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碳达峰和碳中和
课程导入
1.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这里“碳”是指二氧化碳
碳达峰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
碳中和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或小于其自然环境能够吸收的总量,也就是说达到了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平衡。
那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量呢?
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呢
2、为什么要进行“碳达峰、碳中和”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甚至日常生活都会消耗大量煤炭、石油等碳资源,最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上升。
气温上升,极地冰川融化,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像视频中图瓦卢这样地势低洼的国家就会面临着被整体淹没的风险。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未来被淹没的国家就不只是图卢瓦了!
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气温达到了近千年以来的最高值,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2°C。
课程导入
重点学习
重点学习
观察下图(图中数字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思考并讨论:
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哪些 二氧化碳的吸收途径又有哪些
观察图发现,上升箭头代表着释放,下降箭头代表着吸收,所以:
二氧化碳产生的途径有:
二氧化碳吸收的途径有:
(1)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
(2)江河湖海的水体也会溶解二氧化碳,一部分最终转化为碳酸盐。
一、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生物的呼吸作用;
(2)生物体被微生物分解;
(3)海水中的弱酸分解;
(4)化石燃料的燃烧。
(5)火山喷发时产生的高温也会导致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分解为二氧化碳并释放到大气中
重点学习
观察下图(图中数字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思考并讨论:
2.二氧化碳的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缺少了原料,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则氧气就无法产生,而动植物和人类的呼吸是需要氧气的。因此:
二氧化碳的循环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重点学习
观察下图(图中数字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思考并讨论:
3.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以后,大量的化石燃料被人类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
化石燃料的燃烧
二、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味
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
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重点学习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矿泉水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内气压降低,大气压将矿泉水瓶压瘪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剂遇到酸性溶液变红色
重点学习
(2)与氢氧化钙反应
白色沉淀
在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3)既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且本身无毒
重点学习
3.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还是农业生产中的气体肥料以及工业生产碳酸饮料、纯碱、化肥、医药产品等的重要原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且本身无毒,可用于灭火、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保护气。
重点学习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通过氧气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里需要少量二氧化碳时,通常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重点学习
在选择发生装置时需考虑
在选择收集装置时需考虑
反应物或催化剂的状态与反应条件
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
制取的气体的溶解性及密度
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
重点学习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反应装置
该实验需注意的事项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法
1.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2.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块状的石灰石,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太快而难以控制,操作和收集都有困难。
3.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甚至使反应停止。
4.验满的方法:可以将燃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经充满了集气瓶。
重点学习
三、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体现了我国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之,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寻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重塑碳循环的健康模式。
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比如开发能替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等。
另一方面,对于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加大力度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
比如:通过植树造林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人工方法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与封存。
重点学习
其他内容
CO2 + 3H2
CH3OH + H2O
催化剂
重点学习
其他内容
课程导入
1.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2.为什么要进行碳达峰、碳中和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
3.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
“液态阳光”技术
长话短说
课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