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奇妙的二氧化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学习主题“二氧化碳”。本单元涉及的主要化学大概念: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二氧化碳的用途;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第五章《奇妙的二氧化碳》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单元首先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等。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性质方面,重点讲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等。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对于用途,结合其性质阐述,如因为密度大于空气且不可燃烧,所以用于灭火;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是气体肥料的重要成分;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和舞台效果等。课题2 本单元主要围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展开。首先,会介绍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通常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接着,详细讲解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实验操作环节,重点强调实验步骤,如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的顺序和方法等。同时,会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产生大量气泡。还会探讨制取二氧化碳时的注意事项,如控制反应速率、保证气体的纯度等。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反应原理,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制取方法和装置。并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题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首先介绍碳在地球各个圈层中的存在形式,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体内的有机碳等。接着讲解碳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然后是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和转化,包括食物链中的碳流动。还会涉及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的途径,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此外,会探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同时介绍一些维持碳循环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环保措施。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模拟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碳循环的原理和过程。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先引入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等,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然后深入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石灰水反应使溶液变浑浊等,通过实验直观呈现化学变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包括呼吸作用、燃烧等;以及消耗途径,如光合作用。之后探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引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最后,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包括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整个单元内容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逻辑清晰,逐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奇妙的二氧化碳。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教学活动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及环境影响。还可举办科普讲座,邀请专家讲解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教学资源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动画、相关实验视频。提供科普读物,如《二氧化碳的奇妙世界》。借助网络资源,访问专业的化学网站获取最新资料。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的二氧化碳主题展区。本单元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与水和石灰水的反应。2.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包括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3.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环境中的作用及影响,如灭火、温室效应。本单元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理解。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和现象分析。运用二氧化碳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思维建立。
单元学情 学生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二氧化碳这种常见气体的深入理解还相对有限。在本单元学习中,优势方面:多数学生对二氧化碳能灭火、参与光合作用等生活中的应用有所耳闻,但对其化学性质和相关反应原理的理解较为模糊。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但在设计和分析实验以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训练。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依赖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整合能力。然而,学生普遍对实验充满兴趣,这为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针对这些学情,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另外,对于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结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总体而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单元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3.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4.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和问题。5.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6.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实验探究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2.设计课时作业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3.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分层设置单元测试和家庭小实验探究。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首先了解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接着学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然后探讨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如灭火、人工降雨、作气体肥料等。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深刻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激发对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二氧化碳与水的实验2.石灰石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 1、课堂练习2、课本p148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本节课将探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首先,介绍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即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接着,详细讲解反应原理,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然后,重点展示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解释其选择依据。在实验操作环节,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检查装置气密性等。最后,通过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验证其性质,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奇妙的化学变化。 能理解实验原理,清晰制取步骤。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正确组装仪器、收集气体。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选取。 1、课堂练习2、课本p153,p154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3 首先介绍碳在地球各个圈层中的存在形式,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体内的有机碳等。接着讲解碳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然后是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和转化,包括食物链中的碳流动。还会涉及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的途径,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探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教会学生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说明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 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能初步形成资源回收、保护环境 的意识,践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1. 调查家庭中二氧化碳排放源,并制定减排计划。2. 制作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用途的手抄报。 1、课堂练习2、课本p159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1)
课题 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第五章第一节,本节教学中,首先会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等。接着深入探究其化学性质,像不可燃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通过实验直观展示这些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在用途方面,着重介绍其用于灭火、人工降雨、气体肥料等。将性质与用途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白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过量带来的环境问题。
2.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已具备一定化学基础。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可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习。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学习目标确定 1. 熟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2.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像与水、碱的反应。3. 能够解释二氧化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常见用途。4.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5. 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6.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二氧化碳相关的实际问题。
4.学习评价设计 1.课件随堂练习2.校本课时作业3.课堂实验
