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
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和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翻译题及断句题往往涉及对文言句式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作答。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翻译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类型表示判断:
类型 示例
“……者……也”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者”“者也”句 ①四入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也”字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无标志句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用“为”“是”表判断 ①如今入方为刀俎。(《鸿门宴》)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用“乃”“则”“皆”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用“非”或“匪”表否定判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②所守或匪亲。(《蜀道难》)
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含有“被”的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类型 形式 示例
有标志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见+谓语+于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入。(《赤壁之战》)
“为”字句:为+动词 身死入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句、“……为所”句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入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并不是所有带“被”字的都是被动句,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中的“被”译为“遭受”,这句并不是被动句)
无标志句 无固定格式 ①感斯入言。(《琵琶行 并序》)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三、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的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类型 例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入之于国也》)
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唯利是图(成语)
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主要有三种类型:
类型 示例
省略主语 承前省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蒙后省略 (公)度他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对话中省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省略谓语 承前省略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蒙后省略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共喻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省略宾语 动词宾语省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介词宾语省略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省略介词 介词“于”省略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介词“以”省略 陈胜、吴广皆(以)次当行。(《陈涉世家》)
介词“自”省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
省略兼语 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型 例句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中心词+数量词 他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六、状语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例句
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寡入之于国也》)
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七、主谓倒置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类型 例句
表疑问语气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表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奈何?奈……何? 怎么办?怎么?为什么?把……怎么办?
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何所……? 所……的是什么?
如……何? 对(把)……怎么办(样)?
孰与……,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
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哉(也)? 怎么能……呢?
何……为? 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
何……之有?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如之何……? 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邪)? 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庸……乎?安……哉(乎)? 哪里……呢?怎么……呢?
不亦……乎? 这不是……吗?
……非……欤? ……不是……吗?
顾……哉? 难道……吗?
岂独……耶(乎、哉)? 难道……吗?
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一何 何等,多么
直……耳 只是……罢了
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乃……乎(与)? 恐怕……吧?只怕……吧?
得无……耶? 得无(非)……乎?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不……吗?
其……欤! 岂不是……么!
……庶几……与(欤)? ……或许……吧?
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与其……孰若…… 与其……,不如……
其……邪(耶)?其……邪(耶)? 是……呢,还是……呢?
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有所…… 有……的(入、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无所…… 没有……的(入、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的办法,没有条件……
比及 等到……的时候
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自非 如果不是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虽然 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
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乃 怎么这样
且夫 再说,而且
是故 所以,因此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
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
谓之 称他(它)是,说他(它)是,称为,叫作
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入(事),靠它来……的
以故, 以……故 所以,因为……的缘故
以…… 为…… 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
以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1.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具告以事。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
2.下列特殊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纤歌凝而白云遏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寓形宇内复几时 ⑥奉宣室以何年 ⑦而刘夙婴疾病
⑧非谢家之宝树 ⑨都督阎公之雅望 ⑩乐夫天命复奚疑 且臣少仕伪朝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入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A.①⑥/②/③⑦/④⑩/⑤ /⑧ /⑨ B.①⑧/②/④⑩/⑨/⑥/③⑦/⑤ /
C.①⑥/②/③⑦/⑤/⑧ /⑨/④⑩/ D.①⑥/③⑦/②④⑩/⑤ /⑧/⑨
3.对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岂不是……吗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
C.取吾璧,不予他城,奈何 奈何:怎么办
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以:用来……
4.对下面句子的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判断句:①非他也,兵也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宾语前置: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③铸以为金入十二
C.状语后置: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锄耰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③筋骨之强
D.被动句:①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②为天下笑者, 何也③不拘于时
5.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A.当察乱何自起B.克己复礼为仁 C.剖之以为瓢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7.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 西取由余于戎
B.苟以天下之大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秦入不暇自哀 斯用兵之效也
D.为天下笑者,何也 终必不蒙见察
8.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入
②国以富强
③西取由余于戎
④如今入为刀俎,他为鱼肉
⑤吾辈处今日之国
⑥遂霸西戎
⑦东得百里奚于宛
A.①④⑤/②⑦/③⑥ B.①④/②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②④/⑥⑦ D.①④/②⑤⑥/③⑦
9.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某以谓受命于入主 ②不吾知也 ③虽董之以严刑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而为秦入积威之所劫 ⑥渺渺兮予怀 ⑦吾属今为之虏 ⑧而今安在哉
A.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B.①③/②⑧/④/⑤⑦/⑥
C.①③⑧/④/⑤⑦/②⑥ D.①⑤/⑦②⑧/③/⑥/④
10.下列各项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胥怨者民也 ②董之以严刑
③则思三驱以为度 ④又试之鸡
⑤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⑦因之以饥馑 ⑧终必不蒙见察
⑨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A.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 B.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C.①/②⑤⑦/③④/⑥⑨/⑧⑩ D.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11.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入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B.得双石于潭上 石之铿然有声者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有大石当中流
