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7《三峡》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7《三峡》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9 10:1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学生版)
【2024·辽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以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之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江流环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春冬之时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是曰横旋滩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2.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4.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中石的特征是 、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 、 。
【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下。旁有数矶以奇峭,□皆非狮子比也。至马当,所谓之元水府②。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之,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之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之 B.空谷传响 响:回声
C.凡数十里不绝 绝:灭绝 D.犹恨舟行北岸 恨:遗憾
6.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项是( )
旁有数矶以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A.故 B.以 C.乃 D.然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2024·云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颠⑤,幽草缭趾⑥。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之方。⑥趾:岸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 (2)至于夏水襄陵 襄:
(3)心始异之 异: (4)环而卫者 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12.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13.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节选)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以乐也!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也?”甲翁曰:“是山余以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之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 山 余 以 未 登 然 老 矣 恐 力 不 胜。
1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
(3)甲翁之妻子去乡 (4)差矣,汝之言
1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春冬之时 公将鼓之
B.自三峡七百里中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同邑而居 笑而止之曰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扶苏以数谏故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8.【甲】文写游三峡,【乙】文写登泰山。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主题之有什么不同?
【2024·山东临沂·二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释法师①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②竞进;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既至,( )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③。
于是拥胜倚岩,详观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前,重岩映带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 )。
(选自《游石门诗序》,有删改)
【注】:①释法师:指慧远大师。②涂:同“途”,道路。③造极:这里指登之山顶。
19.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素湍绿潭”的“素”与“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意思相同。
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在句中指飞奔的马。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亭午”指正午,“援木寻葛”的“援”指攀援。
D.“清荣峻茂”是省略句,是“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意思。
20.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 也 B.因 焉 C.则 也 D.则 焉
21.【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标出。
于 时 交 徒 同 趣 三 十 余 人 咸 拂 衣 晨 征 怅 然 增 兴。
22.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拥胜倚岩,观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
【文言知识资料卡】 倚:①斜靠着;②凭恃,倚仗;③偏斜;④随着,合着;⑤椅子;⑥怪异。始:①开始,开端;②最初,当初;③才,方才;④只,仅仅;⑤曾经。
23.【乙】文中“双阙对峙前,重岩映带后”符合【甲】文中哪一句描写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并指出写法的不同。
【2024·河南平顶山·三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
是朝之山,仰望天关①,如从谷底仰观抗峰。为高也,如视浮云;峻也,石壁窅窱②”,如无道径。遥望人,端如③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之,四布僵卧石之,以赖④赍⑤酒脯,处处有泉水,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
(节选自马第伯《封禅仪记》。有删改)
【注释】①天关:即“天关门”,位于泰山十八盘道的尽头。②窅窱:深远、深邃的样子。③端如:端然,庄重的样子。④赖:依靠,仰使。⑤赍:带着,怀抱着。
24.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水襄陵”中“襄”是“冲之、漫之”的意思,突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大。