5.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展示】化学学科的教材,引入“屠狗洞”的问题。【提问】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学生尝试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身影,二氧化碳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清晰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在实验中,观察细致,操作规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任务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观念构建】明确二氧化碳各个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液态,在更高压强、更低温度下可转化为外形与冰相似的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高于 -78 . 5℃时升华,直接转化为气态。【观察思考】小实验一:向盛有空气的气球中通入二氧化碳。小实验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水,旋紧瓶盖并充分振荡。【现象分析】实验一:气球漂浮在二氧化碳中,实验二:瓶子瘪了。【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板书】 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认识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认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碳酸饮料的制作便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能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任务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方法导引】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即探究气体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强调操作的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滤纸的颜色变化。【实验1】将白色滤纸条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取出后烘干,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分析】滤纸条颜色不变。【板书】实验探究观察气体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2】如图所示,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 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将导管伸入滴加了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分析】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板书】实验探究观察气体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 3】如图所示,将实验 2的试管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分析】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板书】实验探究观察气体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实验1: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 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实验中能得到什么结论?【提问】 蜡烛从下往上熄灭说明了什么?【引出结论】二氧化碳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倾倒到烧杯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下沉,从烧杯底部逐渐充满烧杯,因此烧杯中下部蜡烛火焰比上部的先熄灭。【板书】实验探究观察二氧化碳密度。实验2: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提问】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引出结论】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实验中,通入汽水中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难溶于水的物质生成。这是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板书】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实验。【实验小结】1.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稳定,稍加热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2.二氧化碳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3.二氧化碳与石灰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沉淀。【板书】二氧化碳性质归纳 认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注意实验装置的组成和操作方法。仔细观察紫色石蕊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描述】滤纸条颜色不变,气体二氧化碳无法使紫色石蕊变化。【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描述】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有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新物质生成。认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仔细观察红色石蕊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描述】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加热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石蕊溶液重新变成紫色。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熄灭顺序记录实验现象。【观看实验视频】【实验现象描述】蜡烛从下往上熄灭。仔细观察澄清的石灰水,记录实验现象。【观看实验视频】【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描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应用】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能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加速干燥。【提问】学生回顾前面屠狗洞的问题,认真思考,并尝试独立回答。 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
任务四: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实验1】: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 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实验中能得到什么结论?【提问】 蜡烛从下往上熄灭说明了什么?【引出结论】二氧化碳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倾倒到烧杯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下沉,从烧杯底部逐渐充满烧杯,因此烧杯中下部蜡烛火焰比上部的先熄灭。【板书】实验探究观察二氧化碳密度。【实验2】: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提问】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引出结论】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实验中,通入汽水中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难溶于水的物质生成。这是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板书】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实验。【实验小结】1.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稳定,稍加热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2.二氧化碳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3.二氧化碳与石灰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沉淀。【板书】二氧化碳性质归纳 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熄灭顺序记录实验现象。【观看实验视频】【实验现象描述】蜡烛从下往上熄灭。仔细观察澄清的石灰水,记录实验现象。【观看实验视频】【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描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应用】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能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加速干燥。【提问】学生回顾前面屠狗洞的问题,认真思考,并尝试独立回答。 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
任务五: 拓展知识:石灰石
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可以转化为熟石灰,氢氧化钙又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酸钙。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交流】1. 取一小块片状石灰石,仔细观察,看看是否容易捏碎、敲碎。 2. 用坩埚钳夹持石灰石,放在酒精喷灯外焰上灼烧几分钟后,放在陶土网上冷却,看看石灰石灼烧后是否容易捏碎、敲碎。 3. 将石灰石灼烧后的产物投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4. 将烧杯静置片刻,取少量上层澄清的液体置于试管中,向液体中吹气,观察现象。 尝试自己进行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
任务六: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重要物质,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是优良的灭火剂。干冰 升华(或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是良好的制冷 剂,常用于食品的保鲜。干冰升华导致的低温,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可用于人工增雨。 二氧化碳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生产纯碱、小苏打、化肥、塑料等。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有机化合物,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肥料。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二氧化碳在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常见用途,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二氧化碳用于食品保鲜、灭火等,让学生分析其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3.创意展示:要求学生以绘画、模型或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二氧化碳的多种用途。4.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如何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达到某种特定的用途,如自制汽水。 学生对二氧化碳用途的理解较为全面,能列举常见的用途,如灭火、人工降雨等。在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中,表现出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对于一些创新用途的拓展思维还需进一步培养。
任务七:课堂检测
【提问】学完本课题,谈谈你收获……【反馈练习】课堂练习和校本练习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4.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一般不可燃、不助燃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二氧化碳的用途1.灭火 2.制冷 3.其他:光合作用原料,化工原材料等。
6.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校本课时
7.教学反思与改进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在“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这一教学内容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展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知识点。但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生成碳酸,讲解得还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多媒体动画等形式,将微观的化学变化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次,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还有所欠缺。虽然安排了实验环节,但在实验设计和问题引导上不够精准,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后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在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对于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的最新应用介绍不足。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如二氧化碳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作用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部分环节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总结和拓展时间紧张。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明确了改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
上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
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随堂检测
05
课堂总结
06
课堂典例
01
02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03
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生活中的二氧化碳
汽车尾气
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
任务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任务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新知导入
二氧化碳广泛存在于空气中,无色无味,占大气总体积的约0.03%-0.04%。
任务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新知导入
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屠狗洞”。人如果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甚至死亡,但人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
新知导入
任务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思考:
1.为什么人安然无恙,狗确离奇死亡?
2.人为什么没有察觉杀死狗的凶手?