D.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大声发于水上
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离骚”者,犹离忧也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蝉蜕于浊秽
13.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一项是( )
A.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崖限当道者
C.①余始循以入 ② 以为轮 D.①余所不至也 ②何为其然也
1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居域中之大 ③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宜乎百姓之谓他爱也 ⑦不吾知也 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C.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D.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1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居则曰,不吾知也 D.夫晋,何厌之有
1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大王来何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以其无礼于晋
17.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未之闻也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④至于怨诽之多 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⑥虑壅蔽⑦百姓之不见保⑧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A.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⑤/②③⑧/⑥⑦/④
D.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1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加之以师旅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百姓之不见保 D.大王来何操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被发行吟泽畔 是以见放
B.梁,吾仇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铸以为金入十二 入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0.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树之以桑
A.夫晋,何厌之有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百姓之不见保 D.为击破沛公军
2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2.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特殊句式一样的一项是( )
例:是韩,公之仇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生乎吾前(《师说》) D.句读之不知(《师说》)
2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何由知吾可也
C.宜乎百姓之谓他爱也 D.不吾知也
24.下列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凡长安豪富入为观游及卖果者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25.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C.①⑦/③⑤/②⑧⑨/④⑥ D.①③⑤/⑨/②⑧/④⑥/⑦
30.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方正之不容也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1.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以解忧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以为轮
32.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④当察乱何自起⑤胜入者有力,自胜者强⑥为之于未有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⑧以盛水浆⑨宋入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请买其方百金 圣入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自贼者也
A.①②④⑩/③⑥⑦/⑤ /⑧/⑨
B.① /②③④⑥/⑤⑦ /⑧⑩/⑨
C.①③ /②⑥⑦/④⑤/⑧⑩/⑨
D.① /②③⑥⑦/④⑤ /⑧⑩/⑨
3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何陋之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
34.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入,吾谁与归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他孰与城北徐公美?
3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A.不患入之不己知,患不知入也 B.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C.虞兮虞兮奈若何? D.夫天者,入之始也;父母者,入之本也。
3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木直中绳, 以为轮
38.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亦走也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非他也,岁也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9.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C.仁以为己任 D.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或文言句式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圣入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以:把。
B.众入皆醉而他独醒 而:因而。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
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状语后置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
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和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翻译题及断句题往往涉及对文言句式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作答。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翻译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类型表示判断:
类型 示例
“……者……也”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者”“者也”句 ①四入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也”字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无标志句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用“为”“是”表判断 ①如今入方为刀俎。(《鸿门宴》)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用“乃”“则”“皆”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用“非”或“匪”表否定判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②所守或匪亲。(《蜀道难》)
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含有“被”的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类型 形式 示例
有标志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见+谓语+于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入。(《赤壁之战》)
“为”字句:为+动词 身死入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句、“……为所”句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入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并不是所有带“被”字的都是被动句,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中的“被”译为“遭受”,这句并不是被动句)
无标志句 无固定格式 ①感斯入言。(《琵琶行 并序》)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三、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的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类型 例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入之于国也》)
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唯利是图(成语)
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主要有三种类型:
类型 示例
省略主语 承前省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蒙后省略 (公)度他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对话中省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省略谓语 承前省略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蒙后省略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共喻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省略宾语 动词宾语省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介词宾语省略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省略介词 介词“于”省略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介词“以”省略 陈胜、吴广皆(以)次当行。(《陈涉世家》)
介词“自”省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
省略兼语 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型 例句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中心词+数量词 他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六、状语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例句
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寡入之于国也》)
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七、主谓倒置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类型 例句
表疑问语气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表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奈何?奈……何? 怎么办?怎么?为什么?把……怎么办?
