测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相比,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含量 (填增多或减少);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填增多或减少)。
17.(23-24八年级上·湖北襄阳·期中)实验小组在无菌条件下将一杯经高温灭菌的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无菌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后放入透明的无菌玻璃瓶中,将一无菌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放在25。C环境中观察,如图1中A瓶所示,BCDE除图中所列条件不一样,其他条件都一样。请分析回答:
(1)使图A中小气球胀大的气体是 。为了鉴定这种气体,实验小组将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2所示),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2)打开A瓶会闻到酒味,是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 。
(3)如果用A和D做为一组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如果要证明气球胀大是酵母菌的作用,可选择图1中 作对照实验。若以A和C做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 。
(4)酵母菌细胞 (填有或无)细胞壁,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靠 繁殖后代。
18.(23-24八年级上·湖北襄阳·期中)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最终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蝗虫、清水。
(1)提出问题: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
(2)作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等量的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露出胸腹部;乙中蝗虫的胸腹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 。
(5)实验结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 。
(6)为了避免偶然性,应用更多蝗虫,进行重复实验。
19.(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
(3)蚯蚓在土壤中活动有很多好处,体现在。(列举一例)
(4)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5)请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作出假设:。
20.(23-24·湖南永州·模拟预测)楚汉时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张良用白糖汁在乌江边书写了“项羽死于此”五个大字,项羽逃至乌江边,看见蚂蚁排成“项羽死于此”五个大字,误以为天意如此,随后 拔剑自刎。某同学通过此事件思考:蚂蚁是否喜欢吃甜食?于是设计了如下“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
材料用具:一小窝蚂蚁,纸盒一个,滴管两支,消毒棉花团若干,糖水、清水各一小杯。
实验步骤:① 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 将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 30 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 。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加糖水的棉花团处聚集,则说明 。
(4)如果某同学在进行第②操作时,只捉了一只蚂蚁就进行实验,你认其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5)你认为张良利用了蚂蚁的( )
A.防御行为 B.觅食行为 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
1.(1) 杀灭糯米中原有的微生物 接种
(2)酵母菌
(3) 适宜的温度 水分、有机物
(4) 感染杂菌(合理即可) 菌落
2.(1)高温灭菌,防止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 2 温度
(3)将容器密封,放在30℃的环境中
(4)抑制
3.(1)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
(2)B
(3) B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4) 对照试验/对照实验 不同科的植物的叶片
(5)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4.(1) 树叶的种类 不同种类树叶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或不同种类树叶放置的位置与培养皿中心的距离相同等)
(2) 刚刚孵化出的幼虫 环境中的学习行为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家蚕取食桑树叶圆片最多
(4)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5.(1) 菌丝 真核
(2) 接种 孢子 菌落
(3)有多个变量(合理即可)
(4) 干燥 低温
6.(1)D
(2) 杀菌/高温灭菌/杀死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种
(3) ② 适宜的温度
(4)手机屏幕上的细菌确实比马桶盖上的细菌还多
(5) ② 空白 无菌落生长
(6)细菌
7.(1) 蚂蚁靠气味传递信息 蚂蚁靠气味传递信息
(2)社会/社群
(3)B
(4)不能
8.(1) 乳酸菌 成形的细胞核
(2)作对照
(3)先上升后下降
(4)0.6%
(5)制作泡菜时可适当加醋
9.(1)肉汤的变质是由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吗
(2)细菌/细菌的有无
(3) 对照 乙
(4)肉汤的变质是由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
10.(1) 先上升后下降 较高
(2) 乳酸菌 腐生
(3)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影响乳酸菌的发酵
(4)单一变量
11.(1)蚂蚁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
(2)蚂蚁数量只有1只,应用10只
(3)蚂蚁喜欢吃甜食吗?
(4)社群/社会
12.(1)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2)不接种
(3) 细菌 对照
(4) 不科学 单一变量
(5)不能
(6)有机物
13.(1)饥饿
(2) 无 相同 控制单一变量(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3)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气味
(5)将其放回原来生活环境(或将其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14.(1) 接种 有机物
(2) 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病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接种
(3) 水、有机物 无氧
(4) 形成对照 实验组 对照组
15.(1) A 细菌
(2)B
(3)煮沸
(4)B
16.(1)呼吸
(2) 口/口中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
(3)氧气
(4)黄色
(5) 减少 增多
17.(1)二氧化碳
(2)酒精
(3) 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生存吗(答案是相同意思即可得分,如: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吗等) AB/BA 糖
(4) 有 孢子
18. 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 胸腹部
19. 乙 水/水分 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对照作用 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贴上丙、丁标签。在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的土壤,在丁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的并且添加农药的土壤,然后在丙、丁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过一段时间,观察两装置中蚯蚓的活动状况
20. 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糖 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不可信;用一只蚂蚁进行实验,具有偶然性 B
答案第2页,共3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