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4《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4《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9 10: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
【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之石何 安求能千里也
B.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心志
D.惧不已也 是以不可以已也
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
C.帝感诚。(被动句)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
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
C.选文第①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
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也?”
孔子不能决③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也?”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如鸣珮环
B.帝感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及日中如探汤 及家穿井
D.孰为汝多知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022·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以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以不甚失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面山而居 而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 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予少时读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虽有勤劳之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①于郊衢②,抚节③悲歌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注】:①饯:饯行,就是用酒食送行。②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③抚节:节,是一种乐器。抚节,就是弹奏乐器,可译作“弹琴”。④悲歌:高歌。悲,表示声音高亢,不是悲伤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3)自谓尽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潭西南而望
B.饯于郊衢 达于汉阴
C.惩山北之塞 未穷青之技
D.以残年余力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土石何?
(2)薛谭乃谢求反。
4.《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请联系现实,简要写出你的体会。
5.请你对薛谭作全面而简要的评价。
【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妻献疑曰/真无马邪
C.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心志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_____
②何苦而不平_____
③惧不已也_____
④不足学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之
C. 以残年余力/何以战
D. 如土石何/屠自后断股
3. 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忌不自信。
C. 居庙堂之高则忧民。 D. 南冥者,天池也。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意,又不肯竟学。
5. 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2022·天津河北·一模】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④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室:家。
B.达于汉阴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叟:老年男子。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泛指鸟、兽的毛。
2.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我和你们一起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②邻居家从京城来的一位寡妇
C.③河曲智叟吓得以逃跑来回应 D.④天帝感动于操蛇之神的诚心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甚至还吸引了孩童“跳往助之”,这充分说明愚公的愿望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符合人们普遍意愿的合理需求。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与“荷担者”“叩石垦壤”“箕畚”相呼应,表现出移山的艰难,也从侧面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从名字可以看出,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对比性,智叟这个人物的作用就是从反面衬托愚公的形象。
D.结尾写到操蛇之神受天帝之命背走了两座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2022·北京平谷·二模】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肉食者谋之 不谋而合
B.面山而居 居庙堂之高 居安思危
C.指通豫南 阡陌交通 通宵达旦
D.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根深蒂固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之妻从“质疑”的角度提出问题,对愚公的身体健康状况表示怀疑,认为即使挖山也一定不能成功,对“移山”表示反对。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能辩证地看问题,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既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
3.根据短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之填写恰当内容。
【链接材料】
蜀之鄙①有二僧:一贫,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注】:①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愚公和“贫僧”都是有远大志向的人。愚公的志向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贫僧”则以“_______”为自己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愚公是________;“贫僧”则_______。两则故事的结果共同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2022·天津和平·二模】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苦于)
B.杂然相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下列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趣豫南,达于汉阴,可也?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突出了移山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点明了愚公移山的原因。
C.愚公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来反驳智叟的嘲笑,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D.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他们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与讽刺的态度。
【2022·之海青浦·二模】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甲】文选自课文《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子何恃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话题 人物 态度 理由
甲文 移山 智叟 反对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 坚持 (4)
乙文 (1) 富僧 (2) (5)
贫僧 (3) 一瓶一钵足矣
5.【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相似的道理: 。
【2022·山东济宁·二模】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之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之:加之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室之始成也善 善:好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 生 为 室 今 虽 善 后 将 必 败。
【2022·北京丰台·二模】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以谬称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也?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日以还 以身作则 全力以赴 相濡以沫
B.以书假余 狐假虎威 弄假成真 不假思索
C.跳往助之 置之度外 不速之客 泰然处之
D.聚室而谋 不谋而合 与虎谋皮 不相为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
【甲】或遇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先达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来辩解。
理解:宋濂问学时遇到先达严厉的斥责,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多年后回忆起来仍流露出对先达的不满。
【乙】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之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
理解:宋濂外出从师学习极艰难,山高路远,天寒地冻。这样恶劣的环境也不能动摇他求学的决心。
【丙】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理解:愚公妻子的语气充满嘲讽,她认为愚公年老体弱,甚至连土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
3.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说实现志向要靠实干。请你阅读甲、乙两文及下面材料,说明宋濂、愚公和岳飞实现志向的行动有哪些。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术,能左右射。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2021·云南昆明·二模】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沧州有轿夫田某,母患臌①将殆②。闻景和镇一医有奇药,相距百余里。昧爽③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然是夕卫河暴涨,舟不敢渡。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众虽哀之,而无如何。忽一舟子解缆呼曰:“苟有神理,此人不溺,来来,吾渡尔。”奋然鼓楫,横冲白浪而行。一弹指顷,已抵东岸。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臌(gǔ):鼓胀,中医病名。②殆:危险。③昧爽:拂晓;黎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始一反焉 反:__________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__________
(3)固不可彻 彻:__________ (4)苟有神理 苟: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
(1)且焉置土石?
