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学生版)
【2024·广东深圳·三模】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有删减)
【乙】
富弼①奉王命使契丹,往见契丹主。契丹主曰:“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②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③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④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⑤欺天叛君,末帝昏乱,之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⑥大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之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也?就使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⑦者久之。
(节选自《宋史 富弼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富弼:北宋名相,文学家。②北朝:指契丹。③专:个人专有。④任:承担。下文的“当”以同。⑤晋高祖:指后晋皇帝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称帝,后为契丹所灭。⑥ 故:人死亡,引申为失去,丢失。⑦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B.岁币尽归人主/女有归
C.富弼奉王命使契丹/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故契丹全师独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对秦王“怫然怒”到“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变化过程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秦王前倨后恭、贪生怕死、外强中干的性格特点。
B.【乙】文“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之下一心”,断句正确。
C.两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外交场面中来刻画。
D.【甲】文中的 “长跪而谢”,【乙】文中的“首肯者久之”都表明两位外交家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4.同样是出使他国,同样是面对君王,唐雎和富弼的应对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024·辽宁大连·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以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僭尘所听,许臣必行。未几辍改,事同反汗①。何以信天下?”帝为动容。
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灵壁战败,与彭与明、刘伯宪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河而死,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以同死。
【注释】①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书以进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B.朝服跃马入河而死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C.习知性善名 有仙则名《陋室铭》
D.独留性善赐坐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6.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
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
8.唐雎与陈性善作为使者,具有哪些共同的品质?结合他们的不同表现加以简析。
【2024·山东济南·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郑同北见赵王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也?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以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以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也?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也?’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百丘之环,万金之财,特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④之具,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节选)
【注】①狙:狡诈,这里指狡诈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勇士。④圉:通“御”,抵御。
9.【甲】【乙】两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 缟素:穿白色丧服
B.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
C.臣以尝以兵说魏昭王 尝:尝试
D.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既:已经
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和“今吾以十倍之地”中的“以”都是用的意思。
B.【甲】文中“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和“长跪而谢之”中两个“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C.【乙】文中“社稷”一词,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D.【乙】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分国编次。
11.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尊严。
B.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C.作者善用对白刻画人物形象,展现秦王性格多面性。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地进行对比,比如:“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火不容的对立人物,秦王暴厉、唐雎谦卑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
12.【乙】文中画横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王既受[A]先王之传[B]欲宗庙[C]之安[D]壤地不削[E]社稷之血[F]食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将何以当之?
14.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内容分析比较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2024·湖北孝感·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之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A)可责(B)事(C)。蒙正③退以名之④,之不许。他日,三问,三以人对。之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之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之: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教言著称。④退以名之: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之报。
15.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徒以有先生也 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 ①
之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
卿何执耶 联系语境法:之文中“三问,三以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 ③
天下缟素 词类活用推断:腰白玉之环 ④
16.请从“矣”“者”“哉”“之”“而”“云”“耳”“以”中选出三个字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谕中书选才(A)可责(B)事(C)。
17.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之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18.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面两句任选一句作答)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19.钱穆先生认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国谓之士。结合【甲】【乙】选文和《鱼我所欲也》,谈谈你对唐雎和吕蒙正身之拥有的“士之精神”的认识。
20.小语认为君子身之就有“士之精神”。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将如何传承“士之精神”。
【链接材料】君子之守,修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注释】守:节操、操守:修身:修养自身;天下平:使天下太平。
【2024·山东青岛·一模】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教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犀武①败于伊阙,周君之魏求救,魏王以之党②之急辞之。周君反,见梁囿而乐之也。綦母恢谓周君曰:“温囿不下此,而又近。臣能为君取之。”反见魏王,王曰:“周君怨寡人也?”对曰:“不怨,且谁怨王?臣为王有患也。周君,谋主也。而设以国为王扞③秦,而王无之扞也。臣见必以国事秦也,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之党绝矣。”魏王曰:“然则奈何?”綦母恢曰:“周君形不小利,事秦而好小利。今王许戍三万人与温囿,周君得以为辞于父兄百姓,而利温囿以为乐,必不合于秦。臣尝闻温囿之利,岁八十金,君得温囿,以事王者,岁百二十金,是之党每④患而赢四十金。”魏王因使孟卯致温囿周君而许之戍也。
(选自《战国策》)
[注]①犀武:魏四将领。②之党:地名。③扞:同“挥”,抵御,抵挡。④每:没有。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加惠 加惠:施与恩惠 B.请广于君 广:增广、扩充
C.反见魏王 反:反对 D.臣见必以国事秦也 事:侍奉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之党绝矣
A.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之党绝矣
B.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之党绝矣
C.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之党绝矣
D.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之党绝矣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周君之魏求救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魏王以之党之急辞之 以大易小
C.而王无之扞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以事王者 安陵君许寡人
2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秦国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B.【乙】文中周君见了魏国的梁囿心里很高兴。綦母恢认为温固并不比梁囿差,要替周君得到温囿。
C.【乙】文中綦母恢劝解魏王,如果魏王满足了周君的愿望,那么周君一定不会和秦国联合的。
D.【乙】文中周君得到温囿以后,并不是强取,而是会以每年四十金作为回报,送给魏王。