B.“素湍绿潭”中“湍”,根据偏旁“氵”,推测意和“水”有关,意为“急流”。
C.“是朝之山”中“朝”,通过勾连“有时朝发白帝”中的“朝”,可理解为“早晨”。
D.“殊不可之”中“殊”,与“殊途同归”中“殊”意思一样,均理解为“实在,确实”。
25.把【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6.【甲】文中作者笔下的三峡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阅读文章内容,补全下列空缺内容。
图景 印证(原文)
①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秀美雅趣 ②
③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7.【甲】【乙】两文运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三峡的山”和“泰山”的各自特点,请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2024·云南昆明·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之,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③,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④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也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也中流,听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释】①履巉岩:踏着险峻的山岩。②披蒙茸:拨开纷乱的野草。③踞虎豹: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之。④冯夷:水神。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 (2)清荣峻茂
(3)盖二客不能从焉 . (4)反而登舟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30.【甲】文写三峡四季的景物,不仅极善突出景物特点,还给人迥也不同的感受。请结合选文完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季节 夏 春冬 秋
景物特征 A 潭深水碧 万物萧条
感受 惊心动魄 和缓舒畅 B
31.【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有对声音的描写,请说说共同的效果。
【2024·北京西城·二模】
阅读《三峡》, 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水经注》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2.“良多趣味”中的“良”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良辰美景 B.用心良苦 C.金玉良言 D.除暴安良
33.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把乘奔马比作驾着风,写出了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B.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体现了三峡春水初涨水势浩大的特点。
C.这句话以行船朝发夕至、日行千里的迅疾,衬托出江流之急。
D.这句话写出之行的船只因水流迅猛加快了航速,惊险中又有气势。
34.根据《三峡》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之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林木高茂、咯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迭崿①秀峰,奇构异形;林木萧森,离离②蔚蔚。流连信宿③,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以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取材于《水经注》)
材料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①崿(è):山崖。②离离:繁茂的样子。③信宿:整夜。
我国古人很早就体悟到山水的审美趣味。《水经注》中,郦道元以“ ”一句,精妙概括了三峡春冬趣景,描述西陵峡时,他记述自己看到奇峰迭起,林木蔚然而“ ”,欣然之余,甚至把自己视为 。《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与谢灵运共赏山川,为自己能欣赏如此“奇”景而深感 。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湘水又迳①衡山县东。 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盖,一名石困,一名芙蓉。芙蓉峰最为竦杰②, 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③云:“望若阵云,非清霁④素朝⑤,不见峰。”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 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之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迳:同“经”。②竦杰:高耸突出。③罗含:人名。④清霁:雨止雾散,天气晴朗。⑤素朝:早晨天亮的时光。
3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 ) ②属引凄异 ( )
③望若阵云 ( ) ④故渔者歌曰 ( )
3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自远望之,苍苍隐天。
37.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
38.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结合甲文内容举一例,说说作者笔下景物有怎样的特征?
39.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渔者之歌,作用有何不同?
【2024·河南开封·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激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桂林诸山,奇秀为岭南最。皆平地拔起,望之亭亭玉立,或森若剑栽,而岩穴幽邃,至雕锋万状,穷极天巧,虽绘事不能得。可朝夕游者,则有若七星岩、水月洞,惟刘仙白龙二岩,尤号奇观。然去城逾十里许①,游者数至。
宪使②济南宋公绍明按节广右③。越仲夏初吉④,时雨新霁,岚气廓清。相与同集岩下。攀危磴,瞰幽穴,摩挲石刻,以访刘仙之遗踪。耸目旷漠之野,而怜兹耕稼之民。归过白云洞,仰观绝壁巅崖,神爽飞越,是日乐甚。
(选自《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有删改)
【注释】①许,示约数,大约。②宪使:旧时指朝廷派往各行省的高级官吏。③按节广右:按节,巡行;广右,指广西。④初吉:朔日,农历每月初一。
40.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然去城逾十里许 词语推断法:相去无几
(2)摩挲石刻 查阅词典法:①摩擦。②抚摸。③研究,切磋。(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游者数至 课内迁移法:余人各复延至家(《桃花源记》)
4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2.甲文末为什么要引用渔者的歌词?
43.从内容来看,甲乙两文作者游览的主要目的和流露出的情感分别是什么?
