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天的食物1 课件1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一天的食物1 课件1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5 07:33:10

文档简介

一天的食物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于食物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从而为身体健康成长提供营养保证,但孩子们往往会比较关注食物的口味,其他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少,更谈不上研究。本课是整个《食物》单元的起始课,希望能通过观察、研究食物的活动让他们开始关注食物,关注自己吃了哪些食物。让学生学习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一日三餐以外所吃的各种各样的食物,从而发现食物的多样和主要种类,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产生新的问题,激发对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在这一记录一天中吃过的食物活动中,首先要解决“怎样记录”的问题,可通过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并通过利用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记录的内容、记录的方式与记录的范畴等等,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记录表格,让记录表格真正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服务。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所记录的食物进行小组统计,再全班交流汇总一天食物的情况,让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总结出一些对食物新的认识。
第二部分:给食物分类。
通过全班的统计,学生会发现一天的食物很丰富,这让学生感受到人是一种“杂食”动物。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对这些食物要进行分类,那如何分类呢?分类的标准(理由)是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分一分,引导学生注意,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要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每一步所做事情的意义,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人一天要吃很多且不同类别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人一天要吃不同类别的食物。
2.过程与方法:
(1)调查记录一天的食物,初步掌握调查的方法。
(2)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记录的一天中食物进行分类整理。
(3)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研讨。
(4)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研讨。
(2)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3)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所吃的食物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通过一定的标准给一天中的食物分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每个学生一张食物记录单、一支水笔。
2.小组准备:小组食物汇总单。
3.教师准备:全班汇总表,水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人活动需要能量,那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呢?
生:食物。(教师板书:食物。)
【PPT2】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那我们一天要吃多少种食物呢?(教师板书:一天的。)
【PPT3】
以昨天为例。(选择2至3个学生汇报)
(预设1:米饭、鱼香肉丝、牛奶、面包、牛肉……)
(预设2:饭、粥、包子、肉丸、青菜、鸭肉……)
(2)师:那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PPT4】
(预设1:按照时间来记录,早餐、中餐、晚餐)
师:这样记录一天的食物可以吗?
生:你晚饭吃好就不吃东西了吗?如果晚上吃的东西又算在哪里呢?
师:再加一项:其他。
(预设2:我也可以把每一种自己吃过的食物画下来,然后再数一数。)
( 预设3:按照荤菜和素菜来统计食物的数量。)
(3)师:你觉得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统计最方便?
生:按照一天的时间统计最方便。
(4)师:那今天就按照“一日三餐”再加上“其他的时间”来统计一下我们一天的食物,把你昨天吃的一天食物名称都写在记录单上。
【PPT5】
(5)师:这张记录单你知道怎么记录吗?
师:完成的小组在老师提供汇总单上,进行汇总,汇总好了后把你们小组的信息填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没有了。
师:老师这里有几点温馨提示,看一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那就开始吧。
(6)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各组,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出现像“炒三鲜”这样的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来统计,引导学生把这样的食物作为一种食物名称来统计。小组四人都完成统计的提供第二张汇总单)
【PPT5】 小组记录单
【PPT6】 温馨提示
【PPT7】 小组汇总表
2.整理一天的食物。
(1)完成的小组汇总食物名称,全班汇总一天食物的名称。
(2)师:看一下我们XX班一天的食物记录单,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1:我们一天要吃的食物真多啊。)
(预设2:我们的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从不同的食物中去获取。)
(预设3:我们米饭吃得最多,基本每个人每天都要吃。)
(3)师:看来我们一天的食物还真不少呢,那为了方便我们研究食物,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食物分一分类呢?
生:(学生纷纷举手)
师:先不急,先把你分类的标准与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一看可以怎么分,再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有几种给这些食物分类的标准。
生:(小组讨论)
【PPT8】
(4)讨论的问题:我们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给这些食物分类?怎么分类?
全班交流
小组对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板书:分类的标准)
(预设1:学生若按菜的味道分)
(预设2:按加工方法分)
(预设3:按零食、主食分)
(预设4:按食物来源分)
(预设5:按营养成分分)
(预设6:按荤素不同分)
(学生在给这些食物分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很难区分的问题,比如饮料、水等,也会遇到同一种食物符合两个标准两个都可以分的问题,比如:西红柿、黄瓜生熟皆可吃等,这时教师就要加以引导,有理就行。)
(5)(如果书本上的本类标准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自己导出)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标准,看看你能不能按这些标准来对这些食物分一分类。
三、小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PPT9】
(预设1:一天中吃的食物很多、很丰富。)
(预设2:按照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预设3:我觉得只有吃这么多丰富的食物我们身体才能健康,不容易生病。)
2.师: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关于食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PPT10】
(预设1:人为什么要吃这么多的食物?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2:如果不吃这么多食物人会怎么样?)
(预设3:这些食物为我们人体提供了哪些帮助?)
3.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在后面学习中都会学到,课后你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先去查查资料,期待下节课的交流与学习。
【PPT11】
四、课后作业
1.查阅自己感兴趣想研究的食物方面的资料。
2.完成配套作业和相关作业。
教学板书:
一天的食物
非常丰富
分类的标准
★食物来源 植物类 动物类 其他类
★生活习惯 粮食类 蔬菜类 肉类 饮料
水果类 水产类 调味品 豆制品
★食用方法 生食 熟食 生熟都可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参与率高、活动兴致高,从学生原有的认识出发,引发学生对一天的食物进行深入的思考是本节课的主要出发点,是一节常态课。
首先引导学生对记录方法进行讨论,选择科学高效的记录方法,在学生的原有对现象记录的方法中选择学生熟悉的记录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在选择中择优。把一天食物的调查记录作为第一手资料,通过组内交流统计、全班交流统计,直观感受一天食物的非富性和复杂性。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探究的对象信息是自己通过调查而来的,每个学生都亲历了个人统计---小组相互交流---小组统计---全班交流统计,这样一个对信息加工汇总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感受了食物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在对食物进行分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事先没有刻意要求学生怎么分类,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在学生有了自己的分类方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对分类的科学性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体验每天食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掌握科学的食物分类知识,形成“先确定分类标准,再根据标准进行分类”的操作意识与分类能力。例如,课堂中教师发现学生将食物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肉类和零食类等类别,其中前几类都是按照生活习惯来划分,而零食类的划分依据是与正餐相对的食物,显然与前几类的划分标准不一,这时教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食物叫零食?”,引导学生认识分类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分类方法,及时有效地跟进追问,使分类更趋科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发孩子对食物的关注,对自己吃的食物进行关注,为提高学生探究自己身边的科学,引导学生时时刻刻专注生活,时时刻刻关注生活中的科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课件12张PPT。 一天的食物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那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一天的食物名称记录单温馨提示:1.要求真实记录,实事求是。
2.不要漏下,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将结果整理到小组汇总表中。
3.重复的食物名称数量用画“正”字来统计。
4.完成小组汇总表的小组,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一天的食物名称小组汇总表备注:相同的食物名称可以用“正”字来统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知道……查一查: 查阅自己感兴趣的食物方面的资料
休息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