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8 17:3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2024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
课程目标
2024版新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活动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阅读课文说一说东晋建立的概况?
建康(今江苏南京) 建立者 司马睿
(晋元帝)
时 间 317年
都 城 建康
(今江苏南京)
活动一:东晋的兴亡
2.东晋的政治特点
活动一:东晋的兴亡
2.东晋的政治特点
自学课文,找出东晋的政治特点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①政治上依靠王导
②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拉着丞相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王导坚决推辞,元帝更加恳切地拉着他。
活动一:东晋的兴亡
3.东晋北伐
说一说:祖逖北伐中原的故事?
人物扫描:
祖逖(266-321),范阳道(qiú)县①人。西晋末年,祖逖流亡江南,为恢复中原,他自行招募军队,渡江北伐。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我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复返!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由于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北伐不利,祖巡忧愤而死。
①道县,今河北泳水。
北伐
如不扫清中原
誓不再回江东
闻鸡起舞
祖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刻苦勤奋、勇于担当、胸怀大志等
原因 中原地区沦丧于胡人之手,东晋内部一些官僚们仍旧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
过程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部分地区
问题:为何东晋的北伐未能成功?
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有的统帅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
活动一:东晋的兴亡
4.东晋的灭亡
阅读材料,概括东晋北伐的作用?
材料一 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沈约《宋书·列传》
材料二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活动二:南朝的政治
1.政权的更替
东晋灭亡后,在420年-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灭陈)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统称“南朝”。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
活动二:南朝的政治
2.南朝政治特点
观察材料思考,南朝政权有何特点?
朝代 宋 齐 梁 陈
时间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开国皇帝 宋武帝刘裕 齐高帝萧道成 梁武帝萧衍 陈武帝陈霸先
曾任官职 平北将军 骠骑大将军 大司马 车骑将军
都城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特点:①政权更迭频繁。②武将篡权。③偏安南方,定都建康。
活动二:南朝的政治
3.南朝的衰落
阅读课本说一说:南朝是怎样衰落的?
①原因: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③经过:梁武帝萧衍以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
③影响: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活动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域
何谓江南?
阅读课本梳理江南地区的发展历程?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秦汉时期 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
三国时期 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西晋末年 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下
东晋后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今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为什么江南地区会在东晋南朝时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活动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原因
结合材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史臣曰”
比较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不同原因是什么?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宋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富庶。
《史记》中描述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描述的江南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活动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表现
阅读课本说一说: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农业 1.耕地面积: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
2.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3.粮食产量:麦稻兼作,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4.经营方式: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 成就:商业交流,城市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城市
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种植双季稻
活动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表现
材料研读:
梁朝吴筠(jūn )《咏宝剑诗》: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艺文类聚·军器部》
这首诗与手工业的哪个行业有关 哪些诗句体现了宝剑的制作水平
冶铸业。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活动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表现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東树、香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
想一想:北方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 这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
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纷纷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出现在了南方。
历史现象: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多样化和南北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活动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4.影响
说一说: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经济重心:是指全国经济最发
达的地区,并在国家经济发展
中提供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区。
江南开发的影响: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思考:合作探究
小组
讨论
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
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重视人才
和科技的发展
保护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
统治者的
重视和政策的调整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
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
2.东晋以来,江南地区的劳动人民采用了低温控制蚕卵孵化技术,以增加蚕的饲养次数,甚至出现了一年“八熟”之蚕。这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
A.经济得到了明显进步 B.经济水平超过北方地区
C.手工业成为主要产业 D.农业生产受到政府重视
D
A
3.电视剧《大南迁》是以晚唐王朝的腐败,社会动乱,北方汉人被迫颠沛流离,大规模南迁的悲壮情景为背景的。这些北方汉人的南迁最大程度上促进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外的友好外来 D.统一国家的建立
4.东晋和南朝的商品交易场所,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的正规“市”之外,还有“草市”“军市”“夷市”“互市”等各类交易场所,星罗棋布,分布广泛。这说明当时( )
A.丝路贸易兴盛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航海技术进步 D.南方商品经济兴盛
课堂检测
A
D
课堂检测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俄,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 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
材料三 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常州历史》
(1)据材料一,《汉书》所记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中“八姓入闽”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变化。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课堂检测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汉书》所记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中“八姓入闽”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变化。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生产方式:火耕水耨;渔猎山伐。原因:中原战乱频繁。
原因: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北方人南迁增加了大批劳动力;北方农作物的引入: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变化:由生产水平落后,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到生产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由相对落后到逐步得到开发等。启示:重视科技;重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