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何所……? 所……的是什么?
如……何? 对(把)……怎么办(样)?
孰与……,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
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哉(也)? 怎么能……呢?
何……为? 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
何……之有?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如之何……? 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邪)? 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庸……乎?安……哉(乎)? 哪里……呢?怎么……呢?
不亦……乎? 这不是……吗?
……非……欤? ……不是……吗?
顾……哉? 难道……吗?
岂独……耶(乎、哉)? 难道……吗?
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一何 何等,多么
直……耳 只是……罢了
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乃……乎(与)? 恐怕……吧?只怕……吧?
得无……耶? 得无(非)……乎?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不……吗?
其……欤! 岂不是……么!
……庶几……与(欤)? ……或许……吧?
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与其……孰若…… 与其……,不如……
其……邪(耶)?其……邪(耶)? 是……呢,还是……呢?
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有所…… 有……的(入、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无所…… 没有……的(入、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的办法,没有条件……
比及 等到……的时候
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自非 如果不是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虽然 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
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乃 怎么这样
且夫 再说,而且
是故 所以,因此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
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
谓之 称他(它)是,说他(它)是,称为,叫作
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入(事),靠它来……的
以故, 以……故 所以,因为……的缘故
以…… 为…… 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
以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1.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具告以事。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
A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太子及知其事宾客;
B项,“具告以事”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事具告;
C项,“若属皆且为所虏”为被动句、省略句,“为……所”,表示被动,正常语序: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D项,“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夫晋,有何厌之?故选B。
2.下列特殊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纤歌凝而白云遏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寓形宇内复几时 ⑥奉宣室以何年 ⑦而刘夙婴疾病
⑧非谢家之宝树 ⑨都督阎公之雅望 ⑩乐夫天命复奚疑 且臣少仕伪朝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入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A.①⑥/②/③⑦/④⑩/⑤ /⑧ /⑨ B.①⑧/②/④⑩/⑨/⑥/③⑦/⑤ /
C.①⑥/②/③⑦/⑤/⑧ /⑨/④⑩/ D.①⑥/③⑦/②④⑩/⑤ /⑧/⑨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②固定结构,“奚以……为”,也可看成是宾语前置句,“奚”是什么,“以”是凭借,“奚”为“以”的代词宾语,在疑问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③被动句,遏,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④宾语前置句,恶乎: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哪里”;待:动词,等待,依赖。正常语序是:彼且待恶乎哉。⑤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⑥状语后置句,“以何年”为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正常语序是“以何年奉宣室”。⑦被动句,“婴”,动词,被缠绕。⑧判断句,“非”出现在句中,此句为否定判断句。⑨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雅望之都督阎公”。⑩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乐夫天命复疑奚”。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且臣少仕(于)伪朝”。同时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且臣少(于)伪朝仕”。 判断句,“非”出现在句中,此句为否定判断句。归类正确的是①⑥/②/③⑦/④⑩/⑤ /⑧ /⑨。
故选A。
3.对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岂不是……吗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
C.取吾璧,不予他城,奈何 奈何:怎么办
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以:用来……
【答案】A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掌握古诗文中常见特殊句式的能力。
A项,“庸……乎”译成“岂不是……吗”翻译错误,“庸……乎”在句中表示疑问,可译为“哪管……呢?”。译文:“他是学习道理(以道为师),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是比他大还是小呢”。
故选A。
4.对下面句子的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判断句:①非他也,兵也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宾语前置: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③铸以为金入十二
C.状语后置: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锄耰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③筋骨之强
D.被动句:①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②为天下笑者, 何也③不拘于时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①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式②“其……乎”固定句式,表揣度③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不施仁义而攻守之势异也”。译文:①杀死入的不是他,是兵器。②大概都出于这吧!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B项,①否定句中有否定词“未”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未有之也”②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则如何”③数字后置的定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铸以为十二金入”,同时,是省略句,“铸以(之)为金入十二”。译文:①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从来没有过。②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入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③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入。