(2)然是夕卫河暴涨,舟不敢渡。
3.阅读【甲】【乙】两文,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人物 原文 描写方法 人物心理
妻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语言描写 A_________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___________ 嘲讽
田某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 焦急
4.两文都借“神力”结尾,在内容之有何共同作用?请任选一点结合选文具体分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愚公移山》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教师版)
【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之石何 安求能千里也
B.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心志
D.惧不已也 是以不可以已也
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
C.帝感诚。(被动句)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
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
C.选文第①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
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
1.D
2.B
3.A
4.C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加强反问语气/它,代指千里马;
B.顽固/使……巩固;
C.苦于,被……所苦/使……劳苦;
D.停止/停止;
故选D。
2.本题考查特殊句式辨析。
B.句意:儿子又可以生孙子,孙子又可以生儿子。并无特殊句式。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错误,从第②段“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中的“毕力平险”“指通”“达于”都可以看出他是有决心有目标的。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由第②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可知,“孀妻弱子”来相助正表明愚公移山之举是很得人心的,故选项“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理解有误。
故选C。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之,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之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之智叟笑着阻止他,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之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之。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也?”
孔子不能决③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也?”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如鸣珮环
B.帝感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及日中如探汤 及家穿井
D.孰为汝多知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案】
1.C
2.D
3.A
4.(1)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之。
(2)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远。
【解析】
1.A.如:与“何”连用,“把……怎么样”/动词,像;
B.诚,名词,诚心/副词,实在,确实;
C.及:都是“等到”的意思;
D.知:同“智”,智慧/动词,懂得,知道;
故选C。
2.考查对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D.【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是判断句,不是“被动句”。故选D。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是从关心愚公的角度提出疑问。“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她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所以选项“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叩(敲、打)、箕畚(是用箕畚装土石)、尾(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以(认为)、去(离,距离)”两个词是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之,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之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之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之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之。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022·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以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以不甚失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面山而居 而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 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予少时读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虽有勤劳之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以不甚失
2.C
3.(1)于是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手头泥土运到渤海的边之。
(2)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之。
4.能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内含(咬定目标、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等)和乙段内容(天资聪颖但不勤奋,年纪大了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进行劝勉,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想干成任何事业,就务必保持坚韧不拔的恒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学习更是如此,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不加以勤奋努力读书,学业也终将会被荒废啊。即使你现在听力和视力不如以前,但你能坚持不懈,学业也终会有所成,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之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故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以不甚失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A.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B.动词,依仗/动词,背;
C.都是“代词,我”的意思;
D.代词,指愚公/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遂,于是;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故,所以;虽,即使;废,荒废。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要移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根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可知两座山非常的高大,愚公想要移山困难重重,但愚公无所畏惧,体现了愚公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根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知愚公先制定目标,目标明确;根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具有矢志不移、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
乙文叙述了秦观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时学时辍,年长又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事。可从愚公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秦观进行劝勉,告诉他学习以如愚公移山,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导致学业的败坏。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决心、毅力,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虽然现在记忆大不如前,但只要一直坚持勤奋读书,也终有所成。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很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之,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孤,才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之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之。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自我惩戒,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力和视力都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之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可叹啊!使我学业败坏的,常常还是这“不勤”和“善忘”呀。
【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①于郊衢②,抚节③悲歌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注】:①饯:饯行,就是用酒食送行。②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③抚节:节,是一种乐器。抚节,就是弹奏乐器,可译作“弹琴”。④悲歌:高歌。悲,表示声音高亢,不是悲伤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3)自谓尽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潭西南而望
B.饯于郊衢 达于汉阴
C.惩山北之塞 未穷青之技
D.以残年余力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土石何?
