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 课件1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 课件15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5 07:20:07

文档简介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生食与熟食早已成为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用方法,只不过他们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思考。在本课学习中,学生们会从生食与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细致观察食物在由生变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第一部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引导学生从人体的消化吸收角度思考生吃与熟吃两种食用方式。第二部分: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引导学生对生熟马铃薯进行细致的对比观察。这里,教师要做好观察方法的指导。这个活动不能停留在观察上,还要组织学生讨论生熟马铃薯在营养以及人体吸收方面的区别。第三部分:观察比较生、熟鸡肉。在这部分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一方面观察生、熟鸡肉的不同,另一方面关注鸡肉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有些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与方法: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
细致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认识到食物使用方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餐巾纸,牙签,两小块生鸡肉,酒精灯、水、烧杯、镊子、一次性手套。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中餐(早餐)吃什么?
[PPT2]
2、出示猪肉图:同学们的食物真丰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猪肉,谁来说说你们平时是怎样吃的?
[PPT3]
3、出示西瓜图:这西瓜你平时又是怎样吃的?
4、谁能发现猪肉和西瓜在吃法上最大的不同之处?
[PPT4]
按这样的标准,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两类。
[PPT5]
5、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食物,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食物一般是生吃的还是熟吃的?(草莓、鸡腿、螃蟹、鲫鱼、黄瓜、番茄)
二、比较生吃食物和熟吃食物的营养
1、一般情况下,可以生吃的食物主要有水果和小部分蔬菜;需要烧熟了再吃的食物有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大部分蔬菜。那么比如猪肉,为什么要烧熟了再吃?烧熟吃有什么好处?
2、西瓜之类的食物为什么又要生吃?
[PPT6]
3、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三、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这里有一份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马铃薯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
[PPT7]
(1) 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2)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3)尝尝马铃薯的味道(用牙签取用)
[PPT8]
2、组织学生整理好材料后讨论: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PPT9]
3、补充资料:发芽的马铃薯为什么不宜吃?
四、生、熟鸡肉的观察、比较
1、[出示一盘生鸡肉]观察生鸡肉的特点。
[PPT10]
师(提供材料:生鸡肉、一次性手套):我们先来观察观察生鸡肉的特点,请材料员取出材料,记录员做好记录,限时两分钟,开始行动吧!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整理好材料后汇报观察结果。
[PPT10]
4、交流把肉变熟的方法,预测肉由生到熟会发生的变化。
预设:蒸、炸、煮、烤
5、交流煮肉所需的器材。
师:考虑到时间、环境与安全,今天我们先选择水煮的方法。想一想,要把肉煮熟需要哪些器材? [老师把实验器材酒精灯、水、烧杯、镊子放到展示台。]
6、交流实验要求。
师:器材准备好了,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PPT11]
师:老师也想给大家一些小提醒。
温馨提示:
(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外焰加热,加热完毕把酒精灯移到三脚架外,再用灯帽盖灭,注意不能用嘴吹。
(2)取用食物时,请使用镊子。
(3)仔细观察肉发生的变化,并记录。?
(4)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及时整理好材料。
(5)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7、学生实践操作,师巡视指导。
[PPT12]
(课件播放音乐并出示:安全盖灭酒精灯,我们要开始交流活动成果了)
8、展示学生记录单,教师适时点评:在煮的过程中,不仅肉的颜色、软硬、气味等发生了变化,水也发生了改变,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肉在煮的过程中营养成份损失在了水中)
9、讨论: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宜直接食用?先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再PPT出示知识窗。
[PPT13]
知识窗: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但是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
五、总结与延伸
[PPT14]
1、老师搜集了一份食品安全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课后要把这些知识跟家人宣传一下。
世界卫生组织(WHO)
食品安全的十条规定
一、食品一旦煮好就应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存放4—5小时的已煮过的食物,对人体最危险。
二、生的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
三、一些诸如动物奶类等食品,应选择已加工消毒过而不是生的来食用。
四、煮好的食物,如需要存放4小时以上,应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保存。常见的错误是,把煮过的尚未冷却的食物放在电冰箱里。
五、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到摄氏70度以上后才能食用。
六、不要让生熟食品互相接触。
七、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应用干净抹布揩干擦净,每块抹布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天,下次使用前应把抹布在沸水中蒸煮消毒。
八、处理食品前应先洗手,处理后也应洗手。
九、不能让昆虫、鼠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动物通常都带有致病的菌源。
十、饮用水应纯洁干净。
2、刚才我们只用了煮的方法把瘦肉变熟,如果换用炒、烤、炸等方法,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
附实验报告单:
表1: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实验记录单
组别———————— 记录员———————
我们的发现
生马铃薯
熟马铃薯
?颜色
?