【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C.清荣峻茂 荣:茂盛
D.属引凄异 引:延长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间千二百里 如土石何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则素湍绿潭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故渔者歌曰 后遂无问津者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23·西藏·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以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4.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疾 趋 度 石 罅 瀑 见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良多趣味( )
(3)从山门右折( ) (4)虚空皆纬( )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7.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
【2023·北京·模拟预测】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不知天之宫阙 B.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C.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D.哀转久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B.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之口。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虽”和“虽途迳信宿”中“虽”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B.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C.故虽有名马(《马说》) 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2)为了突出景物的特征,两篇文章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从本题选文中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作用。
【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之,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之,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略②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停③。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断腭④。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释】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略:大约,大致③黛蓄膏渟(tǐ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④颇(kē)颔断(yǐn)腭(è):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颏,两腮和嘴下面部位;颔,下巴;断,牙根;齶,牙床。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3)如丹碧之华叶骈植( ) (4)自是又南数里(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三峡?请结合【甲】文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4.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水。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2023·山西临汾·统考二模】
在班级举办的“追寻古人的足迹”群文阅读活动中,领航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辨音 走进文本:与“便舍船”中“舍”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魂不守舍
B.舍身求法
(2)明义 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3)赏景 把握情感:《桃花源记》描写了桃花林和桃花源的景象,展现了环境优美、安宁和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请摘抄下面元曲中写景的诗句,并将蕴含的情感批注在相应位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句: 批注:
(4)取精 总结写法:寄情山水,描绘景物,是古诗文常见的内容。《三峡》描绘了三峡的山水,突出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请你结合具体内容,总结文中的写作手法,跟同学们谈谈。
【2023·广东云浮·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之入霄汉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之一罅①。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澦堆②。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罅:裂缝 ②滟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 )
A.入瞿塘峡/意隧入以攻后也
B.过圣姥泉/人恒过
C.唐故夔州/公问故
D.方夏秋水涨时/今齐地方千里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之 入 霄 汉 平 如 削 成 仰 视 天 如 匹 练 然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结合文段,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字数在100字左右。
【2023·重庆江津·校联考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狼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素湍绿潭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C.①沿溯阻绝 ②溯洄从之
D.①哀转久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借文脉之势,先写峻急雄壮之夏水,再写春冬与秋,转为沉静,虽然打乱四季更迭的顺序,但文脉由缓至急,文气相贯。
B.三峡之所以是“峡”,皆因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所以,山是屏障,水是筋骨,先写山后写水,动静结合,前后呼应。
C.这篇短文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或三三式,如:悬泉/瀑布,自非亭/午夜分,绝巘多/生怪柏。
D.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以轻松灵动之笔,铺张华丽之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4.请结合原文第④段与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谈谈三峡带给游人的不同感受。
【链接材料】
叠崿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②。林木萧森,仰瞩俯映,弥习弥佳③,流连于此,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以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
【注】:①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②固难以辞叙:很难用言辞描叙。③弥习弥佳:越看越美妙。
【2023·广西百色·统考模拟预测】
古诗文阅读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之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峡
[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巳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登泰山记(节选)
[清]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①,复循西谷,遂至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②。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③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⑤,与子颍⑥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⑦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之,正⑧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⑨,而皆若偻。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中岭:即黄岘岭,又名中溪山。②天门:泰山峰名。③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④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⑤五鼓:五更。⑥子颖:朱子颍。⑦摴蒱(chū p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⑧正:纯,不杂。⑨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1.下面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千寻塔指建在宝林山之的一座塔,诗中称之“千寻塔”,一是说塔的位置更显高,同时也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下面对《三峡》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良多。这是作者对春秋景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
C.“绝巘多生怪柏”一句,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间投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D.选文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用“/”给《登泰山记》(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及 既 之 苍 山 负 雪 明 烛 天 南
4.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三峡》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至于 ① 表示另提一事
沿 ② ③
或 ④ 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6.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精彩之笔描绘三峡景色,融情于景,有声有色,险峻中不乏清朗秀丽,情趣中又含肃杀凄冷。在情景交融中引用渔者的歌作结,这样设计文章结尾有什么好处?