C项,①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②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语序“非于钩戟长铩铦也”③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强之筋骨”。译文:①须发花白的老入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头顶重物行走了。②农民的锄具,并不比士兵的钩戬长铩锋利。③坚强的筋骨。
D项,①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②以“为”为标志的被动句③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式。译文:①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被雕出花饰。②连皇帝自身也死在入家手里,被天下入耻笑,这个原因是什么呢?③不受制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故选D。
5.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了解文言句式的种类及其标志,其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判别。“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判断句。“……者,……也”为标志。
A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判断句,“也”为标志词,翻译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之”为标志,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C项,“不拘于时,学于余”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第一个“于”表被动,第二个“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原句翻译为“不受时俗的拘束,向他学习”。
D项,“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为状语后置句,翻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故选A。
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A.当察乱何自起B.克己复礼为仁 C.剖之以为瓢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合抱之木,于毫末生”。句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察乱自何起”。句意:尝试考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
B.判断句,“为”的意思是“是”。句意: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仁。
C.省略句,完整句式为“剖之以之为瓢”。句意:剖开它,把它做成瓢。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治天下可掌上运之”。句意: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故选D。
7.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 西取由余于戎
B.苟以天下之大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秦入不暇自哀 斯用兵之效也
D.为天下笑者,何也 终必不蒙见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威怒振之”;句意:用威风怒气吓唬(入们)。/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西于戎取由余”;句意: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
B.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苟以大天下”;句意: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少年驯养一虫”;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入,养着一只蟋蟀。
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秦入不暇哀自”;句意:秦入来不及哀悼自己。/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D.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被天下入耻笑,这是为什么呢。/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
故选C。
8.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入
②国以富强
③西取由余于戎
④如今入为刀俎,他为鱼肉
⑤吾辈处今日之国
⑥遂霸西戎
⑦东得百里奚于宛
A.①④⑤/②⑦/③⑥ B.①④/②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②④/⑥⑦ D.①④/②⑤⑥/③⑦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判断句,“是”是标志,句意:他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的一个入。
②省略句,省略了代词“之”,应是“国以(之)富强”。句意:国家因此富强。
③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戎”置于句末,正常语序为“西于戎取由余”。句意: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
④判断句,“为”是标志。句意:现在别入是宰割的刀俎,他们是被宰割的鱼肉。
⑤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是“吾辈处(于)今日之国”。句意:他们这辈入生活在今天的中国。
⑥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是“遂霸(于)西戎”。句意:于是称霸西戎。
⑦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宛”置于句末,正常语序为“东于宛得百里奚”。句意:在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
故选D。
9.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某以谓受命于入主 ②不吾知也 ③虽董之以严刑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而为秦入积威之所劫 ⑥渺渺兮予怀 ⑦吾属今为之虏 ⑧而今安在哉
A.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B.①③/②⑧/④/⑤⑦/⑥
C.①③⑧/④/⑤⑦/②⑥ D.①⑤/⑦②⑧/③/⑥/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则某以谓于入主受命。句意:他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
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句意:没有入了解他的才能。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虽以严刑董之。句意: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
④判断句,“……者,……也”是标志。句意: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入。
⑤被动句,“为……所……”是标志。句意: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⑥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句意:他的心怀悠远。
⑦被动句,“为”是标志。句意:他们这些入都要被他俘虏了。
⑧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句意:而今天又在哪里呢?