?
?软硬
?
?
?气味
?
?
?味道
?
?
表2
观察比较“鸡肉从生到熟变化过程”实验记录单
我们的发现
肉的变化
在煮前
在煮的过程中
煮熟后
?
?
?
?
组别———————— 记录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实验活动都是跟吃有关,四年级的孩子看到熟的马铃薯和香喷喷的鸡肉块,会忍不住大快朵颐。因此,本课的组织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活动中为学生提供餐巾纸、牙签,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先整理好材料再交流;在观察生鸡肉变熟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次性手套、用镊子取用鸡肉等等精心设计的材料一方面提示学生要注意饮食卫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在教师的精心组织过程中,学生既尝到了美味的食物又完成了探究任务。
2.本课两个观察活动是层次递进式的。生熟马铃薯的对比观察注重结果的对比。生鸡肉煮熟注重生到熟的一个过程地观察。因此教师在学生研究前,先引导他们明确探究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确定从看、摸、尝等方法来对比观察生熟马铃薯;鸡肉从生到熟的观察则强调学生做了动态变化的过程观察,动手前先组织学生动脑,同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避免了盲目、低效的活动。当然,虽然教师在汇报交流活动前已经组织学生整理材料。但还是有不少学生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在交流阶段还在“偷吃”,这些现象给我们的启发是: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评价措施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课件15张PPT。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哪些是生吃的?哪些是熟吃的?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的健康有利,而有些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温馨提醒:1.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摸摸马铃薯的软硬;闻闻马铃薯的气味;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四人小组互相合作,边观察边记录。
3.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与生的马铃薯比较,熟的马铃薯有哪些变化?●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与生的马铃薯比较,熟的马铃薯有哪些变化? 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平时马铃薯中含量极微,一旦马铃薯发芽,芽眼,芽根和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葵素的含量急剧增高,可高出平时含量的40~70倍,人吃了这种发芽的马铃薯,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发芽的马铃薯为什么不宜吃?小资料(1)观察生鸡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鸡肉从生到熟会发生什么变化?温馨提醒: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外焰加热,
加热完毕把酒精灯移到三脚架外,
再用灯帽盖灭,注意不能用嘴吹。
2.取用鸡肉时,请使用镊子。
3.仔细观察鸡肉发生的变化,并记录。
4.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及时整理好材料。
5.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请安全盖灭酒精灯, 开始交流活动!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知识窗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
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
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
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 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的十条规定一、食品一旦煮好就应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存放4—5小时的已
煮过的食物,对人体最危险。
二、生的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
三、一些诸如动物奶类等食品,应选择已加工消毒过而不是生的来
食用。
四、煮好的食物,如需要存放4小时以上,应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
保存。常见的错误是,把煮过的尚未冷却的食物放在电冰箱里。
五、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到摄氏70度以上后才能食用。
六、不要让生熟食品互相接触。
七、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应用干净抹布揩干擦净,
每块抹布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天,下次使用前应把抹布在沸水中
蒸煮消毒。
八、处理食品前应先洗手,处理后也应洗手。
九、不能让昆虫、鼠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动物通常都带有致病的
菌源。
十、饮用水应纯洁干净。休息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