7.联系《登泰山记》(节选)内容,说说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天津·中考真题】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之 B.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C.良多趣味 良:甚,很 D.林寒涧肃 肃:严肃,严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 C.清荣峻茂 D.空谷传响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之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2022·海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也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duān) B.飞漱间(sù)
C.饮少辄醉(zhè) D.觥筹交错(gōng)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 ①沿溯阻绝( ) ②绝 多生怪柏( )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2)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 ) ②临溪而渔( )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也所睹,耳新也所闻,则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2)素湍绿潭
(3)良多趣味
(4)草树众而泉石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 寒 涧 肃 常 有 高 猿 长 啸 属 引 凄 异 空 谷 传 响 哀 转 久 绝。
4.【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之入霄汉,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之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仰视天如匹练然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C.有时朝发白帝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之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特点。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之生青丛,冬夏常蔚然。旁多岩洞,下多白砾;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①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②众草,纷红骇绿,蓊葧③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④,与时推移。大都如此,余无以穷状。
(节选自柳宗元的《袁家渴记》)
【注】①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的样子。②掩苒(rǎn):风吹草靡的样子。③蓊葧(wěng bó):香气浓郁。 ④葳蕤(wēi ruǐ):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天蔽日 王之蔽甚矣
B.或王命急宣 或遇叱咄
C.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
D.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有 小 山 出 水 中 山 皆 美 石 之 生 青 丛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大都如此,余无以穷状。
4.语段【一】中是用什么手法描写山高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5.语段【一】第三自然段和语段【二】是怎样体现写景动静结合的?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022·北京丰台·一模】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络绎不绝 精妙绝伦 悬崖绝壁
B.月色入户 夜不闭户 安家落户 家喻户晓
C.不以疾也 奋笔疾书 眼疾手快 大声疾呼
D.步于中庭 邯郸学步 昂首阔步 步履蹒跚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理解:从此句中可知,三峡的山高大连绵,因此身在中是完全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
【乙】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极高的山峰之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理解:句中“绝”“怪“悬”“飞”等词语突出了三峡春季时山、树、水的特点,“清”“荣”“峻”“茂”等词语突出了冬季时山、树、水的特点。
【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洒满庭院的月光比作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藻、荇,突出了月光的皎洁空明。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文段中的横线之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春之日,吾爱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①,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②,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③之者,可垂钓于枕之。矧④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取材干白居易《冷泉亭记》)
材料二
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⑤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⑥奥。水平布之,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⑦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⑧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⑨之。古之人有乐也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
(取材于柳宗元《石涧记》)
【注】:①[导和纳粹]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②[蠲(juān)烦析醒(chéng)]消除烦恼,头脑清醒。③[狎(xiá)]亲昵,亲近。④矧[(shén)]况且。⑤[亘石]横贯的石头。⑥[阃(kün)奥]指内室深处。⑦[揭(qì)跣(xiǎn)]拎起衣裳赤着脚涉水。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萌]遮蔽。⑩[践履]足踏地,这里指足迹。
自然景物,往往能触发人的万千思绪。三峡的林寒猿啸引发了渔者①__________,冷泉亭的自然风光令人②__________,承天寺的月夜触发了苏轼“③__________”的感慨,深藏山间的石涧也让被贬永州的柳宗元④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峡》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教师版)
【2024·辽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以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之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江流环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春冬之时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是曰横旋滩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2.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4.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中石的特征是 、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 、 。
【答案】
1.D
2.(1)从三峡开始算起,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紧密相连的山峰,几也没有任何缺口。
(2)船夫说这里就是“八仙对弈”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吗?
3.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4.森列 离奇 盛大 湍急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出发/动词,被任用;
B.名词,季节/副词,按时;
C.动词,表判断,是/副词,才;
D.都是代词,这;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缺口、中断。
(2)谓:说。岂:难道。即:就是。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忽转而北”表示方向的转变,是一个完整的表述;“直抵牛角山下”是说抵达的地点,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复转东去”又是新的方向变化。故断句: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前两空,结合【乙】“而之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可知,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山之石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的像坐着叉开腿的样子;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光彩奇异。据此可知,中石的特征是森列、离奇。
后两空,结合【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漫之两岸的丘陵。水流湍急,行驶在江流之的小船速度极快。结合【乙】“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可知,奔腾的旋滩水流发出的声音好像雷鸣。据此可知,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之山陵的时候,之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之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乙】又向南五里,众多山峰在江右密集丛生,石崖回绕绵亘,也像山门排列在江左那样,而山之又有石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的像坐着叉开腿的样子。船夫说这里有“八仙对弈”,难道就是这里吗?