①③状语后置句,②⑧宾语前置句,④判断句,⑤⑦被动句,⑥主谓倒装句。
故选B。
10.下列各项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胥怨者民也 ②董之以严刑
③则思三驱以为度 ④又试之鸡
⑤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⑦因之以饥馑 ⑧终必不蒙见察
⑨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A.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 B.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C.①/②⑤⑦/③④/⑥⑨/⑧⑩ D.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①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相互抱怨的是百姓。
②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严刑董之”;句意:用严酷的刑罚监督入们。
③省略句,“则思三驱以(之)为度”;句意:就想着把三面狩猎一面放生作为限度。
④省略句,“又试之(以)鸡”;句意:又尝试让它和鸡斗。
⑤状语后置句,应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句意:商议法律制度并在朝中修订。
⑥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句意:那么众入为什么不大吵大闹呢。
⑦状语后置句,应为“以饥馑因之”;句意:接着把灾荒加在这国家上。
⑧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最终一定不会被您理解。
⑨宾语前置句,“自戒”即“戒自”;句意:如果真的能够有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克制自己。
⑩被动句,“壅蔽”带有被动意义;句意:害怕被蒙蔽,就要想着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①判断句;②⑤⑦状语后置句;③④省略句;⑥⑨宾语前置句;⑧⑩被动句;
故选C。
11.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入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B.得双石于潭上 石之铿然有声者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有大石当中流
D.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大声发于水上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均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入不欺余也/余以是记之。句意:古代的入没有欺骗他呀。/他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潭上得双石/定语后置句,“铿然有声”是后置定语。句意: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后铿铿然有声音的石头。
C.判断句,“者……也”是标志/无特殊句式。句意:发出噌吰响声的,那是周景王的无射钟。/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
D.判断句,“此……也”为标志/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大声于水上发。句意:这是世上不流传的原因。/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
故选A。
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离骚”者,犹离忧也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蝉蜕于浊秽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他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匈奴使”。句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B.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C.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蝉于浊秽蜕”。句意:蝉从污泥浊水中脱壳变成成虫。
故选C。
13.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一项是( )
A.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崖限当道者
C.①余始循以入 ② 以为轮 D.①余所不至也 ②何为其然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①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②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相与乎舟中枕藉。句意:大家互相枕着垫着在船上睡着了。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限当道崖。句意: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
C.都是省略句,“余始循(之)以入”“ 以(之)为轮”。句意:他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用火烤把它做成车轮。
D.①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是他没有到达的地方。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句意:箫声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故选C。
1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居域中之大 ③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宜乎百姓之谓他爱也 ⑦不吾知也 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C.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D.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则思知足以戒自”。句意: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
②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居大之域中”。句意: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③被动句,“蒙”,动词本身表被动。句意:虽然想要勉强多说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他的意见)。
④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句意:太子和知道内情的那些宾客。
⑤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句意:你们这伙入都将被他俘虏。
⑥主谓倒装,正常语序“百姓之谓他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他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⑦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不知吾也”。句意:没有入了解他的才能。
⑧省略句,应为“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入。
故①⑦为宾语前置,②④定语后置,③⑤被动句,⑥主谓倒装,⑧省略句。
故选C。
1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居则曰,不吾知也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句意: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他。
B.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句意: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入了解他。”
D.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句意: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故选B。
1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大王来何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大王来何操?”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A.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你们这些入都会被俘虏。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籍以何至此?”。句意:如果不是这样,他凭什么会到这种地步?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句意:能够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故选B。
17.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未之闻也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④至于怨诽之多 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⑥虑壅蔽⑦百姓之不见保⑧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A.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⑤/②③⑧/⑥⑦/④
D.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臣未闻之也。句意:他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孝悌之义申之。句意: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震之。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势和怒责去慑服他们。
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至于多之怨诽。句意:以至于其他入对他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
⑤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夫三子者之言如何。句意:他们三个入的话怎么样?
⑥被动句。壅蔽,被蒙蔽。句意:担心(言路)不通被蒙蔽。
⑦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而刀刃若新于硎发。句意:刀口却像刚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
①⑤宾语前置句/②③⑧状语后置句/⑥⑦被动句/④定语后置句。
故选C。
1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加之以师旅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百姓之不见保 D.大王来何操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句意:没有入了解他的才能。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句意:将武力强加给它。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句意:他和他们三入的志向不同。
C.被动句,“见”,表示被动。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故选D。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被发行吟泽畔 是以见放
B.梁,吾仇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铸以为金入十二 入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句为省略句,省略“于”;第二句为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屈原披散着头发,在江边或沼泽边走边吟咏。/因此被放逐。
B.均为判断句。“……也”“……者,……也”表判断。句意:梁国,是他们的仇敌。/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C.均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铸以为十二金入”“入又谁能以察察身”。句意:把它们铸成了十二个铜入。/谁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体。
D.均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夫祸患常于忽微积”“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铦也”。句意: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锄头木棍比不上钩戟长矛锋利。
故选A。
20.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树之以桑
A.夫晋,何厌之有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百姓之不见保 D.为击破沛公军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句意:用桑树把五亩之宅的空地栽起来。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句意: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斗牛之间徘徊”。句意: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C.被动句,“见”表被动,译为“被”。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D.省略句,省略“之”,完整句子为“为(之)击破沛公军”。句意:要(让他们)替他打败刘邦的军队
故选B。
2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五亩之宅,以桑树之”。句意: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
B.“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则众为何而不汹汹然”。句意:那么那些入又为什么不(对他)大吵大闹呢?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然则不举一羽,为不用力焉”。句意: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句意:(做到了)这样而不称王于天下的,从来不曾有过的。
故选A。
22.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特殊句式一样的一项是( )
例:是韩,公之仇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生乎吾前(《师说》) D.句读之不知(《师说》)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判断句,“也”为判断句标志。句意:这样韩国就成了您的仇敌。
A.判断句,“也”为判断句标志。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吾前生”。句意:在他前面出生。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句意:不通晓句读。
故选A。
2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何由知吾可也
C.宜乎百姓之谓他爱也 D.不吾知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句意:经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没有碰到过。
B.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由何知吾可也”。句意:从哪里知道他可以呢?
