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4 17:1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一、选择题
1、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2、20世纪90年代,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D.打破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
3、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其背景是
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C.两岸实现大三通 D.澳门回归祖国
4、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5、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6、.“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7、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8、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9、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10、 2012年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首次提出“一国两区”,即一个国家,两个地区(大陆,台湾)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的事件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
B.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C.1992年,两会(海基会,海协会)发布“九二共识”
D.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11、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2、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13、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14、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评论说"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 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一一确保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一一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5、 1982年2月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 “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 )
A. 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
B.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 “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 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材料三 2011年10月10日,两会领导人第七次会谈在天津正式举行。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快两岸投资保障协议最后阶段的协商,在下次两会会谈中签署协议。……目前双方协商团队已就投保内容形成诸多共识并基本达成一致,两会对此表示充分肯定。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国内背景。
2、 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近期两岸关系发展的特点。
17、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2)“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3)材料三、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黄遵宪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上个世纪的20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3)材料三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从国共两次合作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1、B
2、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相关知识点,可从落实各项重大事件的时间来判断。A项——1984年;B项——1997年;C项——2008年;D项——1999年,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背景选A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台海关系。“九二会谈”主要是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与三通的实现无直接关系,排除A。一国两制两岸至今未达成共识,排除B。“汪辜会谈”遭到了台湾台独势力的反对,排除C。故选D。
5、【答案】C
【解析】首先需要注意徐蚌会战是国民党政府对淮海战役的称法。分析材料可以看到马英九反对国共两党类似淮海战役的战争,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各选项,本题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明显。
6、【答案】C
【解析】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台海关系。注意时间1987年,故选A。其他三项时间不吻合。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中共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的变化。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反映出毛泽东由建国初50年代的武力解放已经在开始探索采取和平方式统一台湾。
9、 【解析】A 从题干看,说明中国人大常委会改变了对台政策,实际是蕴含了一国两制的思想,故答案为A;B项在1979年元旦,时间不符,排除;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是“一国两制”, C项排除;D项错在“直接”的说法。
10、C
【解析】考点:祖国统一的潮流。本题主要考察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的能力。两岸的分离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国家”,这也是“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
11、D
12、A
13、C
【解析】题目实质在问台湾问题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14、B
15、A
16、
17、
18、(1)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一国两制。
(4)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答出任何一点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