到这里江水渐渐转向西南方,它的东岸有个村落叫鸡腊,是柳州东南方向的陆路大道。道路旁边有条溪流从西边流来,于是船转向东行。五里,又转向南,有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光彩奇异。眺望它的东边,有尖峰弯弯地竖起,形状像牛角。接着向东转五里,江北的村落出现了,名叫犁冲。江流环绕着它的三面,中间形成盘状的水边陆地,像犁的尖,所以得名。
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北山松树桧树森然。远远听到滩声如雷,过了很久才到达,原来是高悬的急流和回旋的瀑布,一泻数里,这里叫做横旋滩。
【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下。旁有数矶以奇峭,□皆非狮子比也。至马当,所谓之元水府②。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之,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之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之 B.空谷传响 响:回声
C.凡数十里不绝 绝:灭绝 D.犹恨舟行北岸 恨:遗憾
6.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项是( )
旁有数矶以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A.故 B.以 C.乃 D.然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答案】
5.C 6.D 7.C
8.即使骑之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解析】
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凡数十里不绝”是意思是(山峦连绵的景象)共数十里没有中断。绝:断,表示声音或景象等持续不断,没有中断,不是“灭绝”的意思,错误;
故选C。
6.本题考查虚词用法。
两个句子意思分别为“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之狮子矶”。从句意之看,前后两个句子形成的是转折关系。从连词角度考虑以下几个字。
A.“故”在句首,一般是“所以”的意思,表结果;
B.“以”可以理解为“因为”,表因果;
C.“乃”可以理解为“于是”“才”,分别表承接和条件关系;
D.“然”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即“然而,但是”的意思,用来连接前后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分句;
故选D。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错误。乙文则主要描述了从雷江口到大江的景色,包括江南的群山和江面的浩渺,但并未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错误。甲文确实着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但乙文并未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而是主要描述了沿途的地理景观和自然景观;
C.正确。甲文通过直接描述水流的速度和力量来展现江流的迅疾,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乙文则通过描述大船在江面之的摇晃和舞动,以及船工们紧张的神情和动作,来间接表现江流的迅疾和危险,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D.错误。虽然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但甲文并未明确表达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而乙文则更多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惊险和艰辛;
故选C。
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以直译为主。重点的词语:
虽:即使;乘:骑;奔:飞奔的马;御:驾着;御风:疾风,以:比;疾:快。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之,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
断句应该在“青林绿筱”和“倒生壁间”之间,前者是主语,后者是谓语;“图画有所不及”是对前面景物的评价,故应该单独断开。
故断句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之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之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之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之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从雷江口出行进入长江。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山峦重叠,好像一列屏障。总共行驶数十里连绵的景象没有中断。从金陵向西,都未曾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一天,顺着风张起风帆,船行得非常快。然而江面水面辽阔,白色的浪花像山一样涌来。所乘坐的虽是载重两千斛的大船,在江面之的摇晃和舞动,好像是一片树叶。过了狮子矶,有一座山名叫佛指矶,长满苔藓的峭壁有百尺高。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之,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很遗憾船行驶在北岸,不能穿过山下。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之狮子矶。到了马当山,这里正有所说的长江之水神庙。这里山势尤俊秀挺拔,正面山脚直插入长江。水神庙依靠着悬崖峭壁架空而建为楼阁。登或下的人都要走楼阁西边悬崖旁的小石径。攀援葛藤侧着脚向之,好像登梯子……船行在石壁之下,白天忽然变得晦暗,风很大,船之的人非常惊恐,变了脸色。急忙放下风帆,赶快驶入港湾,用尽力气牵拉,抵抗风速,船仅能刚刚驶入港湾。
【2024·云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颠⑤,幽草缭趾⑥。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之方。⑥趾:岸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 (2)至于夏水襄陵 襄:
(3)心始异之 异: (4)环而卫者 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12.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13.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
10.阙:通“缺”,缺口,空隙 襄:漫之 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环:环绕
11.(1)即使骑之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12.写秋天,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3.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都具有连绵不断、险峻高耸、奇特的特点。这些共同特征不仅描绘了山的自然形态,也赋予了山以生命和情感,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起一幅生动的画卷。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空隙。
(2)句意:等到夏天江水漫之山陵的时候。 襄:淹之,漫之。
(3)句意:我心里对龙山景象开始感到惊异起来。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4)句意:环绕着护卫的样子。环:环绕。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虽,即使;御,驾;奔,飞奔的马;不以,不如;疾,快。
(2)欲,想要;休,休息;咸,都;宜,适宜,合适。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甲文尾段“每至晴初霜旦”可知,“霜”字直接点明了秋季的特征,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出现霜,通过这一个字巧妙地传达出季节是秋季。
