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增加了动力F1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减小了阻力F2
C.国民党发动内战减小了阻力F2 D.三大改造的完成增加了动力F1
2.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的54.67%,湖南次之,占 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莫定了基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北伐 B.日本开始侵华 C.日本全面侵华 D.全面内战爆发
3.近代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工业濒临灭亡
C.外商企业发展困难 D.国有资本极度膨胀
4.[北京朝阳区期末] 对以下两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它们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B.它们建立起中国重工业的体系
C.它们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D.它们改变了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
5.下面是1876—1949年我国铁路里程及分布图(单位:千米)。该图可用于研究( )
A.近代公共设施分布不平衡 B.多元发展的近代思想文化
C.新旧并呈的近代社会习俗 D.近代新式军队的曲折发展
6.[中华民国推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的有( )
①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②严格查禁鸦片,对种植者予以重罚
③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兴办实业 ④取消“大人”“老爷”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图是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情况,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资金少并且技术差
B.地区布局很不合理
C.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D.深受三座大山压迫
8.由下图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特点是(历史解释)( )
A.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B.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C.地区之间很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10.20世纪初,上海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修身课所用的《女诫》《列女传》等教材,她们对包办婚姻的态度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说明当时 ( )
A.男尊女卑思想已不存在
B.女性已能实现婚姻自由
C.自由平等观念得到传播
D.社会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11.《渔光曲》是中国电影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下列描述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是( )
A.记者可以用电报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
B.人们出行可以乘坐火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C.人们在交往时互称“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D.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企业,促使中国民族工业步入“黄金时期”,
12.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②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习惯完全西方化 B.中西文化融合
C.天文学发展迅速 D.汉语词汇丰富
14.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变化的是( )
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服又大方
B.火车轮船和飞机,交通出行真方便
C.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15.民国时期,由于文化和知识水准的不断提高、眼界的不断开阔,众多青年普遍追求新式服装,男穿西服女着裙装已是常见之事。然而,经过了以西装为代表的新式服装的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材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
A.休闲娱乐方式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B.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
C.风俗习惯已发生深刻变化
D.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的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进口棉纺织品对国内手工业的压力,并且有着建立工业经济的愿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和资本家寻求用国内生产取代进口的办法……张謇是全球南方诸多思想家的一员,他们认为工业进步等于国家进步,建立棉纺厂不折不扣地就是“一项爱国事业”。
——摘编自[美]斯文 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例如棉纺织业,当时创建纱厂的资本家中,有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和地主,只有少数才是真正由工业资本不断积累起来的。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
材料三 在国家棉花产业战略规划和各种政策支持下,新疆已形成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出口基地……新疆棉田集中,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近年来以年均超百万亩的速度增长,新疆棉多项种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摘编自人民网《新疆棉花,凭什么是世界顶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对棉纺业与国家的关系的认识。张謇的事业在1914—1918年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割断联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民族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答案
1-5.BCACA 6-10.DCACC 11-15. ABBCD
16.(1)认为建立棉纺厂就是一项爱国事业或发展棉纺业有利于国家进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轻重工业的发展不平衡、民族工业的分布不平衡、依赖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民族独立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政策扶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