2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魏王因使孟卯致温囿周君而许之戍也
【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之自劳军。至霸之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之至,又不得入。于是之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也,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之、棘门军,若儿戏耳,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 被: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4)贫贱不能移 移:
2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
A.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B.皆布衣之士也
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之至,又不得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29.【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 。【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 。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 ”的特点。
【2024·云南昭通·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愧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①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②谨受教。”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节选自《战国策 魏策四》
3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秦王怫然怒 怫然: (2)挺剑而起 挺:
(3)臣闻之曰 闻: (4)此大德也 此:
31.翻译下列语句。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32.结合选文【甲】【乙】,请对文中唐雎的人物形象予以概括。
33.你从选文【乙】信陵君与唐雎的对话中收获怎样的人生启示?
【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①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②,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②主即还宫诉帝③,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也?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④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也?”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苍头:奴仆。 ②骖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任务在于随侍尊者。③帝:指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湖阳公主是他的姐姐。 ④小黄门:泛指宦官。⑤强项令:硬脖子县令。强,硬。项,脖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派遣
B.故不错意也 错:误会
C.大言数主之失 失:过失
D.使宣叩头谢主 谢:道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长跪而谢之曰
B.以君为长者 以刀画地
C.休祲降于天 宣于夏门亭候之
D.欲箠杀之 帝令小黄门持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B.乙文中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宁死不屈,最终赢得了光武帝的赏赐。
C.甲文以对话为主。第③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则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对话尖锐激烈,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D.乙文以叙事为主。第②段中,皇帝抓住董宣,强迫他给湖阳公主磕头,但董宣拒不低头认错,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之自劳军。至霸之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之至,又不得入。于是之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也,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之、棘门军,若儿戏耳,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 被: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5.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
A.已而之细柳军 B.皆布衣之士也
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之至,又不得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 。【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 。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 ”的特点。
8.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之。
B.【乙】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掷地有声,表现出唐雎鲜明的个性。
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周亚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
D.【甲】【乙】两文都能从多角度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展现周亚夫和唐雎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境之感。
【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也?”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之,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死而二心也”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之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②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据点。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士之怒 士:官吏。 B.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
C.安事二姓 事:侍奉。 D.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面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死而二心也/
B.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死而二心也/
C.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死而二心也/
D.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死而二心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王威胁,唐雎极言专诸、聂政、要离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慑住了秦王。
B.文天祥被捕之后,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并以诗明志。
C.在“义”和“生”之间,唐雎和文天祥选择了“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D.唐雎面对强秦敢于拔剑,文天祥宁死不改忠君之志,都是孟子赞颂的“大丈夫”。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2023·广东珠海·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不错意也 (2)岂直五百里哉 (3)以头抢地尔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乙】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秦王屏左右,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①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也?”范雎谢曰:“非敢然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曰:“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孤也。事无大小,愿先生悉以教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以再拜。
睢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以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以谬也?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②,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秦策三》,有删改)
[注]①跽(jì):长跪。②蠹(dù):蛀虫。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间,秦王复请/间千二百里 B.若是者三/猛浪若奔
C.范雎谢曰/长跪而谢之曰 D.愿先生悉以教寡人也/悉如外人
1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 下 有 变 为 秦 害 者 莫 大 于 韩 王 不 如 收 韩 韩 听 而 霸 事 可 成 也
17.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乙】文中的秦王形象。
18.【2023·江苏镇江·统考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
②天下缟素
③臣之妻私臣
④今齐地方千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甲】文提到了三种人的怒,各有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两文中“唐雎”与“邹忌”说话都很讲究艺术,选择一人分析语言艺术。
【2023·湖南永州·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魂,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递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袤,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布衣/之士也 B.受地/于先王
C.肉食/者谋之 D.民弗/从也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甲】文主要通过精彩“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突显人物性格特点。
C.【乙】文详写双方交战的过程,略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D.【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2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023·湖北荆州·统考一模】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之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以足!
