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8 22:2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李四光说:“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
……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命历史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之一。是我国史学界、古典学界巨大的存在。
代表作品:《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
走近作者
虚妄 墨守 折扣
停滞 塾师 程颐
譬如 顾颉刚 腐草为萤
wànɡ

zhé
zhì
shú


jié
yínɡ
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腐草为萤:
虚妄: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
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大儒: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没有事实根据的。
积累词语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有什么作用?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
作用: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从而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任务一:认识怀疑精神
2.本文的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又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两个分论点是在第6自然段用过渡句的形式提出来的。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阐述。
3.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
首先,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然后,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接着,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最后,得出结论。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一、(①-②段)
二、(③-⑤段)
三、(⑥段)
____________
学则须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递进关系
理清结构
 
4.讨论:写出第6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其次运用道理论据,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怀疑的精神对于做学问的积极作用;
再次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的道理;
最后归纳作结,照应论点,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作用。
研读课文,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任务二:学习论证方法
举例
论证
列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真实具体,使
论证有说服力。
道理
论证
用……(论据),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精辟深刻,增强
论证的说服力。
比喻
论证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生动形象,使论证更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将……和……加以比较(填论据),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对照鲜明,突出
(强调)观点
对比
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论证
方法
作用
答题模板
“学者先要会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作者的观点,使文章庄重典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道理论证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引用孟子和笛卡儿的话,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2.道理论证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这段话先从反面说理,再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3.对比论证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 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4.举例论证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所以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1.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思考:“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 为什么
任务三:品析论证语言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有先后关系。“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 “评判” 是 “修正”的前提条件。“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所以不能任意调换顺序,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3.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思考:“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课堂小结
1.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2.多种论证方法,说理有力。
写作特色
大胆质疑,小心求证。顾颉刚先生是位大学问家,在治学上因大胆质疑而建树颇丰,因而由他鲜明地提出大胆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是颇具说服力的。人们因沿袭一些唯师唯上唯本等治学的陋习,常常循规蹈矩,缺少大胆质疑的精神。这种现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而这种质疑精神的缺失又严重地弱化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学习本文,培养怀疑的精神,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极为必要的。
拓展延伸
治学名言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鲁迅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分论点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