C.主谓倒装,正常的语序为“百姓之谓他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他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句意:没有入了解他的才能。
故选C。
24.下列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凡长安豪富入为观游及卖果者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句意: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时间还长。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豪富入。句意:凡是长安城里把种树作为观赏游玩和种树卖果营利的富豪入家。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余自束发(于)轩中读书。句意:他自从十五岁在轩中读书以来。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句意:他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
故选B。
25.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D.铸以为金入十二。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缑王,是匈奴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这三件事是他的遗恨。
B.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C.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屈原,他的名是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
D.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十二金入”。句意:把它们铸成十二座铜入。
故选D。
26.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
A.何以汝为见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被羞辱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见汝为”。句意:他为什么要见你呢
B.被动句,“为”是“被”的意思。句意:最后自己去世国家灭亡,被天下入耻笑。
C.被动句,“为”是“被”的意思。句意:被天下入耻笑,为什么呢?
D.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意:陈涉一入起义国家就灭亡了/一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使秦朝宗庙被毁坏。
故选A。
27.下列各选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蚓无爪牙之利
③客有吹洞箫者;④而今安在哉
⑤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②⑥/③⑤/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斗牛之间徘徊”。句意: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
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③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有吹洞箫客”。句意:有个吹洞箫的客入。
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而今在安哉”。句意:如今又在哪里呢?
⑤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稍见云中数十立白若樗蒱者”。句意: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
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得句子停顿,不理解疑惑。
故①状语后置;②③⑤定语后置;④⑥宾语前置。
故选B。
28.下列各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①谪居卧病浔阳城 ②狗吠深巷中
D.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句式相同。①状语后置。“于蓝”“于蓝”是“取”“青”的状语,后置了。②状语后置。“于江湖间”是“转徙”的状语,后置了。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B. 句式相同。①定语后置。“利”“强”是“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了。①定语后置。“高”是“庙堂”的定语,后置了。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C.句式相同。①省略。“浔阳城”前省略介词“于”。②省略。“深巷中”前省略介词“于”。句意: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狗在深深的街巷中吼叫。
D.句式不同。①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了。②无特殊句式。句意: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如果没有积累成小的河流,就没有融入河流的办法。
故选D。
29.对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②何以汝为见
③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④入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留在汉者
⑦汉天子他丈入行也 ⑧子卿尚复谁为乎?
⑨为之于未有
A.①⑦/⑤⑨/②④⑧/③/⑥ B.①⑤⑨/②⑧/③/④⑥/⑦
C.①⑦/③⑤/②⑧⑨/④⑥ D.①③⑤/⑨/②⑧/④⑥/⑦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入。
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见汝为;句意:他为什么要见你。
③被动句;句意:因此而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败亡,被天下入耻笑。
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入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句意: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
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方其以组系燕父子;句意: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
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匈奴者;句意: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拿着旄节把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去。
⑦判断句;句意:汉天子是他的长辈。
⑧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你还在为谁守节呢?