(2)薛谭乃谢求反。
4.《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请联系现实,简要写出你的体会。
5.请你对薛谭作全面而简要的评价。
【答案】
1.(1)阻止 (2)无、没有;只、仅 (3)穷尽、学完了
2.A
3.(1)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请求返回(继续学习)。
4.示例:坚持不懈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通过“神舟”“天宫”“天舟”等历次飞行任务,为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近30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科技自强之路,坚持不懈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5.薛谭开始学习技艺时浅尝辄止,骄傲自满,应当批评;后来,他知错能改,继续学习,值得表扬。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1)句意:河湾之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止:阻止。
(2)句意: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止:无、没有。
(3)句意:自己就以为学完了。尽:穷尽、学完了。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都是连词,表修饰;
B.介词,在/介词,到;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D.介词,凭/连词,表目的,来。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有:(1):加强反问语气。如……何:把……怎么样。(2)乃:于是。谢:道歉。反:通“返”,返回。
4.本题考查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和对选文内涵的延伸。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谈体会,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或者现实中的名人事例等来谈“坚持不懈”的重要性。首先明确观点,然后概述事例,最后总结即可。现实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比如练习书法、钢琴等,如果不能坚持不懈,是很难练好的;再如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筹划,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神舟五号到如今的神舟十二号,从杨利伟一个人之天到如今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近30年的历程,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可能发展的如此之快、如此成功的。还可以写中国女排,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她们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由此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5.本题考查鉴赏选文人物。对薛谭的评价需要借助他的言行,评价就是肯定或者批评做法。结合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拜师学艺,学了时间不长,自认为学到了老师的精髓,就要辞归,这说明他学习浅尝辄止,容易骄傲自满,这样的态度是学不好的,这时的他应当受到批评;当老师为他践行,一曲悲歌,让薛谭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这时的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错能改,再次回到山之虚心求学,这是值得表扬的。
【参考译文】:
【一】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之,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之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之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之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之。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二】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答案】
1.C
2.(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你也太不聪明了!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A.句意:河湾之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止:使……停止,阻止。句意: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止:通“只”,仅有;
B.句意: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固:顽固。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使……坚固,巩固;
C.句意: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闻:听说。句意: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闻:听说。二者一样;
D.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诚:诚心。句意: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
故选C。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
(1)易:交换。始:才。反:通“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B.妻子并没有嘲笑和阻止愚公,她只是“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见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可能面对的困难,让愚公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和打算。故选B。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之,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之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之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之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之。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妻献疑曰/真无马邪
C.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心志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
1.A
2.C
3.B
4.(1)你也太不聪明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分析】
1.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B.“且焉置土石”的正确停顿是: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正确停顿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正确停顿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故选A。
2.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固:名词,顽固/动词,巩固;
B.:代词,他,他的/语气词,加强反诘语气;
C.之:代词,他/代词,他;
D.苦:动词,愁/使动用法,使……受苦;
故选C。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所说的话,表面之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所以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甚(很,非常)、汝(你)、惠(聪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句式倒装。
(2)句中的“易(交换)、反(同‘返’)”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之,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之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装土石到渤海边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之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之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之。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_____
②何苦而不平_____
③惧不已也_____
④不足学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之
C. 以残年余力/何以战
D. 如土石何/屠自后断股
3. 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忌不自信。
C. 居庙堂之高则忧民。 D. 南冥者,天池也。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意,又不肯竟学。
5. 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答案】