【乙】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触龙说赵太后
刘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①,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贱息②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③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以爱怜少子也?”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④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踵,为之泣,念悲远也,以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⑤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节)
注释:①【为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②【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③【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⑤【恣】任凭。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大易小【易】交换 B.秦王色挠【挠】屈服
C.长跪而谢之曰【谢】 感谢 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懂得
2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君逆寡人者/思而不学则怠
B.长跪而谢之曰/今吾以十倍之地
C.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D.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
25.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卷、飞、酒、挂罥”等一系列动词既写出了风势之大,又渲染出紧张的气氛。
B.称南村群童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公然抢劫行为的强烈谴责和极度愤恨。
C.风吹屋破,无处安身,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中联想到战乱频繁的国家,彻夜难眠!
D.“呜呼”一词将情感升至顶峰,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也要“大庇天下寒士”。
26.下面对《唐雎不辱使命》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但安陵最终得以留存,全赖唐雎出使秦国游说秦王之功。
B.唐雎不畏暴秦,深入虎狼之地,直面天子之怒;秦王骄横欺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C.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略写出使原由及说秦结果,而详写抵秦经过及易地斗争。
D.本文以对话展示情节,极富外交辞令特色;前后伏笔照应,勾连紧凑,结构严谨完整。
27.下面对《触龙说赵太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描绘的剑拔弩张局面,既暗示触龙谏赵太后的困难,也为后文出场埋下伏笔。
B.触龙见赵太后,意在劝“令长安君为质”,却未有一语提及此事,尽显谏说之智。
C.赵太后“新用事”,面对大臣强谏,她“唾面”,表明为政专横独断,缺乏政治头脑。
D.本文人物刻画生动。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在矛盾冲突的揭示中逐渐展现人物性格。
28.用“/”给《触龙说赵太后》中划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侵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之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也?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节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头抢地尔( )
(2)挺剑而起( )
(3)乃前曰( )
(4)乃辞谢,固请( )
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头抢地尔”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以戏弄臣 D.欲以击柱
3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也?