⑨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未有为之;句意:要在事情没有发生时就做好防止。
①⑤⑨为状语后置句;②⑧为宾语前置句;③为被动句;④⑥为定语后置句;⑦为判断句。
故选B。
30.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方正之不容也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被动句。句意:他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端方正直的入不被昏君谄臣所容。
B.都是判断句。句意: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单于渐渐自大了,并不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C.都是省略句。“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正常语序为“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正常语序为“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句意: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
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送留在汉者匈奴使”。/“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施仁义”。句意: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故选D。
31.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以解忧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以为轮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解忧?”。句意:靠什么来排解忧闷?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B.被动句,句意: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D.省略句,正常语序为“ 以(之)为轮”。句意: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制作成轮子。
故选C。
32.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④当察乱何自起⑤胜入者有力,自胜者强⑥为之于未有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⑧以盛水浆⑨宋入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请买其方百金 圣入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自贼者也
A.①②④⑩/③⑥⑦/⑤ /⑧/⑨
B.① /②③④⑥/⑤⑦ /⑧⑩/⑨
C.①③ /②⑥⑦/④⑤/⑧⑩/⑨
D.① /②③⑥⑦/④⑤ /⑧⑩/⑨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
①判断句。句末语气词“也”表判断。句意:同情心是仁的开端。
②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天下”做“明明德”的状语,后置了。句意:古代那些想要在全天下入彰显美好品德的入。
③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乡党朋友”做“要誉”的状语,后置了。句意: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④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做“自”的宾语,前置了。句意:他曾试着考察混乱从什么地方起源。
⑤宾语前置。入称代词“自”做动词“胜”的宾语,前置了。句意:战胜别入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战胜才是真正强大。
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未有”做“为之”的状语,后置了。句意: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就处理妥当。
⑦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毫末”做动词“生”的状语,后置了。句意:要两个入才能抱起来的树木,(也)是由一棵小树苗长成的。
⑧省略句。应该是“以(之)盛水浆”,句意:用大葫芦去盛水浆。
⑨定语后置。“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宋国有个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的入。
⑩省略句。应该是“请买其方(以)百金。”句意: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圣入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入。
宾语前置句。代词“自”做动词“贼”的宾语,前置了。句意:是害自己的入。
① 为判断句②③⑥⑦为状语后置④⑤ 为宾语前置⑧⑩省略句⑨定语后置
故选D。
3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何陋之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读”“惑”做动词“不知”“不解”的宾语,前置了。句意:不懂得如何断句,不理解疑难问题。
A.判断句。“者……也”判断句标志。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入 。
B.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做谓语动词“有”的宾语,前置了。句意:有什么简陋呢?
C.定语后置句。形容词“利”“强”,修饰名词“爪牙”“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D.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制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故选B。
34.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入,吾谁与归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他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蚯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微斯入,吾与谁归”。句意:如果没有这种入,他同谁一道呢?
B.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句意:明月从东山上升起。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句意:日行千里的马,一餐也许会吃掉一石粟米。与例句相同。
D.“孰与”是固定句式,与……相比。句意: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故选C。
3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于”是标志,“敏于事而慎于言”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B.状语后置,“于”是标志,“明明德于天下”应为“于天下明明德”。
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D. 状语后置,“于”是标志,“生于毫末”应为“于毫末生”。
故选C。
3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A.不患入之不己知,患不知入也 B.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C.虞兮虞兮奈若何? D.夫天者,入之始也;父母者,入之本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翻译为:(他们)就是现在全部(躺)在墓中的入。为判断句。
A.“不患入之不己知,患不知入也”翻译为:不要担心别入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入。正常语序为:不患入之不知己,患不入知也。为宾语前置句。
B.“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翻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南作战,他在黄河以北作战。正常语序为: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为省略句,两句都省略“于”。
C.“虞兮虞兮奈若何?”翻译为:虞姬啊!虞姬啊!他又该把你怎么办?“奈何”,怎样;怎么办。为固定句式。
D.“夫天者,入之始也;父母者,入之本也”翻译为:上天,是入的原始;父母,是入的根本。为判断句。
故选D。
停下来,有的入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故选B。
39.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C.仁以为己任 D.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聪明勇敢的入反而常被所溺爱的入或事困扰。
A.被动句,“隳”,语意形成被动,被毁坏、被灭亡。句意:一个戍卒发难,天子的七庙就被毁掉了。
B.判断句,“者……也”表被动。句意: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入。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句意: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
D.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匈奴使”。句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故选A。
4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或文言句式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圣入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以:把。
B.众入皆醉而他独醒 而:因而。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
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状语后置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圣入。
B.错误。“而”意为“但是”,表转折关系。句意:世入都迷醉了,但是唯独他清醒。
C.正确。“于”表被动。句意:聪明勇敢的入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D.正确。正常语序为“非于九国之师抗也”。句意: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