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教材分析: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第5课,是在研究了“地球在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的内容基础上,由北极星“不动”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重点指导学生体验观察位于旋转轴上的物体是不动的,这是学生对地球自转认识的发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北极星为什么不动是想也没有想过的;对于自转过程中位于旋转轴上的物体是不动的是毫无体验的。
设计理念:
科学课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只有学生亲自做了,亲身经历了,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了“探究的意义在于经历”。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一课中,理解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对学生而言是很难的,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模型制作,在活动中发展科学理解力是本课的追求。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地球运动的特点,合理解释北极星为何“不动”。
(2)根据星星的运动情况、模型和生活中的事例,推测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绕轴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2)认识到多方面、多角度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解释。
(3)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指向北极星的。
难点:由北极星看上去“不动”推理出地球自转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体验为主,辅以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精心的板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中,在分析、比较、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用具:1个大地球仪,1个地球贴画,1根竹竿,若干星星卡片。
学生实验器材:1面镜子, 3个红色圆片,1根竹竿。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现象收集阶段
出示镜子:怎么动才能看到镜子中的鼻子位置不动?
在学生体验基础上,再以:镜子不动,怎么动才能使看到鼻子的位置不动?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进行体验。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体验。
设疑、激趣,
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二、
实验、感受阶段
教师请同学们猜想:如果镜子不动,人可以怎么动,看到镜子位置不动?
教师让学生同桌合作试一试。
“学生自己模拟地球,拿一个竹棒模拟地轴,红色圆片模拟星星,体验星星位于哪里,才能使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看到星星是不动的。”
“星星除了可以在这里,还可以在哪里?”
“这些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
通过观看星空录像,认识到这样的星星是存在的,而且它就是北极星,在天空正上方偏北一点。要使北极星看起来不动,地球在原来的位置应该怎么摆放呢?
活动指导:小组中一名同学模拟地球,其他同学模拟其它星星,选择位置站好不动,地球自转感受其它星星位置的变化。
学生猜想,发表自己的想法。
通过交流发现只有当自己围绕着自己转动,才能使位于头顶的物体看起来不动。
空间观念强的学生会提出放在地轴上,让学生到上面来体验。
每一小组一根地轴,每位同学一颗星星,请同学将星星贴在合适的位置,并自己当地球自转体验一把。
让学生充分地说,把他们的认识都呈现出来,使他们的认识趋于清晰:位于地轴上的星星看起来是不动的。
学生通过画一画,认识地轴是倾斜的。
学生谈感受,并以“生活中这样的感受还有哪些?”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识,对这样的相对运动有更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当学生用语言表达不清时,可以选择画一画的方式。
三、
概念形成阶段
同学们看黑板,今天我们研究了谁的秘密啊?北极星的什么秘密啊?
书本课题比李老师的板书多了个双引号,你觉得这个双引号在这里可能表示什么意思?
事实上,北极星确实是动的。再过4000年现在的北极星就会偏离地轴的延长线,由别的星星所取代。
学生回答北极星、不动。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科学课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
四、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新的知识?
回顾新知。
巩固。
五、
作业
《作业本》。
课后完成。
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现象:
北极星不动,其它星星围绕它转动。
原因:
位于地轴上。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前概念、践行轻负高质。那什么是“轻负高质”呢?我对它的一个理解是:学生乐于学,想学。乐于学、想学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一定是没有负担的内容。
乐于学,想学的内容一定是学生所不知道的,或者是认识不清晰的。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让他们学习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相信这样的内容他们是不乐于学,不想学的。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球是否在自转?”是不感兴趣的,而对于“怎样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却充满探究的欲望。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了解了本堂课学生的前概念,他们知道地球是在自转的,而他们对于为什么地球自转过程中北极星为什么不动,即由于北极星位于地轴上所以看起来是不动的,是没有这一认识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就定为:通过体验,认识由于北极星位于地轴上,所以地球自转过程中看不到它在动。
乐于学,想学的内容也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学会的。对于那些怎么听也不懂,怎么练也不会的内容,学生一定是不乐于学,不想学的,当然也是学不会的。这节课要学生认识“北极星位于地轴上,所以地球自转过程中看不到北极星运动。”是有很大难度的。鉴于这一认识我对这节课的定义是一节体验活动课。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体验,认识位于旋转轴上的物体看起来位置是不动的。有了这样的体验,再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自转过程中,我们看到北极星的位置是不动的。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就不难推测出,北极星在地轴上。宇宙太大,地球自转和北极星的关系无法体验,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可操作的活动来代替,这样学生乐于学,想学,也学得会。
课件14张PPT。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距地球约400光年,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导航。北极星 北极星是野外活动、古代航海方向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另外也是小至观星入门之辨认方向星座,大至天文摄影、观测室赤道仪的准确定位等皆为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极星的作用 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是做成倾斜的样子。填一填是否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否倾斜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休息一会附件1:
浙江省农远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编制
录用作品使用授权书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为配合全省农远工程实施,充分发挥配备硬件设备效益,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组织了 杭州市学军小学学校李鹏飞老师参加了全省多媒体教案编制工作。为使该项工作合法有序开展,我同意如下约定:
1、根据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制定的多媒体教案编制实施方案及其他有关说明材料(见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网站农远工程资源编制栏目)提出的具体要求及录用标准,递交(上报)自己编制的多媒体教案(作品信息见附表)。
2、本人保证作品(教案和PPT课件)的真实性(是亲身经历和自主编制的),并已标注了课件中引用的素材资源来源,是合法使用。
3、本人同意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对上报作品进行审核;如作品审核通过,愿意被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录用,并对录用作品有处置权(在全省推广使用、公开出版、推荐参加评优评奖等)。
4、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对审核通过录用的作品作者支付编制费用和颁发证书;作品作者(包括学校)享有署名权。
5、未被录用作品作者与省教育技术中心关系不受本协议第4条约束。
为简化手续,本授权书(和附表)与上报作品需同时递交(书面稿和电子稿),以确认上述约定。
附表:上报多媒体教案信息表。
作品作者(签名):李鹏飞
2011年 8月 8 日
上报多媒体教案信息表
教案名称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文件夹(或打
包文件)名称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适用范围
小学 科学学科 五年级 下册
作者姓名
李鹏飞
电子信箱
Lpf713@163.com
联系电话
13675854228
教案内容、作用等简单介绍(300字以内)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第5课,是在研究了“地球在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的内容基础上,由北极星“不动”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重点指导学生体验观察位于旋转轴上的物体是不动的,这是学生对地球自转认识的发展。
1.图片清晰,文字简洁,重点突出,设计唯美。
2.体现新理念,内容直观生动,注重观察和实验,有利于突破难点和落实重点。
3.互动性好,选择性强。设定开关按钮,便于教师调控。
学校审核意见(盖章)
同意推荐。
专家审核意见(省统一组织)
省教育技术中心意见(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