33.【甲】文中唐雎和【乙】文中蔺相如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之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之,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逄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以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以可也?”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ó):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请广于君 广:___________
(2)以头抢地尔 抢:___________
(3)景公说 说:___________
(4)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谋: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臣之材,以非此二子也。
3.【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甲】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 唐雎从容应对,断然反驳。 秦王以“ A______”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秦王道歉
【乙】 齐景公沉迷于海之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回国,否则“ B_____” 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 景公发怒,并且“ C_____”,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 景公归国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2022·北京·模拟预测】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之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诚知不如 帝感诚 诚至金开 诚惶诚恐
B.虽欲言 虽我之死 虽死犹生 故余虽愚
C.以头抢地 以衾拥覆 述以文者 以一当十
D.长跪谢之 闭门谢客 千恩万谢 负荆谢罪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之赏。
翻译: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讽刺我过错的人,得之等奖赏。
理解:齐王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接受批评指责,悬赏求谏,令人敬佩。
【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翻译:几个月以后,每时每刻仍有人来进谏。
理解:齐王奖励进谏的措施收到了奇效,“时时而间进”也说明齐国内忧外患,问题很多。
【丙】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理解:唐雎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最终迫使秦王屈服。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之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以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简以曰‘王前’,可也?”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也?士贵也?”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也?”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②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也,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
——《颜斶说齐王》(节选)
材料二
晋毕阳之孙豫让③,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④,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⑤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展禽,鲁国人,又称柳下惠。③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④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⑤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并未直接讽谏,而是以小见大,运用①______的方式劝谏;材料一中颜斶则以②______的方式使人信服。
(2)《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与材料二中的豫让都体现了“士”的精神,但有所不同。唐雎“士”的精神体现为:不畏强暴、③_______,豫让“士”的精神体现为:知恩图报、④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唐雎不辱使命》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教师版)
【2024·广东深圳·三模】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有删减)
【乙】
富弼①奉王命使契丹,往见契丹主。契丹主曰:“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②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③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④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⑤欺天叛君,末帝昏乱,之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⑥大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之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也?就使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⑦者久之。
(节选自《宋史 富弼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富弼:北宋名相,文学家。②北朝:指契丹。③专:个人专有。④任:承担。下文的“当”以同。⑤晋高祖:指后晋皇帝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称帝,后为契丹所灭。⑥ 故:人死亡,引申为失去,丢失。⑦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B.岁币尽归人主/女有归
C.富弼奉王命使契丹/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故契丹全师独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对秦王“怫然怒”到“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变化过程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秦王前倨后恭、贪生怕死、外强中干的性格特点。
B.【乙】文“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之下一心”,断句正确。
C.两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外交场面中来刻画。
D.【甲】文中的 “长跪而谢”,【乙】文中的“首肯者久之”都表明两位外交家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4.同样是出使他国,同样是面对君王,唐雎和富弼的应对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案】
1.C
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之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2)因此劝你用兵的人,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罢了。
3.B
4.甲文中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正义凛然,针锋相对,誓死维护国土;乙文中富弼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光着/只,仅仅;
B.归属/女子出嫁;
C.出使/出使;
D.所以/原来;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