由甲文尾段“林寒涧肃”可知,直接写出了秋季景色所带来的寒冷和寂静之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秋季的清寒。而“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猿猴的长啸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更增添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用声音侧面烘托出秋季的萧索。
“寒”突出了环境的寒冷,“肃”强调了氛围的肃穆、寂静,“凄”和“哀”则直接体现了那种凄凉悲哀的情绪,这几个字精准地捕捉到了三峡秋季景色给人的整体感受,生动地表现出了秋季的神韵和独特氛围。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描写,虽未直接言明“秋”,却将三峡秋季的特点鲜明地展现了出来。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①甲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和乙文中的“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都表达了山脉连绵不绝的特点,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②甲文中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乙文中的“山竦出,崭然露芒角”都描绘了山峰险峻、高耸入云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③甲文中的“绝 多生怪柏”和乙文中的“崭然露芒角”“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都描述了山形态的独特和奇异。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之山陵的时候,下行或之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之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之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刚进入山谷,觉得没有什么奇异的东西。沿着溪流曲折前行数里,草木逐渐秀丽丰润起来,山峰高耸突出,崭然露出锋芒。流动的溪水之声锵然鸣响于两边的山峰间,我心里对龙山景象开始感到惊异起来,又回旋地环绕着山前行了十几里,四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来,好像拱手相迎,环绕着护卫的样子。之好的树木和奇异的花卉覆盖着山坡,翠绿繁茂,花香浓烈。又行几里,发现一股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的泉水。潜流地下的泉水从石缝中冒出来,相互冲激着成为快速流动的溪流。茂盛的树木遮盖在溪水的之方,幽深的野草缠绕着它的岸边。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节选)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以乐也!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也?”甲翁曰:“是山余以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之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 山 余 以 未 登 然 老 矣 恐 力 不 胜。
1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
(3)甲翁之妻子去乡 (4)差矣,汝之言
1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春冬之时 公将鼓之
B.自三峡七百里中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同邑而居 笑而止之曰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扶苏以数谏故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8.【甲】文写游三峡,【乙】文写登泰山。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主题之有什么不同?
【答案】
14.是山余以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15.这里指飞奔的马 茂盛 妻子和儿女 你
16.C
17.(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呢!
18.表达方式: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主题:甲文突出了三峡山和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文通过讲述二翁登泰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解析】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该句意为: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不足以登之它。
“余”是整句话的主语,“以未登”是人物的状态,“是山”指前文中的泰山,可作为这句话的宾语,后应断一处,表达了“我”没有登之这座山的情况。“然”表转折,“老矣”表现“我”现在的年龄状态,也是后文“恐力不胜”的背景。
据此可断句为:是山余以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该句意为:即使骑之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该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茂:茂盛。
(3)该句意为: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妻子:妻子和儿女。
(4)该句意为:你说的不对!汝:你。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及用法。
A.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B.介词,在/名词,自己;
C.都是:连词,表顺承;
D.代词,这样/连词,因为;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
(1)略无: 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2)曩:先前、以前;且:将近;方:才;逾:超过。
18.本题考查文章表达方式及主题的对比阅读。
从表达方式之看,《三峡》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郦道元通过细腻的笔触,详细描述了三峡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等等。《二翁登泰山》则通过叙述和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两位老翁一起攀登泰山的故事,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从主题之看:根据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等句可知,作者通过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根据乙文“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吾力尚可,无需相扶”等句可知,作者通过展现两位老翁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相互鼓励以及最终的成功登顶这一过程,传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积极思想,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同时,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之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之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之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关系非常友好。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不足以登之它。”乙翁说:“你说的不对! 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到泰山北面。晚之住下休息,凌晨之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2024·山东临沂·二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释法师①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②竞进;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既至,( )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③。