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用作燃料驱动火箭
D.含碳燃料的燃烧
课堂典例
【答案】C
【解析】A处在循环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把,转化成C,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消耗了,没有产生C(生成了O),所以,A处不包括C项。故选C。
模块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新知
任务二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加压
降温
降温
压缩
降温
101Kpa
-78.5℃
颜色、气味
探究新知
任务二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小实验一:向盛有空气的气球中通入二氧化碳
探究新知
任务二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现象:气球漂浮在二氧化碳中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大家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到实验室中试一试噢~
密度
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探究新知
任务二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屠狗洞的真相
山洞中有大量石笋,经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二氧化碳沉积在人类腰间以底,狗的身高不足人膝,狗的呼吸也需要氧气,因为氧气的含量不足所以狗因缺氧而死。
探究新知
任务二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小实验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水,旋紧瓶盖并充分振荡
溶解性
探究新知
任务二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现象:瓶子瘪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这一性质。
溶解性
探究新知
任务二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思考: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是否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新知
任务三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01
02
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
接下来我们设计实验观测和记录,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03
探究新知
实验1:将白色滤纸条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取出后烘干,放入盛有
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任务三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现象:滤纸条不变色
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探究新知
实验 2:将一瓶汽水瓶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将导管伸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将二氧化碳通入含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
任务三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
C + O C
探究新知
实验 3:将实验2中的试管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
任务三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现象:紫色石蕊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结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O + C↑
探究新知
01
02
二氧化碳可以助燃吗?
二氧化碳可以点燃吗?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不可以助燃。
二氧化碳不可以点燃。
猜想假设
接下来我们设计实验观测和记录,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03
任务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探究新知
实验1: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任务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探究新知
任务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
烧杯下部蜡烛火焰比上部的先熄灭。
实验原理 C密度大于空气 ,气体下沉,从底部逐渐充满烧杯。
实验结论
C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任务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探究新知
实验 2: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任务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探究新知
任务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原理 C + Ca CaC↓ + O
实验结论
运 用
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实验室中常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能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加速干燥。
任务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探究新知
二氧化碳 颜色 性质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无色 气体 无味 大于空气 可溶
不支持
二氧化碳性质归纳
任务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与可燃的实验
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例2、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
A. 红色—红色—无色 B. 紫色—红色—无色
C. 紫色—红色—紫色 D. 红色—蓝色—无色
【答案】B
【解析】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生成碳酸,溶液由紫色变红,加热的过程碳酸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由红色变回紫色。故选B。
课堂典例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瓶中盛有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无色溶液中呈现红色,该溶液中一定溶有二氧化碳。
C.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
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反,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树林中空气清新。
课堂典例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如果集气瓶里盛的是,木条一样会熄灭;B项错误,紫色石蕊试液只要遇酸就会变红,不一定必须是醋酸;C项正确。D项错误,只要是呼吸作用,动植物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例4、 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
D. 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制成干冰
【答案】D
【解析】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熄灭,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典例
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探究新知
拓展: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读《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 CaC CaO + C↑
“粉骨碎身浑不怕”→ CaO +O Ca
“要留清白在人间”→ Ca + C CaC↓+O
任务五
拓展知识:石灰石
高温
探究新知
任务五
拓展知识:石灰石
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生石灰
CaC CaO + C↑
高温
生石灰与水反应可以转化为熟石灰
CaO + O Ca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钙
Ca + C CaC↓+O
模块二 二氧化碳的用途
探究新知
任务六
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剂
干粉灭火器
消防灭火器机
探究新知
任务六
二氧化碳的用途
制冷剂
人工降雨
食物保鲜
舞台造雾
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探究新知
任务六
二氧化碳的用途
其 他
化工原料
碳酸饮料
气体肥料
例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课堂典例
【答案】D
【解析】不属于二氧化碳性质,是一氧化碳的性质。再说,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能排出血液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不会影响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故选D。
例6、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促进农业生产,最关键的作用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生成。故选 B。
模块三 练习与实践
1、甲、乙、丙、丁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①甲+丙 乙 ②乙+ 丙 ③丁在高温下分解可得丙 ,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
A.C、CO、C、CaC
B.C、C、CO、NaC
C.CO、C、C、CaC
D.C、C、CO、CaC
随堂检测
【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丁都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抓住突破口:丁能高温分解的是碳酸钙;由分析推知丙为二氧化碳;甲为碳;乙为一氧化碳.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正确。
即甲、乙、丙、丁依次排列的顺序是:C,CO,C,CaC.故选 A。
2、等质量的两份C:,一份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mg,另一份经C→CO→C的转化后,再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生成沉淀ng。则m与n的关系是( )
A. m>n B.m=n C.m【答案】C
【解析】把C直接通入石灰水,C+ Ca= CaC ↓+O,说明C→ CaC。另一份是C+C 2CO,2CO+ 2C,C+Ca=CaC↓+O,说明C→ 2CaC,所以n=2m,n>m。故选 C。
随堂检测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简单地表示为:
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
(1)据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
(2)从这一反应出发,请你提出一种提高大棚(指用于种植蔬菜等的塑料棚)作物产量
的方法:_______。
随堂检测
叶绿体
光
【解析】(1)碳、氢
(2)可使用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由此反应式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所以可使用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