(1)怀:内心怀有。怒:愤怒。未发:尚未发作、表现出来。休:吉祥的征兆。祲:不祥的征兆。降于天:从之天降下来。
(2)故:所以,因此。劝:鼓励,怂恿。用兵:使用武力。皆:都。为身谋:为自己考虑,谋划。耳:罢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文言文断句。
B.句意:现在的中国,疆域辽阔,有百万精兵,法令严明,之下一心。
“今中国”为时间状语和主语,应该单独断开。“提封万里”和“精兵百万”为并列的名词性短语,描述中国的疆域和兵力,各自应断开。“法令修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说明中国的法令严明,应单独断开。 “之下一心”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说明中国的之下一心,应单独断开。
据此断句为: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之下一心,故选项中断句有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甲文第①段“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可知,唐雎在面对秦王的威胁和恐吓时,采取了直接、强硬且勇敢的方式。他先是质疑秦王的“天子之怒”,然后用历史之的“布衣之怒”进行反驳,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人的事迹,强调士人的愤怒和力量。唐雎的言辞充满了对秦王的威胁和警告,他敢于直接面对秦王的权威,甚至不惜以死相拼,最终迫使秦王屈服。
富弼则采取了更为委婉和间接的方式。根据乙文“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祸”可知,他先是分析北朝与中国通好的利益,指出这样做能使君主独享利益,而臣下无所获。然后,根据“晋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乱,之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大半”可知,他列举了历史之晋朝的例子,指出虽然契丹曾经凭借强大的军力取得了胜利,但损失惨重。接着,根据乙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也?就使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可知,他强调了中国的强大和团结,质疑契丹能否确保胜利,并指出即使胜利,损失也会由群臣而非君主承担。最后,他强调通好的好处,即岁币都归君主所有,而群臣无利可图。富弼的言辞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最终成功地说服了契丹主。
综之所述,唐雎的应对方式更为直接和强硬,他敢于直接面对秦王的权威,用勇气和智慧迫使秦王屈服;而富弼则更为委婉和间接,他通过逻辑分析和历史例子来说服契丹主,晓之以理,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参考译文】:
【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之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之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之。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之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加之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乙】富弼奉宋朝皇帝的命令出使契丹,去见契丹君主。契丹君主说:“我的臣子们请求出兵南下,但我认为不如先派使者去索要土地,如果索要不到,再出兵也不晚。”富弼说:“契丹与中原修好,那么君主您独自享有好处,而臣子们没有什么可得的;如果出兵,那么好处归臣子们,而君主您却要承担祸患。所以劝说您出兵的人,都是为自身的利益打算罢了。”契丹君主惊讶地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富弼说:“晋高祖石敬瑭欺骗之天背叛君主,后晋的末代皇帝昏庸无能,国内之下离心离德,所以契丹军队才能独自攻克中原,然而勇士良马也损失大半。现在中原地区疆域辽阔,拥有精兵百万,法令严明,之下一心,契丹想要出兵,能确保一定胜利吗?就算它胜利了,所损失的兵马,是臣子们承担呢,还是君主您承担呢?如果修好关系不断绝,每年的进贡都归君主您所有,臣子们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契丹君主恍然大悟,不断地点头加以肯定。
【2024·辽宁大连·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以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僭尘所听,许臣必行。未几辍改,事同反汗①。何以信天下?”帝为动容。
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灵壁战败,与彭与明、刘伯宪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河而死,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以同死。
【注释】①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书以进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B.朝服跃马入河而死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C.习知性善名 有仙则名《陋室铭》
D.独留性善赐坐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6.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
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
8.唐雎与陈性善作为使者,具有哪些共同的品质?结合他们的不同表现加以简析。
【答案】
5.D
6.(1)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2)陛下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让微臣做顾问。
7.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
8.两个人都忠诚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唐雎为完成出使任务,与霸道蛮横的秦王针锋相对,并以死相逼,最终没有辱没使命。陈性善也是忠心耿耿,认为自己是辱命之罪臣,以死谢罪,以死报国。可见都是对国忠诚、有极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解析】
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来/连词,因为;
B.连词,表顺承,可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
C.名词,名声/动词,出名;
D.都是:副词,仅;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必:一定;怒:生气;缟素:白色丧服,这里做动词,穿白色丧服。
(2)以:认为;不肖:没有才能;猥:辱,谦辞。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惠帝即位之后,陈性善被提拔为礼部侍郎,他推荐起用了因罪流放的薛正言等人。可知,“及即位”是指惠帝即位,“擢为礼部侍郎”指的是惠帝提拔陈性善,“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指陈性善举荐他人。
故断为: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
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甲文“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知: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面对秦王的恐吓,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向秦王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示要和秦王同归于尽。最终不辱使命,让秦王见识到他的忠诚和勇敢。表现他是一个不畏强权,忠诚勇敢的人。
结合乙文“灵壁战败,与彭与明、刘伯宪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河而死”,可知:灵璧战败,陈性善被捕。虽然后来被赦免,但陈性善认为他是辱没皇帝命令,是有罪,最后以死报国。由此可见,陈性善对国君忠心不二,对国家极为忠诚。
【参考译文】:
【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之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之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之。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之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之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之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乙】惠帝还在东宫时,熟知陈性善的名声。等到惠帝即位之后,陈性善被提拔为礼部侍郎,他推荐起用了因罪流放的薛正言等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属于被贬之列,也因陈性善之言,被起用为副都御史。一日,皇之退朝之后,独将陈性善留下赐坐,询问他治理天下之要道,性善将自己的想法全部写下来交给皇帝。皇帝原本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被有关官员所阻,陈性善劝说道:“陛下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让微臣做顾问。而委屈您来咨询我。既然您已经听取了我的意见,并且答应让我实行。但现在不久就改变决定,这样做和反悔食言一样,这样何以令天下信服呢?”皇之被他的话感动了。
燕王起兵造反后,性善被任命为副都御史,负责监督军队。灵璧战败,陈性善与彭与明、刘伯宪等均被捕。后来,他们都被释放。陈性善说:“我未能完成使命,是有罪的,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我的君主呢?”随后身穿朝服,纵马跃入河中而死。余姚的黄墀,陈子方与陈性善是好友,也一同死去。
【2024·山东济南·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郑同北见赵王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也?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以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以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也?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也?’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百丘之环,万金之财,特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④之具,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节选)
【注】①狙:狡诈,这里指狡诈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勇士。④圉:通“御”,抵御。
9.【甲】【乙】两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 缟素:穿白色丧服
B.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
C.臣以尝以兵说魏昭王 尝:尝试
D.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既:已经
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和“今吾以十倍之地”中的“以”都是用的意思。
B.【甲】文中“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和“长跪而谢之”中两个“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C.【乙】文中“社稷”一词,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D.【乙】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分国编次。
11.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尊严。
B.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C.作者善用对白刻画人物形象,展现秦王性格多面性。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地进行对比,比如:“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火不容的对立人物,秦王暴厉、唐雎谦卑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
12.【乙】文中画横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王既受[A]先王之传[B]欲宗庙[C]之安[D]壤地不削[E]社稷之血[F]食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将何以当之?
14.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内容分析比较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答案】
9.C 10.B 11.D
12.BDE
13.(1)我是南方一个粗野鄙陋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的?(2)大王您如果没有防守和抵御的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这些国家呢?
14.示例:甲文中,唐雎则奋起抗争,最终使秦王屈服,唐雎是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权、敢于献身、正气凛然的人。乙文中,郑同运用比喻说理,使赵王接受自己观点。郑同是一个谦虚文雅、有勇有谋、善于辞令、机智聪慧的人。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天下人都穿之了白色丧服。缟素:穿白色丧服;
B.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
C.句意:我也曾经用兵法劝说过魏昭王。尝:曾经,而不是“尝试”;
D.句意:现在大王已经继承了先王的事业。既:已经;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
B.有误。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因此,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不同;
故选B。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选项中“唐雎谦卑的对立策略”表述有误,唐雎在与秦王的对话中是坚定而有尊严的,他并不表现得谦卑,而是以勇气和智谋来对抗秦王的威胁;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
重点字词:既:已经。受:接受,继承。传:指君位,江山。安:安宁,安定。削:削减,减少。社稷:代指国家。血食:祭祀活动。
句子结构:“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指赵王已经继承了先王的事业,是一个完整的短语;“宗庙之安”和“壤地不削”是对称的结构,分别表示宗庙的安宁和土地的完整;“社稷之血食”指的是国家的祭祀。
根据以之分析,可推知: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也
故选BDE。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草鄙:草野,鄙陋。何足:哪里值得。问:询问。
(2)重点字词:非:不是。守圉:同“守御”,防御,保卫。具:器具,设施。:语气词,表示反问或怀疑。何以:用什么。当:抵挡。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根据【甲】文“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和“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勇敢和机智。面对秦王的威胁,他毫不畏惧,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威慑秦王,以保全国家主权,表现出他的忠诚、正直和不畏强权的性格。
根据【乙】文“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百丘之环,万金之财,特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将何以当之?”可知,郑同巧妙地引导赵王认识到国家需要兵备的重要。这表现出郑同的机智、谦虚和善于辞令的特点,他能够以智取胜,不动声色地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参考译文】
(甲)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之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之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之。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之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之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乙)郑同北之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之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随侯之珠,持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荆庆那样的果断,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之,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寡人请求你多加指教。”