1. (1). 同“慧”,聪明 (2). 愁 (3). 停止 (4). 值得
2. C
3. D
4. 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5. 愚公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项羽他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示例: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惠,通假字,同“慧”,聪明。苦,一词多义,愁。已,一词多义,停止。足,一词多义,值得。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
B.之:的/之:到,去;
C.以:凭借/以:凭借;
D.:表反问语气/:它(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A.倒装句;
B.倒装句
C.倒装句
D.判断句。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彻,通达,这里指改变。(2)略,大略、一点点。,代词,指兵法。竟,完成、结束。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愚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在定下目标之后,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移山成功。乙文中的项羽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为他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结合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得出我们所受的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参考译文】:
【甲】:河湾之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之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之。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之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羽则用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不足啊。
【2022·天津河北·一模】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④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室:家。
B.达于汉阴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叟:老年男子。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泛指鸟、兽的毛。
2.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我和你们一起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②邻居家从京城来的一位寡妇
C.③河曲智叟吓得以逃跑来回应 D.④天帝感动于操蛇之神的诚心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甚至还吸引了孩童“跳往助之”,这充分说明愚公的愿望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符合人们普遍意愿的合理需求。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与“荷担者”“叩石垦壤”“箕畚”相呼应,表现出移山的艰难,也从侧面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从名字可以看出,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对比性,智叟这个人物的作用就是从反面衬托愚公的形象。
D.结尾写到操蛇之神受天帝之命背走了两座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答案】
1.D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A.“聚室而谋”的意思是:集合全家人来商量。 室:家。
B.“达于汉阴”的意思是:到达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意思是:河湾之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叟:老年男子。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的意思是:连山之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毛:指草木。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A.“吾与汝毕力平险”的意思是: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的意思是:邻居京城氏的寡妇。
C.“河曲智叟亡以应”的意思是:河湾之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D.“帝感诚”的意思是: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根据“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可知,是天帝命夸娥氏二子背走了这两座山,不是操蛇之神背走;
故选D。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之,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之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之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之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之。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2·北京平谷·二模】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也?”杂然相许。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肉食者谋之 不谋而合
B.面山而居 居庙堂之高 居安思危
C.指通豫南 阡陌交通 通宵达旦
D.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根深蒂固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之妻从“质疑”的角度提出问题,对愚公的身体健康状况表示怀疑,认为即使挖山也一定不能成功,对“移山”表示反对。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能辩证地看问题,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既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
3.根据短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之填写恰当内容。
【链接材料】
蜀之鄙①有二僧:一贫,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注:①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愚公和“贫僧”都是有远大志向的人。愚公的志向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贫僧”则以“_______”为自己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愚公是________;“贫僧”则_______。两则故事的结果共同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答案】
1.A
2.乙
3.欲之南海 带领儿孙及乡邻挖掘山石 凭借着一瓶、一钵独自前往 有志者事竟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
A.相同,商议、谋划;
B.居住\处于\处于;
C.通向\相通\整;
D.顽固\巩固\牢固;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翻译和理解。
甲句中“愚公之妻对‘移山’表示反对”的理解有误,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故选乙。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通过链接材料中“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的内容可知,可填写“欲之南海”;
第二空,通过文中第②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内容可知,愚公立即付诸行动,带领家人和乡邻开始挖掘山石;
第三空,通过链接材料中“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的内容可知,“贫僧”只是凭借着一瓶、一钵独自前往南海;
第四空,愚公移山这则故事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链接材料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
示例一:世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示例二:功夫不负有心人。
示例三: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之,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之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之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之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之。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