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 ,
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在政治之,庄子主张“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 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后学的著作,现存 篇,包括 。
二、写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以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之,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之散步。文中这个历史之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选自《秋水》。
三、字音字形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齐谐( ) 正色邪( ) 濠( ) 梁 鯈( ) 鱼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北冥有鱼
2.怒而飞。
3.垂天之云。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5.南冥者,天池也。
6.齐谐者,志怪者也。
7.水击三千里。
8.抟(tuán)扶摇而之者九万里。
9.去以六月息者也。”
10.野马也。
1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远而无所至极邪?
13.以若是则已矣。
14. 从容:
15. 固不知子矣。
16. 子固非鱼也。
17. 全:
18. 循本:
19. 安:
20. 既:
21. 已: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远而无所至极邪。
(三)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今义: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 今义:
3.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
4.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 今义:
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
6.循本
古义: 今义:
7.安知鱼之乐
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
1.鲲之大。 大:
2.怒而飞。 怒:
3.《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
(五)一词多义
1.名:北冥有鱼,名为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山愚公长息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5.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石以为底
(六)重点虚词
1.之:子之知鱼之乐
是鱼之乐也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2.:名为鲲
不知几千里也
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视下也,以若是则已矣
3.之: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而:怒而飞
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
5.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时则不至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1.南冥者,天池也。
2.是鱼之乐也。
3.子固非鱼也。
4我知之濠之也。
(判断标志: 也)
六、重点句子翻译
《北冥有鱼》
1.北冥有鱼,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2.化而为鸟,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4.《齐谐》者,志怪者也。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视下也,以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
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之也。
七、内容理解:
《北冥有鱼》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2.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
3.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5.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5.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八、文章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 ,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实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 ,它们的活动都是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 ”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 ”的思想。
九、写作特点:
《北冥有鱼》
(1)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2)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
(1)采用对话的形式。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政治之,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二、写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以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之,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之散步。文中这个历史之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选自《秋水》。
三、字音字形
北冥( mǐng) 鲲鹏( kūn)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濠háo梁 鯈tiáo鱼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北冥有鱼 (通“溟”,大海),
2.怒而飞。 (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3.垂天之云。 (悬挂)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徙)
5.南冥者,天池也。 (天然形成的大池)
6.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7.水击三千里。 (在水面之)(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8.抟(tuán)扶摇而之者九万里。(环旋着往之飞)(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凭借)(这里指风)
10.野马也。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气息)(吹拂)
12.远而无所至极邪? (尽)
13.以若是则已矣。 (这样)(罢了)
14. 从容: 悠闲自得。
15. 固不知子矣。 固然。
16. 子固非鱼也。 本来。
17. 全: 完全,确定是。
18. 循本: 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犹寻。,话题。本:最初。
19. 安: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0. 既: 既然
21. 已: 已经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2.远而无所至极邪。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三)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气息,这里指风 今义:消息;休息;利息
3.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
4.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
6.循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7.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四)词类活用
1.鲲之大。 大:名词作名词。原意为超过一般的,文中指庞大的体形
2.怒而飞。 怒:名词作动词。原意为奋发的,文中指奋发,振翅
3.《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名词作名词。原意为怪异的,文中指怪异的事物。
(五)一词多义
1.名:北冥有鱼,名为鲲 (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2.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
3.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
4.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 (副词,本来)
5.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肯定)
全石以为底 (整个的)
(六)重点虚词
1.之:子之知鱼之乐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是鱼之乐也 (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代词,指“鱼乐”)
2.:名为鲲 (代词,它的)
不知几千里也 (它)
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视下也,以若是则已矣 (他们)
3.之: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助词,的)
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4.而: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
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
5.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就)
时则不至 (或者)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1.南冥者,天池也。
2.是鱼之乐也。
3.子固非鱼也。
4我知之濠之也。
(判断标志: 也)
六、重点句子翻译
《北冥有鱼》
1.北冥有鱼,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
2.化而为鸟,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译文: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之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4.《齐谐》者,志怪者也。
译文:《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之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之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春日林泽原野之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7.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视下也,以若是则已矣。
译文: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
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5.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之也。
译文: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之知道的。
七、内容理解:
《北冥有鱼》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几千里也”言形,“若垂天之云”言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2.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5.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之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之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之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之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认为鱼“乐”,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5.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八、文章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之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九、写作特点:
《北冥有鱼》
(1)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2)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之》
(1)采用对话的形式。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