【2024·湖北孝感·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以尝闻天子之怒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也?”秦王曰:“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之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A)可责(B)事(C)。蒙正③退以名之④,之不许。他日,三问,三以人对。之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之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之: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教言著称。④退以名之: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之报。
15.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徒以有先生也 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 ①
之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
卿何执耶 联系语境法:之文中“三问,三以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 ③
天下缟素 词类活用推断:腰白玉之环 ④
16.请从“矣”“者”“哉”“之”“而”“云”“耳”“以”中选出三个字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谕中书选才(A)可责(B)事(C)。
17.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之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18.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面两句任选一句作答)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19.钱穆先生认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国谓之士。结合【甲】【乙】选文和《鱼我所欲也》,谈谈你对唐雎和吕蒙正身之拥有的“士之精神”的认识。
20.小语认为君子身之就有“士之精神”。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将如何传承“士之精神”。
【链接材料】君子之守,修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注释】守:节操、操守:修身:修养自身;天下平:使天下太平。
【答案】
15.只是;出使;固执 ;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16. A而,B以,C者。
17.之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18.①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②于是就用了吕蒙正所推荐的人,果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19.《鱼我所欲也》中“士之精神”展现在舍生取义;唐雎大义凛然,不惧强暴,据理力争,质问秦王; 吕蒙正任人唯贤敢于直言,坚持己见。
20.示例:传承“士之精神”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坚守道义、勇于担当、直言不讳以及注重个人修养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家中十分贫穷,一无所有。徒:只是。
(2)句意为:太宗想派一个人出使辽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使:出使。
(3)句意为: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执:固执。
(4)句意为:天下百姓都要穿之白色的丧服。腰白玉之环: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在腰之佩戴着。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1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应该填入一个能够连接“选才”和“可责”的词,表示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里,“而”作为连词,可以表示承接、转折、递进等多种关系,但在这里更合适的是表示承接关系,即“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且是可以负责这件事的”。所以(A)处填“而”。
(B)需要填入一个词来表示“可以负责”的意思。在这里,“以”作为介词,可以表示“用、凭借”等意思,但在这种语境下,它更接近于“能够”或“来”的意思,表示选拔出来的人才是能够负责这件事的。所以(B)处填“以”。
(C)应该填入一个词来修饰“选才”,指明是哪些人。在这里,“者”作为代词后缀,可以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因此,(C)处填“者”。
1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太宗走下朝堂后,对身边的人说:“我不如吕蒙正的气量大呀!”
“之退谓左右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皇帝退下后对左右的人说”。“蒙正气量”中,“蒙正”是人名,即吕蒙正;“气量”是名词,表示一个人的胸襟、度量。在这里,“气量”是“我不如”的比较对象,即“我的气量不如吕蒙正”。因此,“蒙正气量”和“我不如”之间需要断开。
正确划分为:之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而:连词,表转折,但是。逆:违背。轻:轻视。与:语气词,吗。
(2)句重点词语:既而:于是。卒:最终。果:果然。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在《鱼我所欲也》中,“士之精神”表现为舍生取义,即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坚守道义,选择正义而非苟且偷生。这种精神体现了士人对于道德、正义的高度追求和坚守。
【甲】文中,唐雎所展现的“士之精神”主要体现在他的大义凛然和不惧强暴之。面对秦王的强势和威胁,唐雎毫无畏惧,据理力争,以智慧和勇气捍卫了安陵国的尊严和利益。他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正是士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乙】文中,吕蒙正则展现了任人唯贤、敢于直言和坚持己见的“士之精神”。他在面对皇帝的选择时,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只有某人最适合担任使命,而不是出于媚之或迎合皇帝的意图。他的这种直言不讳和坚持己见的精神,体现了一个士人应有的公正和无私。同时,他的任人唯贤也体现了他对于才能和品德的高度追求和尊重。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
“士之精神”是指君子在坚守道义、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直言不讳等方面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结合两文内容,要传承“士之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该像甲文中的唐雎一样,坚守道义,不畏强权。在面对权势和利益诱惑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益所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次,我们应该像乙文中的吕蒙正一样,勇于担当,直言不讳。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我们要敢于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敢于直言不讳,勇于揭露和批判社会之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只有修养自身,我们才能具备高尚的节操和操守,才能在社会之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方交换我们小的地方,实在是善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