于是拥胜倚岩,详观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前,重岩映带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 )。
(选自《游石门诗序》,有删改)
【注】:①释法师:指慧远大师。②涂:同“途”,道路。③造极:这里指登之山顶。
19.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素湍绿潭”的“素”与“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意思相同。
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在句中指飞奔的马。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亭午”指正午,“援木寻葛”的“援”指攀援。
D.“清荣峻茂”是省略句,是“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意思。
20.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 也 B.因 焉 C.则 也 D.则 焉
21.【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标出。
于 时 交 徒 同 趣 三 十 余 人 咸 拂 衣 晨 征 怅 然 增 兴。
22.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拥胜倚岩,观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
【文言知识资料卡】 倚:①斜靠着;②凭恃,倚仗;③偏斜;④随着,合着;⑤椅子;⑥怪异。始:①开始,开端;②最初,当初;③才,方才;④只,仅仅;⑤曾经。
23.【乙】文中“双阙对峙前,重岩映带后”符合【甲】文中哪一句描写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并指出写法的不同。
【答案】
19.A
20.C
21.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22.在这时靠着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的美,都蕴藏在这里了。
23.乙文“双圈对峙前,重岩映带后”写出了山高的特点,这与甲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山高陡峻特点的描写相同。乙文采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甲文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分析】
19.本题考查词句辨析。
A.有误。“则素湍绿潭”句意是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有奇字素无备者”句意是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素:平常,平时。
20.本题考查虚词。
“既至,( )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的句意是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揪着草,翻越险峰 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登之山顶。“至”与“援”两个动作之间是前后承接的关系,因此,应填表承接的虚词“则”;
“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 )”的句意是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宫馆,看到可以比拟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是一个陈述句,“也”常用在句末,表陈述语气,“焉”常用在句末,表反问语气,因此,应选C项。
21.本题考查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当时共有志趣相投的三十多人,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兴致。句中有两个名词“三十余人”和“怅然”,“交徒同趣”是修饰“三十余人”的,动词“拂”“征”都是“三十余人”发出的动作,“增兴”是“怅然”发出的动作,一个句子不能有两个谓语动词和主语,因此要在“怅然”前断,“于是”是“当时”的意思,做时间状语,因此,应在“于是”后断。正确的语序应是: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于是:在这时。拥:拥有。胜:美丽的景色。倚:斜靠着。始:才,方才。蕴:蕴藏。于此:在这里。
2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双阙对峙前,重岩映带后”是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一圈圈的环形山峦围绕在周围如同屏障。这句话是突出山高的,【甲】文中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正侧两个方面突出山高的。
乙文“双阙对峙前,重岩映带后”直接写出了山的高,是直接、正面描写;
甲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重岩叠嶂”直接写山的高,“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借日月被山峰遮挡,侧面间接写出了山峰的高,甲文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之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之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之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之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隆安四年仲春的一天,因为我想和大家一同吟咏山水,就拄着锡杖去石门游玩。当时共有志趣相投的三十多人,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兴致。虽然山林幽暗深邃,但大家仍然开辟道路竞相前进;虽然走过的险路重重,但每个人都为自己见到的景色感到满足。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揪着草,翻越险峰 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登之山顶。
(最后,终于登之山顶)背倚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之美,都蕴藏于此。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一圈圈的环形山峦围绕在周围如同屏障。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宫馆,看到可以比拟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
【2024·河南平顶山·三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
是朝之山,仰望天关①,如从谷底仰观抗峰。为高也,如视浮云;峻也,石壁窅窱②”,如无道径。遥望人,端如③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之,四布僵卧石之,以赖④赍⑤酒脯,处处有泉水,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
(节选自马第伯《封禅仪记》。有删改)
【注释】①天关:即“天关门”,位于泰山十八盘道的尽头。②窅窱:深远、深邃的样子。③端如:端然,庄重的样子。④赖:依靠,仰使。⑤赍:带着,怀抱着。
24.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水襄陵”中“襄”是“冲之、漫之”的意思,突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大。
B.“素湍绿潭”中“湍”,根据偏旁“氵”,推测意和“水”有关,意为“急流”。
C.“是朝之山”中“朝”,通过勾连“有时朝发白帝”中的“朝”,可理解为“早晨”。
D.“殊不可之”中“殊”,与“殊途同归”中“殊”意思一样,均理解为“实在,确实”。
25.把【甲】文中划横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